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预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9620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预制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阶段、基础预制施工、预制基础运输、基坑开挖垫层施工、基础吊装就位和基础回填等步骤,施工准备阶段包括场地选择、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制作、模板制作、吊点预埋件制作、起吊钢丝绳等步骤,基础预制施工包括准备、插入角钢安装、编筋支模、浇制、基础标识、预制基础转移及养护、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预制场所固定,减少了施工原材料及设备、工器具的倒运量,减少了材料及工器具在倒运过程中的损耗,排除了外界因素的干扰,减少了资源投入,排除了地形对施工影响,减少了基坑内的作业次数及时间,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改善了劳动条件。

Construction method of foundation precast of transmission line engineer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line engineering, including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stage, foundation precast construction, prefabricated foundation transportation,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foundation lifting and backfilling, etc. th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stage includes site selection, movable construction platform production, template production, and so on. The steps of lifting the embedded parts, lifting the wire rope and so on. The basic precast construction includes the steps of preparation, insertion of angle steel, reinforcement support, casting, basic marking, transfer and maintenance of prefabricated foundation, quality inspec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concrete. The prefabricated place is fixed, which reduces the reverse transporta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reduces the loss of materials and tools during the reverse transportation, eliminates the interference from external factors, reduces the input of resources, eliminates the impact of the terrain on the construction, reduces the operation times and time in the foundation pit, and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The safety risk has improved the working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预制施工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预制施工方法,属于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施工
二、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基础施工能否顺利完成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期完工的关键。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分坑开挖、垫层、编筋、支模、浇制、拆模、回填一系列工序需要至少4天以上时间方可完成。雨期施工时,基础施工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如钢筋、商品混凝土(或砂石料、水泥、水)、搅拌机倒运以及人员进出场存在一定困难;在开挖到浇制施工期间,一旦突降大雨,基坑出现严重积水甚至塌方后,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返工;当通道协调困难时,易出现大量施工人员停窝工情况,尤其当浇制过程中出现阻工,不但需要停工等待通道协调并且一旦混凝土浇制中断时间过长,混凝土质量难免下降,严重的甚至正在浇制的基础需要报废、重新施工,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施工期间,天气、通道协调等外部因素往往造成工程施工时间长、额外增加人力物力投入,进而影响整个工期、造成增加工程建设成本等不良后果。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预制施工方法,将编筋、支模、浇制、养护这些工序集中到固定场所完成,不但能很好的避开天气、通道协调对施工的不利影响,而且将大幅提高基础施工效率、保障基础施工质量、加快线路建设进程。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预制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A、施工准备阶段:1)、场地选择:预制场地选择在开阔、水电齐全之处,便于大面积开展基础预制、存放作业;场地应临近交通主要干道,便于施工原材料及成品运输;确定预制场地后,对计划开展浇制作业场地铺设混凝土并进行仔细找平,找平后基础底板范围内混凝土地面高差不应超过5mm;找平场地应至少满足7个工作日内的连续流水线作业要求;同时,找平场地间应预留足够的施工道路,便于施工车辆、设备进出;2)、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制作:应制作可移动式施工平台1~2个,平台高度及大小以满足基础立柱浇制时混凝土存放及人员下料、振捣、收面作业为宜;平台应牢固可靠、方便移动,便于快速转移至下个作业面开展施工;3)、模板制作:同一基础图号的模板应由同一个加工人员完成,以尽量保持同一规格模板尺寸的一致性,减少不同加工人员之间的模板加工差异;基础底台作为基础就位时重要的定位依据,底台模板尺寸必须精确,尽量减少拆模后底台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确保基础在现场能快速就位、基础根开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之内;4)、吊点预埋件制作:吊点预埋件采用与基础钢筋同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圆钢或螺纹钢进行制作,预埋件尺寸保持一致,呈“几”字型;吊点预埋件数量不应少于4个,均匀布置在基础底板四周,布置位置选择起吊后钢丝绳不磨碰基础立柱及二层台的位置;5)、起吊钢丝绳:单个吊装班组钢丝绳数量不少于4根,钢丝绳应满足起吊要求、长度宜保持一致,同时增加可调节长度的手扳葫芦,便于起吊后调整基础倾斜、使其保持水平,单根钢丝绳安全系数应不小于4.0;B、基础预制施工:1)、准备:编筋之前,先在找平场地上铺设模板、模板上铺设塑料布,保证基础浇制后底面平整、不与找平场地粘连,方便拆模并养护一段时间后快速转移;2)、插入角钢安装:插入角钢安装时,严控角钢顶棱与基础底面高差以及角钢正侧面倾斜,保证基础在现场就位后高差、根开尺寸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角钢固定钢管不应妨碍浇制施工车辆、设备进出;3)、编筋、支模:进行编筋作业时,提前放置制作好的吊点预埋件,吊点预埋件下端置于基础底板底层主筋下、弯钩不得露出基础底板下底面;吊点预埋件露出基础底板上平面高度保持一致、并方便使用卸扣与起吊钢丝绳连接;吊点预埋件埋设位置保持对称,便于基础起吊后保持水平;支模施工严控底板断面尺寸、立柱断面尺寸、同组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形心对设计值偏移、立柱倾斜等尺寸,支模牢靠,立柱模板下端使用工字钢或槽钢进行支护,浇制过程不能出现胀模现象;4)、浇制:浇制选用商品混凝土,浇制过程中,按规范要求进行振捣,防止因漏振或振捣不到位出现露石、麻面等质量通病,影响拆模后混凝土强度及表面质量;浇制过程中随时监测模板尺寸,防止出现模板位移;5)、基础标识:基础拆模后,在基础立柱上使用长期露天放置不易掉色的油性记号笔或油漆注明以下信息:基础型式、基础图号、施工负责人、浇制日期、养护到期日期,便于养护及运输、使用;6)、预制基础转移及养护:基础浇制完成并养护7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方可转移至集中养护地点进行集中养护,相同图号的基础应按批次集中放置,便于养护到期后按区域、按批次取用;建立存放台账,标明存放区域及可运输使用时间;7)、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验:基础用钢筋、砂、石、水泥、水按照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混凝土质量使用专用侧缝仪检测预制基础是否存在纵向或横向裂缝,其中预制基础不能出现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不得大于0.05mm;C、预制基础运输:当预制基础养护到期后,运至现场使用;对于插入式角钢基础及斜柱式基础,按照立柱倾斜方向相对放置;运输时,基础底部衬垫缓冲装置并固定牢靠,基础与固定绳索之间加装防磨物;运输车辆行驶平稳、车速不宜过快,并在基础上绑扎明显的警示装置;D、基坑开挖、垫层施工:基坑开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控制坑深,基坑底部每面预留300mm左右工作宽度,开挖完成后及时在基坑底部打上垫层标高控制桩,控确保四腿垫层位于同一平面内;垫层施工中,全程使用塔尺配合水准仪进行垫层高差监控,垫层高差低于5mm,垫层凝固后使用墨线在垫层上方准确标注出基础底台位置,方便下步基础就位;E、基础吊装就位:基础吊装就位使用吊车配合进行,在基础将要接近垫层面时,使用千斤顶自基础两个相邻侧面方向同时进行顶升基础,千斤顶支撑面衬垫钢板或枕木以确保支撑牢靠,基础就位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全过程监测;当基础底板与垫层上标注位置重合后,将基础放置与垫层上,使用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监测基础高差、根开、对角、基础位移、扭转等尺寸,当跟开、对角等数据超差时,及时使用千斤顶进行调整;F、基础回填:使用挖掘机转圈均匀回填,基础回填完成后,即可进行组塔、接地施工。本专利技术预制基础施工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受季节性天气影响较大工程或通道协调困难工程中单腿方量小、易于运输及吊装、较大型设备可抵达杆位的基础,当单腿方量大、基础整体高度偏高、底板超宽或道路不满足运输通行要求时,仍宜采用现场浇制施工或采用装配式基础。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预制场所固定,减少野外施工工序,降低野外施工作业量;减少了施工原材料及设备、工器具的倒运量,减少材料及工器具在倒运过程中的损耗;排除外界因素干扰,便于开展流水线作业,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投入,人员、工器具投入更为集中,与传统现浇施工相比人员、工器具投入大幅减少;排除地形对施工影响,编筋、支模相对简单,混凝土更易运至浇制地点、更易下料,大幅缩短施工时间;更易开展标准化、机械化施工,各工序施工质量更加可控;便于集中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质量更易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灵活,最大程度避开天气、通道协调影响,当遇到恶劣天气或通道受阻情况时,可将预制好的基础调整至其他杆位完成基础施工,降低停窝工风险,同时现场通道协调时间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预制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A、施工准备阶段:1)、场地选择:预制场地选择在开阔、水电齐全之处,便于大面积开展基础预制、存放作业;场地应临近交通主要干道,便于施工原材料及成品运输;确定预制场地后,对计划开展浇制作业场地铺设混凝土并进行仔细找平,找平后基础底板范围内混凝土地面高差不应超过5mm;找平场地应至少满足7个工作日内的连续流水线作业要求;同时,找平场地间应预留足够的施工道路,便于施工车辆、设备进出;2)、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制作:应制作可移动式施工平台1~2个,平台高度及大小以满足基础立柱浇制时混凝土存放及人员下料、振捣、收面作业为宜;平台应牢固可靠、方便移动,便于快速转移至下个作业面开展施工;3)、模板制作:同一基础图号的模板应由同一个加工人员完成,以尽量保持同一规格模板尺寸的一致性,减少不同加工人员之间的模板加工差异;基础底台作为基础就位时重要的定位依据,底台模板尺寸必须精确,尽量减少拆模后底台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确保基础在现场能快速就位、基础根开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之内;4)、吊点预埋件制作:吊点预埋件采用与基础钢筋同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圆钢或螺纹钢进行制作,预埋件尺寸保持一致,呈“几”字型;吊点预埋件数量不应少于4个,均匀布置在基础底板四周,布置位置选择起吊后钢丝绳不磨碰基础立柱及二层台的位置;5)、起吊钢丝绳:单个吊装班组钢丝绳数量不少于4根,钢丝绳应满足起吊要求、长度宜保持一致,同时增加可调节长度的手扳葫芦,便于起吊后调整基础倾斜、使其保持水平,单根钢丝绳安全系数应不小于4.0;B、基础预制施工:1)、准备:编筋之前,先在找平场地上铺设模板、模板上铺设塑料布,保证基础浇制后底面平整、不与找平场地粘连,方便拆模并养护一段时间后快速转移;2)、插入角钢安装:插入角钢安装时,严控角钢顶棱与基础底面高差以及角钢正侧面倾斜,保证基础在现场就位后高差、根开尺寸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角钢固定钢管不应妨碍浇制施工车辆、设备进出;3)、编筋、支模:进行编筋作业时,提前放置制作好的吊点预埋件,吊点预埋件下端置于基础底板底层主筋下、弯钩不得露出基础底板下底面;吊点预埋件露出基础底板上平面高度保持一致、并方便使用卸扣与起吊钢丝绳连接;吊点预埋件埋设位置保持对称,便于基础起吊后保持水平;支模施工严控底板断面尺寸、立柱断面尺寸、同组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形心对设计值偏移、立柱倾斜等尺寸,支模牢靠,立柱模板下端使用工字钢或槽钢进行支护,浇制过程不能出现胀模现象;4)、浇制:浇制选用商品混凝土,浇制过程中,按规范要求进行振捣,防止因漏振或振捣不到位出现露石、麻面等质量通病,影响拆模后混凝土强度及表面质量;浇制过程中随时监测模板尺寸,防止出现模板位移;5)、基础标识:基础拆模后,在基础立柱上使用长期露天放置不易掉色的油性记号笔或油漆注明以下信息:基础型式、基础图号、施工负责人、浇制日期、养护到期日期,便于养护及运输、使用;6)、预制基础转移及养护:基础浇制完成并养护7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方可转移至集中养护地点进行集中养护,相同图号的基础应按批次集中放置,便于养护到期后按区域、按批次取用;建立存放台账,标明存放区域及可运输使用时间;7)、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验:基础用钢筋、砂、石、水泥、水按照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混凝土质量使用专用侧缝仪检测预制基础是否存在纵向或横向裂缝,其中预制基础不能出现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不得大于0.05mm;C、预制基础运输:当预制基础养护到期后,运至现场使用;对于插入式角钢基础及斜柱式基础,按照立柱倾斜方向相对放置;运输时,基础底部衬垫缓冲装置并固定牢靠,基础与固定绳索之间加装防磨物;运输车辆行驶平稳、车速不宜过快,并在基础上绑扎明显的警示装置;D、基坑开挖、垫层施工:基坑开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控制坑深,基坑底部每面预留300mm左右工作宽度,开挖完成后及时在基坑底部打上垫层标高控制桩,控确保四腿垫层位于同一平面内;垫层施工中,全程使用塔尺配合水准仪进行垫层高差监控,垫层高差低于5mm,垫层凝固后使用墨线在垫层上方准确标注出基础底台位置,方便下步基础就位;E、基础吊装就位:基础吊装就位使用吊车配合进行,在基础将要接近垫层面时,使用千斤顶自基础两个相邻侧面方向同时进行顶升基础,千斤顶支撑面衬垫钢板或枕木以确保支撑牢靠,基础就位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全过程监测;当基础底板与垫层上标注位置重合后,将基础放置与垫层上,使用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监测基础高差、根开、对角、基础位移、扭转等尺寸,当跟开、对角等数据超差时,及时使用千斤顶进行调整;F、基础回填:使用挖掘机转圈均匀回填,基础回填完成后,即可进行组塔、接地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工程基础预制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A、施工准备阶段:1)、场地选择:预制场地选择在开阔、水电齐全之处,便于大面积开展基础预制、存放作业;场地应临近交通主要干道,便于施工原材料及成品运输;确定预制场地后,对计划开展浇制作业场地铺设混凝土并进行仔细找平,找平后基础底板范围内混凝土地面高差不应超过5mm;找平场地应至少满足7个工作日内的连续流水线作业要求;同时,找平场地间应预留足够的施工道路,便于施工车辆、设备进出;2)、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制作:应制作可移动式施工平台1~2个,平台高度及大小以满足基础立柱浇制时混凝土存放及人员下料、振捣、收面作业为宜;平台应牢固可靠、方便移动,便于快速转移至下个作业面开展施工;3)、模板制作:同一基础图号的模板应由同一个加工人员完成,以尽量保持同一规格模板尺寸的一致性,减少不同加工人员之间的模板加工差异;基础底台作为基础就位时重要的定位依据,底台模板尺寸必须精确,尽量减少拆模后底台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确保基础在现场能快速就位、基础根开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之内;4)、吊点预埋件制作:吊点预埋件采用与基础钢筋同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圆钢或螺纹钢进行制作,预埋件尺寸保持一致,呈“几”字型;吊点预埋件数量不应少于4个,均匀布置在基础底板四周,布置位置选择起吊后钢丝绳不磨碰基础立柱及二层台的位置;5)、起吊钢丝绳:单个吊装班组钢丝绳数量不少于4根,钢丝绳应满足起吊要求、长度宜保持一致,同时增加可调节长度的手扳葫芦,便于起吊后调整基础倾斜、使其保持水平,单根钢丝绳安全系数应不小于4.0;B、基础预制施工:1)、准备:编筋之前,先在找平场地上铺设模板、模板上铺设塑料布,保证基础浇制后底面平整、不与找平场地粘连,方便拆模并养护一段时间后快速转移;2)、插入角钢安装:插入角钢安装时,严控角钢顶棱与基础底面高差以及角钢正侧面倾斜,保证基础在现场就位后高差、根开尺寸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角钢固定钢管不应妨碍浇制施工车辆、设备进出;3)、编筋、支模:进行编筋作业时,提前放置制作好的吊点预埋件,吊点预埋件下端置于基础底板底层主筋下、弯钩不得露出基础底板下底面;吊点预埋件露出基础底板上平面高度保持一致、并方便使用卸扣与起吊钢丝绳连接;吊点预埋件埋设位置保持对称,便于基础起吊后保持水平;支模施工严控底板断面尺寸、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冬辉乔志强邓帅郑言张松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