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9696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该窗帘控制器包括转芯部和锁定部,所述转芯部包括由转芯主体和设置于转芯主体上的锁芯部,锁定部包括外筒和扭簧,外筒内部中空并且扭簧套设于其中,外筒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和外端口,扭簧两端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所述锁芯部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分别配合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中;所述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并且扭簧和锁芯部被配置为经由第一锁槽和/或第二锁槽对第一卡头端和/或第二卡头端的作用使得外筒相对于锁定部单向锁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窗帘控制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并且卷起时所需的下拉距离非常小。

Curtain controller, lifting and rolling curtain rod and curtain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rol method for a curtain controller, a lifting curtain rod and a curtain. The curtain controller comprises a rotating core and a locking part. The core comprises a core body and a lock core set on the core of the core. The locking part comprises an outer cylinder and a torsion spring, the inner part of the outer cylinder is hollow and the torsion spring sleeve is in it.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are provid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rts respectively, and the twisting springs are extended inward to form the first and second head end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ocks,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head ends of the lock are matched in the first lock and the second lock grooves,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torsion spring matches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outer cylinder. The torsion spring and the lock core are configured to lock the outer cylinder relative to the locking part through the first lock slot and / or second lock grooves to the first and / or second card ends of the first card. The curtain controller of the invention has compact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the pull-down distance required for rolling up is very sm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居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窗帘是窗帘世界中使用很广泛的一种,一般使用在办公场所比较多,在欧美国家中,窗帘也有很多使用在家居建筑物中,其以简洁明快而深受欢迎。窗帘按安装方式可以分为横式窗帘和竖式窗帘,按控制可分为手动和电动两种。在第一代横式窗帘中,窗帘由手动控制展开和收起等动作时,通常是由设计在端部的绳或线对窗帘进行控制的。由于窗帘的绳或线通常将底部控制的一端悬置,且悬置的位置通常与窗帘的底部相平,使得人或动物较为轻易即可接触到窗帘的绳或线,进而存在人或动物可能会被绳或线缠绕住不能挣脱,甚至造成人或动物被勒紧而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性。而在第二代横式窗帘中,窗帘改由杆式操作,通过旋转操作杆来制窗帘的展开和收起等动作,再由卷绳器收卷并阻止窗帘下降,从而避免了绳或线的危险。但是由于窗帘自身存在一定的重量,当卷绳器止逆的力度不够时,窗帘会因自身的重力作用而下降,或者窗帘的上升下降的定位不够准确,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发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即时单向锁止的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窗帘控制器,其包括转芯部和锁定部,转芯部包括由转芯主体和设置于转芯主体上的锁芯部,锁芯部和转芯主体固接或一体成型为完整的结构;锁定部包括外筒和扭簧,外筒内部中空并且扭簧套设于其中,外筒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和外端口,扭簧两端向内延伸以形成了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所述转芯主体整体上呈杆状形状,转芯主体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头和外端头,所述内端头用于与窗帘的横杆相固接而外端头用于与窗帘支架相固定。所述锁芯部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分别配合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中;所述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即一个部件的两个部分),也可以是相邻设置的,还可以是间隔设置的。所述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并且扭簧和锁芯部被配置为经由第一锁槽和/或第二锁槽对第一卡头端和/或第二卡头端的作用使得外筒相对于锁定部可在正向自由旋转而逆向具有锁止和自由旋转两种状态。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是指扭簧的外径略大于外筒的内径,从而使得扭簧在非扩张状态下且不受锁芯作用力时可以随同外筒一同旋转,在非扩张状态下但受锁芯部作用力时可以相对外筒旋转(即在外壁和内壁间相对滑动),而锁芯部的作用力使其扩张时则卡合于锁芯部和外筒之间。优选地,第一锁槽包括第一锁位、第二锁位、第三锁位、第四锁位以及若干个将上述各锁位相连通的连通槽,所述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呈三角形形状地设置(即第一、三锁位位于下方而第三锁位设置于两者的上方,当然上述的下方和上方并不必然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亦可以是设置于某一曲面上的),并且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间的连通槽被配置为使得扭簧的卡头端、仅可以依次在第一、二、三锁位间依次移动(即不可以跳过或卡在中间某一位置);所述第四锁位设置于第二锁位上方(同样可以是平面或曲面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锁位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以使得第四锁位分别与第三锁位和第一锁位相连通,第四锁位被配置为使得扭簧的卡头端或可以沿第一锁位、第二锁位、第三锁位和第四锁位的顺序或是反向顺序移动,而不会产生其他的移动顺序或是卡停于其中某一状态(不包括由于正常锁止状态的卡合)。所述第二锁槽内设有第五锁位,并且所述第五锁位被配置为使得扭簧的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第一卡头端不与第四锁位相接触。扭簧自身的螺旋方向需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的设置位置相匹配,以使得在当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一、三锁位时扭簧是处于正常状态的,当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二锁位时扭簧是处于扩张状态的,而当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扭簧是处于正常状态的(此时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四锁位位置或附近但不与其直接接触);也就是说,第一、三锁位位于第一卡头端的内侧方向,第二锁位位于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方向,第四锁位可以是位于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方向当不与其接触,也可以是不具有实际的锁止位置,第五锁位位于第二卡头端的内侧方向并且其在第一卡头端配合于第四锁位时才与第二卡头端相接触(在其他位置时即不接触)。该窗帘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初始情况下,扭簧套设于转芯主体外,并且两端的卡头端分别设置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内,外筒在整体上套设于两者外(即扭簧套设于转芯主体上形成整体结构,外筒再套设在这个整体结构外);扭簧的旋转设置方向与第一锁槽的结构相匹配。当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正向旋转时(即应用于升降卷帘杆时窗帘下拉时对应的转芯旋转方向),第一卡头端被外筒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一锁位(经由外筒和扭簧间的摩擦力驱动),第一卡头端与第一锁位相配合,第一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即不再随同外筒一起旋转,由于第一锁位是作用于第一卡头端内侧方向的,因此此时扭簧基本是处于正常状态的),随后在外筒继续正向旋转时,扭簧与转芯主体固定在一起而相对外筒旋转,即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形成的整体进行正向旋转。这个方向即是窗帘正常下拉时控制器的旋转方向,也就是说窗帘在下拉方向是不受限制的,可以下拉任意距离。当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正向旋转完成以后撤去外力,升降卷帘杆上的复位弹簧(升降卷帘杆均会设置)的回复力使得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反向旋转,第一卡头端移动至第二锁位,第二锁位在对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方向上向其施加作用力,使得扭簧被扩张,从而使得扭簧的直径扩大而卡合于外筒的内壁上;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卡头端在外侧方向上卡合于第二锁位而在内侧方向上因为被扩张而卡合于外筒内壁上,因此通过扭簧使得转芯主体与外筒间的反向旋转被锁止,从而使得窗帘悬停于这一状态。而当需要将窗帘收起时,向下拉动窗帘以驱动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继续正向旋转,第一卡头端被外筒内壁驱动位移至第三锁位,第三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所述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自由旋转(第三锁位对应于回卷前的下拉操作)。撤去外力后,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卡头端位移至第四锁位附近但不与其接触而第二卡头端位移至第五锁位,第五锁位向扭簧施加的作用力,使得扭簧相对于转芯主体被固定并持续维持在这一状态,此时扭簧被配置为处于非扩张状态,外筒相对于转芯主体和扭簧逆向自由旋转以完成窗帘的逆向回卷(第四、五锁位用于窗帘逆向回卷时使得外筒可以自由旋转)。完成第一卡头端从第二锁位向第四锁位位移所需的旋转角度是非常小的,大约只有30°,这在下拉距离上来说是微乎几微的,因此其使用非常方便。优选地,所述转芯主体还包括冗余槽,所述冗余槽设置于第四锁位的锁止方向上,冗余槽下端与第四锁位的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的顶部相连通而上端沿转芯主体表面方向延伸;冗余槽的设置可以避免因第四锁位与第一卡头端接触而产生锁止效果。冗余槽的设置使得在扭簧的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第一卡头端的外侧是空置的,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因扭簧加工误差或是使用后扭簧变形而导致在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第一卡头端的外侧与第四锁位接触而使得外筒被锁止,该状态对应于窗帘逆向回卷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窗帘控制器、升降卷帘杆以及窗帘的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帘控制器,其包括转芯部和锁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芯部包括由转芯主体和设置于转芯主体上的锁芯部,锁定部包括外筒和扭簧,外筒内部中空并且扭簧套设于其中,外筒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和外端口,扭簧两端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所述锁芯部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分别配合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中;所述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控制器,其包括转芯部和锁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芯部包括由转芯主体和设置于转芯主体上的锁芯部,锁定部包括外筒和扭簧,外筒内部中空并且扭簧套设于其中,外筒两端分别设有内端口和外端口,扭簧两端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所述锁芯部包括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所述第一卡头端和第二卡头端分别配合于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中;所述扭簧的外径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槽包括第一锁位、第二锁位、第三锁位、第四锁位以及连通槽;所述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呈三角形形状地设置,并且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第三锁位间的连通槽被配置为使得第一卡头端在第一锁位、第二锁位和三锁位间依次移动;所述第四锁位设置于第二锁位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锁位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以使得第四锁位分别与第三锁位和第一锁位相连通;所述第二锁槽内设有第五锁位,第五锁位被配置为使得扭簧的第二卡头端配合于第五锁位时第一卡头端不与第四锁位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芯主体还包括冗余槽,所述冗余槽设置于第四锁位的锁止方向上,冗余槽下端与第四锁位的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的顶部相连通而上端沿转芯主体表面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槽还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第四锁位的左连通槽和右连通槽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设置于外筒内,两者间设有连动机构,扭簧配合于内筒的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有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组成,并且内筒中供扭簧设置的空间长度是大于扭簧长度的。7.一种升降卷帘杆,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横杆、设置于横杆一端的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两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是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窗帘控制器,所述横杆与转芯主体相固接;横杆上设有主扭簧,主扭簧一端与外筒相固接另一端固接于横杆上;转芯主体的外端头和横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支架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卷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卷帘杆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轴承座、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王门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