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77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42
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其中,通过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节流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能够利用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地进行运转;从由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冷冻机油的油分离器;导入从油分离器流出的流体的第1旁通流路;冷却流体的辅助热交换器;控制流体的通过的第1流量调整装置;导入流过将热源侧热交换器和节流装置之间相连的配管的液体制冷剂或液体和气体的二相制冷剂的第2旁通流路;以及控制制冷剂的通过的第2流量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排出温度的上升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冷却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机油并使之返回压缩机的吸入侧的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空调装置中,通过检测吸入气体的温度因回油加热而上升的温度差来测量加热给制冷剂回路带来的影响,并且控制流量调整装置。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97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以往的空调装置中,在例如使用了排出温度易于上升的制冷剂时,存在无法抑制压缩机的排出温度的上升之虞。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抑制压缩机的排出温度的上升的空调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回路中,通过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节流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能够利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地进行运转,在所述冷却运转中,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相连且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与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相连,在所述加热运转中,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相连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相连;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配置于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配管,从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冷冻机油;第1旁通流路,该第1旁通流路与所述油分离器的油流出侧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相连,导入从所述油分离器流出的流体;配置于所述第1旁通流路并冷却所述流体的辅助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第1旁通流路并控制所述流体的通过的第1流量调整装置;第2旁通流路,该第2旁通流路与连接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所述配管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配管相连,导入流过将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相连的所述配管的液体制冷剂或液体和气体的二相制冷剂;以及配置于所述第2旁通流路并控制制冷剂的通过的第2流量调整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采用排出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来调整第1流量调整装置的开度、所以抑制了压缩机的排出温度的上升的空调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说明图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说明图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是说明图1所记载的第1流量调整装置的开度、通过了辅助热交换器的流体的温度和流向第1旁通流路的流体的状态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说明图1所记载的第1流量调整装置的开度和辅助热交换器的能力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是说明图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是说明图8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是说明图9所记载的处理1的图。图11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是说明图12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是说明图12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制冷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5是说明图12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全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6是说明图12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制热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7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8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9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0是说明图19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1是说明图19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制冷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2是说明图19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全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3是说明图19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制热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4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5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0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6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0的空调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适当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另外,对各图所记载的结构,其形状、大小及配置等能够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地改变。实施方式1.[空调装置]图1是示意性地记载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该实施方式的例子的空调装置100具有用主管3和支管4a、4b连接室外机1和室内机2a、2b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15。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了2台室内机2a、2b经由主管3和2个支管4a、4b而并联连接于室外机1的例子,室内机可以是1台,也可以是3台以上。[室外机]室外机1设置于例如房间的外部的室外,作为排出或供给空调的热的热源机而起作用。在室外机1中搭载着例如压缩机10、油分离器1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热源侧热交换器13、储液器16、第1旁通流路70、辅助热交换器71和第1流量调整装置72,并通过配管将它们加以连接。另外,在室外机1中搭载着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3和辅助热交换器71进行送风的送风机即风扇14。压缩机10吸入并压缩制冷剂而使之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由例如可控制容量的变频压缩机等构成。压缩机10使用低压壳体结构的为宜,其中,例如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压缩室,密闭容器内为低压的制冷剂压力环境,吸入并压缩密闭容器内的低压制冷剂。油分离器11对从压缩机10排出的制冷剂和冷冻机油进行分离,由例如旋风型油分离器等构成。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2由例如四通阀等构成,切换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路和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路。需要说明的是,制热运转模式是热源侧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起作用的情况,制热运转模式是热源侧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另外,制热运转模式是加热室内的加热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是冷却室内的冷却运转模式。热源侧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模式时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在制冷运转模式时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使例如从风扇14供给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储液器16设置于作为压缩机10的吸入侧的吸入部,蓄积因制热运转模式时和制冷运转模式时的不同而产生的剩余制冷剂、或因过渡的运转的变化而产生的剩余制冷剂。辅助热交换器71在制热运转模式时和制冷运转模式时都作为冷却器或冷凝器而起作用,使例如从风扇14供给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辅助热交换器71在仅冷冻机油流通的情况下使冷冻机油冷却,在冷冻机油和制冷剂双方流通的情况下使冷冻机油和制冷剂冷却和冷凝。例如,热源侧热交换器13和辅助热交换器71具有将各制冷剂流路不同的传热管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回路中,通过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节流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能够利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地进行运转,在所述冷却运转中,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相连且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与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相连,在所述加热运转中,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相连且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相连;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配置于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配管,从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冷冻机油;第1旁通流路,该第1旁通流路与所述油分离器的油流出侧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相连,导入从所述油分离器流出的流体;配置于所述第1旁通流路并冷却所述流体的辅助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第1旁通流路并控制所述流体的通过的第1流量调整装置;第2旁通流路,该第2旁通流路与连接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所述配管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配管相连,导入流过将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相连的所述配管的液体制冷剂或液体和气体的二相制冷剂;以及配置于所述第2旁通流路并控制制冷剂的通过的第2流量调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1 JP 2015-2074531.一种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回路中,通过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节流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能够利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地进行运转,在所述冷却运转中,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相连且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与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相连,在所述加热运转中,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相连且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相连;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配置于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配管,从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冷冻机油;第1旁通流路,该第1旁通流路与所述油分离器的油流出侧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相连,导入从所述油分离器流出的流体;配置于所述第1旁通流路并冷却所述流体的辅助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第1旁通流路并控制所述流体的通过的第1流量调整装置;第2旁通流路,该第2旁通流路与连接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所述配管以及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配管相连,导入流过将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相连的所述配管的液体制冷剂或液体和气体的二相制冷剂;以及配置于所述第2旁通流路并控制制冷剂的通过的第2流量调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具有: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排出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排出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排出温度来控制所述第1流量调整装置或所述第2流量调整装置的开度;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成:在所述排出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比从所述压缩机排出制冷剂时的目标温度即排出温度目标值高时,使所述第1流量调整装置或第2流量调整装置的所述开度变大;在所述排出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比所述排出温度目标值低时,使所述第1流量调整装置或所述第2流量调整装置的所述开度变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具有压力调整装置,该压力调整装置配置在连接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所述配管中的、比连接着所述第2旁通流路的连接部更靠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侧的位置,并用于调整制冷剂的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具有储液器,该储液器配置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和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配管中的、比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宗史若本慎一竹中直史鸠村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