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00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2:27
一种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轴承,其支承轴;轴承保持架,其对轴承进行保持;以及外壳,其在上侧开口,收纳转子、定子以及轴承保持架,外壳在比轴承保持架靠上侧的位置具有能够收纳与定子电连接的控制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控制装置收纳区域的外壳的内径大于安装轴承保持架的位置的外壳的内径,轴承保持架通过过盈配合而被外壳的内周面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将收纳马达的马达壳体和收纳控制装置的收纳部件连结起来而一体化的马达:(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903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像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将马达壳体和收纳部件连结起来的情况下,部件数量变多,小型化也很难。因此,考虑将马达壳体延长,将控制装置和马达收纳在共用的马达壳体中。在该结构中,马达壳体在轴向上增长了收纳控制装置的区域的大小。因此,不容易将构成马达的各部件插入于马达壳体中。尤其是,由于固定在马达壳体的内周面上的保持定子和轴承的轴承保持架穿过马达壳体中的配置控制装置的区域而插入,因此容易损伤马达壳体的内周面,制造变难。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如下的马达:能够在收纳马达的外壳(马达壳体)内收纳控制装置而不损害制造的容易度,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和小型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用于向外部驱动机构传递规定的扭矩。该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上侧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的上侧;下侧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的下侧;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保持;以及外壳,其在上侧开口,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轴承保持架。所述轴的下端从所述外壳向外部突出,用于向所述外部驱动机构传递规定的扭矩。所述外壳具有:外壳筒部,其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轴承保持架;外壳底部,其封堵所述外壳筒部的下侧的开口;以及外壳台面,其在所述外壳筒部的内周面上面向所述外壳的开口侧而沿周向延伸。所述外壳筒部在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上侧的位置具有能够收纳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控制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所述轴承保持架被所述外壳筒部的内周面保持,与所述外壳台面接触,具有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保持的上侧轴承保持部。所述上侧轴承保持部具有:上侧轴承筒部,其与所述上侧轴承的外圈嵌合;以及上侧轴承承接部,其在所述上侧轴承筒部的上侧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外壳底部具有用于对所述下侧轴承进行保持的下侧轴承保持部。在所述上侧轴承中,所述上侧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轴上,并且所述上侧轴承的外圈能够相对于所述上侧轴承保持部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外圈的上表面与上侧轴承承接部之间配置有沿上下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在所述下侧轴承中,所述下侧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轴上,并且所述下侧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下侧轴承保持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轴承,其支承轴;轴承保持架,其对轴承进行保持;以及外壳,其在上侧开口,收纳转子、定子以及轴承保持架。外壳具有:控制装置收纳区域,其能够在比轴承保持架靠上侧的位置收纳与定子电连接的控制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台面,其在外壳的内表面上面向外壳的开口部而沿周向延伸。控制装置收纳区域的外壳的内径大于安装轴承保持架的位置的外壳的内径。轴承保持架与台面接触,并且在轴承保持架的上表面的外缘部具有凹部和按压部,该按压部位于凹部的径向外侧并且按压外壳的内周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和其他方式,提供如下的马达:能够在不损害制造的容易度的情况下在外壳内收纳控制装置,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和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马达中的导线支承部件和定子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1的马达中的轴承保持架和定子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1的马达中的汇流条单元和定子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延伸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其中,本说明书的上下方向仅仅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或方向。并且,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绕中心轴线J的轴线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轴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朝着相对于轴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径向,即,沿相对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朝着相对于径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导线支承部件和定子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轴承保持架以及定子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汇流条单元和定子单元的立体图。马达10用于向外部驱动机构传递规定的扭矩。马达10具有外壳20、转子30、定子40、导线支承部件70、轴承保持架55、上侧轴承51、下侧轴承52以及汇流条单元60。在马达10中,汇流条单元60、轴承保持架55、导线支承部件70、定子40从上侧朝向下侧按照该顺序配置。马达10在汇流条单元60的上侧具有能够收纳控制装置100的至少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20A。外壳2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部21(外壳筒部)、位于筒部21的下端的底壁部23(外壳底壁部)以及在上侧开口的开口部20a。在外壳20的内表面,从下侧按顺序固定有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5。筒部2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筒部21具有保持定子40的内周面20b、保持轴承保持架55的内周面20c以及收纳控制装置100的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20A的内周面20d。内周面20d的内径比内周面20c的内径大。内周面20c的内径比内周面20b的内径大。即,外壳20具有内径随着从开口部20a朝向里侧(底壁部23侧)而变小的内表面形状。外壳20具有将内径不同的内周面20c和内周面20d连接起来的倾斜面20e。倾斜面20e的表面形状为内径随着朝向轴向下侧而变小。即,倾斜面20e的截面形状期望为直线状或者弯曲形状。由此,组装作业者等(组装作业者或者组装装置)能够顺利地将从开口部20a向下侧插入的轴承保持架55配置于安装位置(内周面20c)。另外,外壳20不一定必须具有倾斜面20e。例如,外壳20可以是经由阶差部将内周面20c和内周面20d连接起来的结构。外壳20在内周面20b与内周面20c之间具有面向开口部20a而沿周向延伸的台面20f(外壳台面)。台面20f是与轴承保持架55接触并沿轴向进行支承的承受面。通过该结构,外壳20将轴承保持架55容易地在轴向上进行定位并且容易地实现相对于轴向的直角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保持轴承保持架55。筒部21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筒部21只要是能够在内周面上保持定子40和轴承保持架55的形状,则筒部21的外形例如也可以是箱形。此外,筒部21的外形也可以是将圆筒形和箱形组合而得的形状。在筒部21中,定子40或者轴承保持架55可以被内表面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保持。底壁部23配置于定子40的下侧,具有保持下侧轴承52的下侧轴承保持部23a和沿轴向贯通底壁部23的输出轴孔22。转子30具有轴31。轴31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转子30与轴31一起绕中心轴线J旋转。轴31的下侧的端部经由输出轴孔22向外壳20的下侧突出。在该轴31的下端设置有齿轮等传递动力的动力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用于向外部驱动机构传递规定的扭矩,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上侧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的上侧;下侧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的下侧;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保持;以及外壳,其在上侧开口,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轴承保持架,所述轴的下端从所述外壳向外部突出,用于向所述外部驱动机构传递规定的扭矩,所述外壳具有:外壳筒部,其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轴承保持架;外壳底部,其封堵所述外壳筒部的下侧的开口;以及外壳台面,其在所述外壳筒部的内周面上,面向所述外壳的开口侧而沿周向延伸,所述外壳筒部在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上侧的位置具有能够收纳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控制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所述轴承保持架被所述外壳筒部的内周面保持,与所述外壳台面接触,并且具有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保持的上侧轴承保持部,所述上侧轴承保持部具有:上侧轴承筒部,其与所述上侧轴承的外圈嵌合;以及上侧轴承承接部,其在所述上侧轴承筒部的上侧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外壳底部具有用于对所述下侧轴承进行保持的下侧轴承保持部,在所述上侧轴承中,所述上侧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轴上,并且所述上侧轴承的外圈能够相对于所述上侧轴承保持部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外圈的上表面与上侧轴承承接部之间配置有沿上下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在所述下侧轴承中,所述下侧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轴上,并且所述下侧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下侧轴承保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06 JP 2015-2184731.一种马达,其用于向外部驱动机构传递规定的扭矩,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上侧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的上侧;下侧轴承,其支承所述轴的下侧;轴承保持架,其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保持;以及外壳,其在上侧开口,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轴承保持架,所述轴的下端从所述外壳向外部突出,用于向所述外部驱动机构传递规定的扭矩,所述外壳具有:外壳筒部,其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轴承保持架;外壳底部,其封堵所述外壳筒部的下侧的开口;以及外壳台面,其在所述外壳筒部的内周面上,面向所述外壳的开口侧而沿周向延伸,所述外壳筒部在比所述轴承保持架靠上侧的位置具有能够收纳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控制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控制装置收纳区域,所述轴承保持架被所述外壳筒部的内周面保持,与所述外壳台面接触,并且具有对所述上侧轴承进行保持的上侧轴承保持部,所述上侧轴承保持部具有:上侧轴承筒部,其与所述上侧轴承的外圈嵌合;以及上侧轴承承接部,其在所述上侧轴承筒部的上侧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外壳底部具有用于对所述下侧轴承进行保持的下侧轴承保持部,在所述上侧轴承中,所述上侧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轴上,并且所述上侧轴承的外圈能够相对于所述上侧轴承保持部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外圈的上表面与上侧轴承承接部之间配置有沿上下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在所述下侧轴承中,所述下侧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轴上,并且所述下侧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下侧轴承保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下侧轴承保持部具有:下侧轴承筒部,其与所述下侧轴承的外圈嵌合;以及第1下侧轴承承接部,其在所述下侧轴承筒部的下侧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下侧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1下侧轴承承接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下侧轴承保持部具有:下侧轴承筒部,其与所述下侧轴承的外圈嵌合;以及第2下侧轴承承接部,其在所述下侧轴承筒部的上侧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下侧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2下侧轴承承接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下侧轴承的容许载荷大于所述上侧轴承的容许载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收纳区域的所述外壳的内径大于安装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位置的所述外壳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将所述控制装置收纳区域的内周面和安装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位置的内周面在轴向上连接起来。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安装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位置的所述外壳的内径大于收纳所述定子的位置的所述外壳的内径。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构成所述外壳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构成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轴承保持架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上表面的外缘部具有凹部和按压部,该按压部位于所述凹部的径向外侧并且按压所述外壳的内周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贯通孔,至少一个所述凹部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附近。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幸祐服部隆志瀬口敬史村上俊辅新子刚央山下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