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织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637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8:44
提供能够抑制气体从经层压加工的筒织气囊的裁切面泄漏、提高内压维持性能的筒织气囊。筒织气囊,其是将至少2片基布进行织造而形成为可膨胀的袋状,所述筒织气囊包含位于膨胀部的外周的外周接合部、及延伸至外周接合部外侧的外缘部,在外周接合部及/或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由单层织物组织形成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所述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构成为:在织物组织图的最小单元图内,在通过将浮沉相同的组织点沿上、下、左、右中任一方连结而形成连续的连结线时,使得连结线从整体上看能够沿织物组织图的对角方向延伸;并且,筒织气囊的外表面经过层压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筒织气囊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筒织而形成为可膨胀的袋状的汽车用气囊,尤其涉及能够防止气体从经层压加工的筒织气囊的裁切面泄漏、提高内压维持性能的气囊。
技术介绍
关于作为汽车的安全装置装载的气囊,有通过筒织制作的气囊,其中,将2片基布利用织物组织接合而形成可膨胀的膨胀部,并且为了赋予气密性而在外表面上涂布有机硅树脂等被覆材料。但是,试图使用这样的方法得到良好的内压维持性能时,需要增加有机硅树脂的涂布量,若厚度、重量增加,存在收纳性变差的情况。另外,位于膨胀部的外周的外周接合部在膨胀时容易发生基布的织物组织偏移(网眼偏移(日文:目ずれ)),在利用有机硅涂布加工的筒织气囊中,由该网眼偏移部位导致的气体泄漏可大幅度影响气囊的内压维持性能是已知的。因此,作为用于提高内压维持性能的方法之一,对利用层压加工的筒织气囊进行了研究。若利用层压加工,可改善由外周接合部的网眼偏移导致的内压维持性能的降低。但是,抑制由外周接合部的网眼偏移导致的气体泄漏会使得气体从裁切面泄漏,存在无法得到充分的内压维持性能的情况。对于上述那样的气体从经层压加工的筒织气囊的裁切面的泄漏,应对措施的研究并不充分。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筒织气囊,其具有与袋部邻接的由2个以上织物组织构成的封闭部,所述封闭部自袋部侧起由第一织物组织和与其相反地邻接于袋部侧的第二织物组织构成,所述筒织气囊中,使第一织物组织比第二织物组织更加松弛,导致展开时的应力不集中,从而抑制开孔。但是,该文献中并未考虑到气体从裁切面的泄漏,尤其作为抑制气体从经层压加工的筒织气囊泄漏的技术不能说是充分的。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在袋体的不膨胀的部分与膨胀的部分的边界部的组织中,构成多层布的上布构成纱和下布构成纱具有重复1次以上浮沉(上布构成纱位于下布构成纱之下、下布构成纱位于上布构成纱之上)的组织,由此减小边界部的网眼偏移。可以认为,接合部的高纺织密度具有抑制由网眼偏移导致的气体泄漏的效果,但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是,并未考虑到气体从裁切面的泄漏。如上所述,上述现有文献中,并未启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针对气体从形成气囊外周的裁切面的泄漏的有效对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671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124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气体从裁切面泄漏、提高内压维持性能的气囊,其中,通过在经层压加工的筒织气囊的膨胀部的外侧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从而设置抑制漏气的遮蔽部,所述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连续地形成被覆材料容易渗透至基布内部的部分。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为筒织气囊,其是将至少2片基布进行织造而形成为可膨胀的袋状,所述筒织气囊包含位于膨胀部的外周的外周接合部、及延伸至外周接合部外侧的外缘部,其中,在所述外周接合部及/或所述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由单层织物组织形成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所述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构成为:在织物组织图的最小单元图内,在通过将浮沉相同的组织点沿上、下、左、右中任一方连结而形成连续的连结线时,使得所述连结线从整体上看能够沿所述织物组织图的对角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筒织气囊的外表面经过层压加工。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中,将邻接的所述最小单元图的所述连结线连接而形成的集合连结线从整体上看沿所述膨胀部的外周形状延伸。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位于延伸至所述外周接合部外侧的所述外缘部,且以沿所述外周接合部的形状在整周范围连续。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具有10~100根经纱或纬纱的宽度。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现有技术的一例(通常的外周接合部及外缘部的的情况)的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在外周接合部设有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的情况)的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在与外周接合部连接的外缘部设有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的情况)的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在与外周接合部隔开的外缘部设有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的情况)的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中、粘接层可渗透至基布内部的部分连续的一例的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以外的织物组织中、粘接层可渗透至基布内部的部分不连续的一例的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中、集合连结线沿膨胀部的外周形状延伸的一例的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中、集合连结线不沿膨胀部的外周形状延伸的一例的图。[图9]为表示适合本专利技术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的织物组织的最小单元图及将其复合得到的组织图的例子的图。[图10]为表示组织点的浮沉在织物组织图的对角方向连续的一例的图。[图11]为表示组织点的浮沉在织物组织图的对角方向不连续的一例的图。[图12]为表示组织点的浮沉在织物组织图的对角方向连续的一例的图。[图13]为表示现有技术的外周接合部中使用的织物组织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筒织气囊,其是将至少2片基布进行织造而形成为可膨胀的袋状,所述筒织气囊包含位于膨胀部的外周的外周接合部、及延伸至外周接合部外侧的外缘部,其中,在外周接合部及/或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由单层织物组织形成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构成为:在织物组织图的最小单元图内,在通过将浮沉相同的组织点沿上、下、左、右中任一方连结而形成连续的连结线时,使得连结线从整体上看能够沿织物组织图的对角方向延伸,并且,筒织气囊的外表面经过层压加工。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一例。图2~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图1~图4的(A)表示整体图,(B)为整体图的1-1’截面的图。如图1~图4所示,气囊10包含通过筒织而形成为可膨胀的袋状的膨胀部11、和位于膨胀部的外侧的外侧区域12。外侧区域12包含将2片布利用织物组织接合而成的外周接合部13、和延伸至外周接合部外侧的外缘部14。基布表面被被覆材料20覆盖,所述被覆材料20包含被覆层19和将被覆层19与基布粘接的粘接层18。如前述的那样,施以层压加工的筒织气囊中,不易发生从膨胀部与外周接合部的边界部的漏气。因此,填充至膨胀部的气体通过基布的纤维或组织的空隙、平面性地进行扩散,最终将向未被被覆层覆盖的裁切面17流出。标号21表示气体从膨胀部向裁切面的流动。本专利技术的筒织气囊在外侧区域1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15。图2所示的例子中,外周接合部13由多个织物组织部13a~13c形成,在织物组织部13b与13c之间,在外周接合部设有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15。图3所示的例子中,外周接合部13由多个织物组织部13a~13d形成,在外周接合部的外侧设有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15。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外周接合部13与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15之间设有织物组织部16,将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15与外周接合部13隔开。现有技术的图1的例子中,未设置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15。该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15中,如图5的例子所示,渗透部分31(即,能够利用层压加工时施加的压力使粘接层渗透至基布内部的部分)是连续的,利用渗透后的粘接层,遮蔽部呈堤坝状地连续形成。因此,能够抑制空气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筒织气囊

【技术保护点】
筒织气囊,其是将至少2片基布进行织造而形成为可膨胀的袋状,所述筒织气囊包含位于膨胀部的外周的外周接合部、及延伸至外周接合部外侧的外缘部,其中,在所述外周接合部及/或所述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由单层织物组织形成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所述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构成为:在织物组织图的最小单元图内,在通过将浮沉相同的组织点沿上、下、左、右中任一方连结而形成连续的连结线时,使得所述连结线从整体上看能够沿所述织物组织图的对角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筒织气囊的外表面经过层压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07 JP 2015-1995851.筒织气囊,其是将至少2片基布进行织造而形成为可膨胀的袋状,所述筒织气囊包含位于膨胀部的外周的外周接合部、及延伸至外周接合部外侧的外缘部,其中,在所述外周接合部及/或所述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由单层织物组织形成的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所述斜纹组织状结构区域构成为:在织物组织图的最小单元图内,在通过将浮沉相同的组织点沿上、下、左、右中任一方连结而形成连续的连结线时,使得所述连结线从整体上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林哲平
申请(专利权)人:住商安全气囊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