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36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吸尘器,其包括电机和用于冷却所述电机的散热装置。所述电机包括上端部、下端部以及位于所述上端部与所述下端部之间的周向侧壁。所述散热装置设有冷却风进口、冷却风出口、位于所述冷却风进口与所述冷却风出口之间的冷却风道以及导风件。所述冷却风道设有位于所述电机的上端部的上进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下端部的下进风口以及位于所述电机的周向侧壁上的电机出风口。所述冷却风进口、所述上进风口、所述下进风口、所述电机出风口以及所述冷却风出口均相互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导风件配接在所述电机与所述冷却风出口之间。这样,冷却风可以贯穿整个电机而进行散热冷却,加上导风件来增强排风效果,从而对整体电机进行更进一步的快速冷却。

Vacuum clea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cuum cleaner,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nd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cooling the motor. The motor comprises an upper end part, a lower end part and a circumferential sidewall positioned between the upper end part and the lower end part. The cool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air inlet, a cooling air outlet, a cooling air duct and a wind guiding component positioned between the cooling wind inlet and the cooling air outlet. The cooling air duct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inlet air vent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motor, a lower inlet air vent loca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motor and a motor outlet on the circumferential side wall of the motor. The inlet of the cooling air, the upper inlet, the lower inlet, the outlet of the motor and the outlet of the cooling air ar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guide parts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motor and the outlet of the cooling air. In this way, the cooling wind can be cooled through the whole motor, and the air guide is added to enhance the exhaust effect, so that the whole motor can be cooled more quick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
技术介绍
吸尘器通常配置有散热装置以便对其运转中的电机进行散热和冷却。目前,一般吸尘器都是在电机的顶部增加一个导风管。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将吸尘器外部的冷风引入,但它只能冷却电机的上端部(即碳刷部分),而电机的下端部(即线圈部分)却难以进行冷却,这会对电机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带来不良影响;而且,此种方法需要在吸尘器的上端部开设进风口,故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开设进风口,都会对吸尘器的整体美观和雨淋测试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吸尘器,其具有能对其整个电机进行有效散热冷却的散热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其包括电机和用于冷却所述电机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上端部、下端部以及位于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的周向侧壁;所述电机包括位于所述上端部的上进风口、位于所述下端部的下进风口、以及开设在所述周向侧壁上的电机出风口;所述散热装置设有冷却风进口、冷却风出口、位于所述冷却风进口与所述冷却风出口之间的冷却风道、以及导风件,所述电机进风口和电机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却风道内,所述冷却风进口、所述电机上、下进风口、所述电机出风口以及所述冷却风出口均相互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电机出风口与所述冷却风出口之间通过所述导风件流体连通。此外,本技术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导风件包括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电机出风口配合的入口,所述导风部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冷却风出口配合的出口;所述导风部流体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电机出风口之间或所述出口与所述冷却风出口之间为非接触配合。所述导风部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所述导风部包括相互配接的弹性组件和第一非弹性组件,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一非弹性组件的任意一个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一非弹性组件的另外一个上。所述导风部包括依次配接的第二非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和第三非弹性组件,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非弹性组件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三非弹性组件上。所述导风部为弹性材质。所述导风部为蜗壳,且所述冷却风道经过所述蜗壳的内部并且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呈螺旋线型。所述电机内部设有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的冷却涡轮。所述吸尘器还包括风罩和与风罩相互配接的上盖,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风罩上,所述电机与所述风罩之间设有减震件,所述上盖的两侧侧壁设有相互独立的所述冷却风进口和所述冷却风出口;所述冷却风进口上方设置第一檐部,所述冷却风出口上方设置第二檐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至少在于:1、具有电机的工作机或吸尘器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相互流体连通的冷却风进口、开设在电机的上下两端部的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设在电机的周向侧壁上的出风口、以及冷却风出口,使得冷却风可以贯穿整个电机而进行对电机的有效散热和冷却。2、通过在电机出风口和冷却风出口之间设置导风件来增强排风效果,从而对电机进一步进行更有效快速的冷却。3、导风件与电机之间采取非接触的配合方式,和/或导风件设置至少一个与电机进行接触的弹性组件的方式,以此来减少或避免电机的振动给上述工作机或吸尘器的其他部件带来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对应于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吸尘器的部分平面视图。图2是图1的一个方位的立体视图。图3是图1的另一方位的立体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4中A-A向的剖视图。图6是图2的仰视图。图7是沿着图6中B-B向的剖视图。图8是对应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吸尘器的导风件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吸尘器未安装导风件的仰视图。图11是吸尘器安装导风件后的仰视图。图12是对应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吸尘器的导风件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立体分解图。图14是对应于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吸尘器的导风件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立体分解图。图16是吸尘器的电机的立体视图。图17是图16电机的另一方位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4,一种工作机,包括机体和电机5(图6)。对应于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该工作机为吸尘器,其机体部分包括风罩1、配接于风罩1上方的上盖3、安装在所述风罩1内的电机5以及用于冷却所述电机的散热装置(未标号)。风罩1具有下沉式的电机容置部12用于收容电机5,该电机容置部12设有与电机5配接的电机安装部14、以及第一安装部16。电机5从风罩1的上方安装至电机容置部12,且电机5与风罩1的连接处(特别是电机容置部12)设有弹性件(图未示)以降低电机5的振动对吸尘器的影响。风罩1的上方与上盖3连接并限定出冷却风区。风罩1的下方与吸尘器的其他部件(图未示)连接并限定出吸尘风区,冷却风区与吸尘风区相互独立。上盖3还设有电源开关30和吸尘风口32,该吸尘风口32可根据吸尘器的具体结构设置为吸尘进风口和/或吸尘出风口。进一步参照图16和图17,该电机5可为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其具有上端部50和下端部52,且在其内侧设有电机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图未示)。上端部50的顶端设置上端盖51,而下端部52的底部设置下端盖53。转子组件具有电机轴,电机轴具有穿过下端盖53的输出端55以及延伸到上端部50内侧的非输出端(图未示)。上端部50内设有与电机轴的非输出端相连接的冷却涡轮51(图7)。进一步参照图5至图7,上述散热装置设有冷却风进口60、冷却风出口62、位于冷却风进口60与冷却风出口62之间的冷却风道64以及导风件65。所述电机5与所述导风件65各自独立地安装于所述机体,至少部分的冷却所述电机5的气流从所述电机出风口69排出后,经由所述导风件65流向预定区域之外。所述电机5通过减振件(图未示)连接于所述机体,其设有位于其上端部50的上端盖51的上进风口66、位于其下端部52的下端盖53上的下进风口68以及位于其周向侧壁57上的电机出风口69,该三个风口66、68及69均位于所述冷却风道64内。所述冷却风进口60、所述上进风口66、所述下进风口68、所述电机出风口69以及所述冷却风出口62均相互流体连通且所述导风件65配接在所述电机5与所述冷却风出口62之间。具体地,上述冷却风进口60和冷却风出口62分别相互独立地设置在所述上盖3的相对两侧的侧壁34上。冷却风进口60的上方设置第一檐部61,冷却风出口62的上方设置第二檐部63,这样以防止水从上方落入冷却风区,同时该第一、第二檐部61、63可配合风罩1向上形成的凸缘15形成收纳软管(图未示)的卡槽部17。继续参照图8至图11,对应于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导风件65非接触地配接在所述电机5上且为一蜗壳造型,其在纵向上由第一蜗壳组件76和第二蜗壳组件78相互配接而成,具体通过在第一蜗壳组件76设置数个第一连接部77,而在第二蜗壳组件78上设置多个与第一连接部77相互卡接的第二连接部79而将第一蜗壳组件76和第二蜗壳组件78相互组装在一起而形成了一个整体蜗壳。该导风件65在横向上则形成了具有蜗壳形状的导风部(未标号),该导风部包括位于其一端的环部70、位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其包括电机(5)和用于冷却所述电机(5)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包括上端部(50)、下端部(52)以及位于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的周向侧壁(57);所述电机包括位于所述上端部(50)的上进风口(66)、位于所述下端部(52)的下进风口(68)、以及开设在所述周向侧壁(57)上的电机出风口(69);所述散热装置设有冷却风进口(60)、冷却风出口(62)、位于所述冷却风进口与所述冷却风出口之间的冷却风道(64)、以及导风件(65),所述电机进风口和电机出风口(69)设置在所述冷却风道(64)内,所述冷却风进口(60)、所述电机上、下进风口(66、68)、所述电机出风口(69)以及所述冷却风出口(62)均相互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电机出风口(69)与所述冷却风出口(62)之间通过所述导风件(65)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其包括电机(5)和用于冷却所述电机(5)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包括上端部(50)、下端部(52)以及位于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的周向侧壁(57);所述电机包括位于所述上端部(50)的上进风口(66)、位于所述下端部(52)的下进风口(68)、以及开设在所述周向侧壁(57)上的电机出风口(69);所述散热装置设有冷却风进口(60)、冷却风出口(62)、位于所述冷却风进口与所述冷却风出口之间的冷却风道(64)、以及导风件(65),所述电机进风口和电机出风口(69)设置在所述冷却风道(64)内,所述冷却风进口(60)、所述电机上、下进风口(66、68)、所述电机出风口(69)以及所述冷却风出口(62)均相互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电机出风口(69)与所述冷却风出口(62)之间通过所述导风件(65)流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65)包括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电机出风口(69)配合的入口(73),所述导风部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冷却风出口(62)配合的出口(74);所述导风部流体连通所述入口(73)和所述出口(7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73)与所述电机出风口(69)之间或所述出口(74)与所述冷却风出口(62)之间为非接触配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包括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钊张天才史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