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56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具备可伸展粘合片和固定于该粘合片上的把握部。该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中,上述把握部具备固定于上述粘合片的第一面上的第一把握膜和固定于该粘合片的第二面上的第二把握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本申请要求基于2015年10月1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0322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并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粘合剂(也称为压敏胶粘剂。以下相同)在室温附近的温度范围内呈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具有通过压力而简单地胶粘于被粘物的性质。利用这样的性质,粘合剂优选以粘合片的形态用于例如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部件的固定等。另外,粘贴于被粘物上的粘合片在被粘物或其周边构件的修理、更换、检查、回收等时可以从被粘物上除去。作为公开了涉及这种可再剥离的粘合片的现有技术的文献,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6。专利文献1~6均公开了涉及具有把握部(タブ)的可伸展粘合片的现有技术。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涉及粘贴于皮肤上的医疗用粘合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表2005-5001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9600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9600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23504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235058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申请公表2010-531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将粘合片从被粘物上除去的情况下,期望无论被粘物的强度等如何,都在该被粘物不发生变形或破损的情况下完成除去作业。作为其一种手段,在专利文献2~6中公开了利用可伸展粘合片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可伸展粘合片的端部设置把握部,在粘贴粘合片后把持并牵拉把握部,由此使粘合片伸展变形从而使胶粘面积减小。其结果是,将粘合片从被粘物上除去。该粘合片具有可伸展性,因此,将粘合片剥离时的对被粘物的负荷显著降低。对于这样的通过牵拉把握部而抽出粘合片的除去方法而言,重要的是把握部与粘合片以能够耐受上述牵拉的程度粘附。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对粘合片与把握部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可以通过把握部的构成而非粘合剂的组成或把握部的材质而改善粘合片与把握部的粘附性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合片与把握部的粘附性优良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可伸展粘合片和固定于该粘合片上的把握部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上述把握部具备固定于上述粘合片的第一面上的第一把握膜和固定于该粘合片的第二面上的第二把握膜。如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以往的把握部具有将一片膜折叠并贴合于粘合片端部的两面上的构成。但是,通常使用的把握部具有能够耐受牵拉的程度的刚性、弹性,因此,为了将把握部粘贴于粘合片而将其折叠时,把握部由于其弹性而试图回到原来的状态。该把握部的动作是试图从粘合片剥离的动作,因此,可能成为粘合片与把握部的粘附性降低的原因。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两片把握膜作为固定于粘合片上的把握部,将这两片把握膜分别固定于粘合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与第一面相反侧的面)上。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无论胶粘手段、把握部的材质、厚度等如何,都实现粘合片与把握部的粘附性优良的粘合制品。这样的构成在例如由于粘合片的特性(粘合力等)、把握部材料等而难以得到粘合片与把握部的粘附力的情况等下是特别有利的。另外,根据目的等,也可以使两片把握膜具有不同的功能。在此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上述第一把握膜小于上述第二把握膜。在一个更优选的方式中,固定有上述第一把握膜的上述粘合片的第一面具有将要粘贴于被粘物的粘贴部和从上述被粘物的粘贴面突出的露出部。并且,上述露出部位于上述粘贴部与上述第一把握膜之间。上述露出部通过使第一把握膜的尺寸相对于固定于粘合片的第二面上的第二把握膜相对减小而得到。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将突出到被粘物的外部的粘合片的露出部暂时固定于被粘物的外表面(侧面、上表面等)上,位于比露出部更靠近端部的把握部也以沿着被粘物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从而不会碍事。另外,在上述构成中,第一把握膜相对于露出部形成高差(把手高差(ひっかかり段差)),因此,具有容易保持把握部的优点。在此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上述第一把握膜具有与上述第二把握膜不同的厚度。例如,通过将上述第一把握膜设定为比第二把握膜厚,配置于粘合片的两面上的把握部整体的强度提高,例如形状加工、穿孔等加工性得以改善。另外,通过将第二把握膜设定为使粘合片表面为非胶粘性(非粘合性)的程度的薄厚度(例如,约几微米以下的薄层涂层),能够抑制由把握部的厚度引起的体积大。这在第二把握膜侧不具有富余空间的情况下可以成为有利的特征。在此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上述第一把握膜包含与上述第二把握膜不同的材料。例如,通过将第一把握膜设定为树脂膜、将第二把握膜设定为非粘合性薄层涂层,能够在保持作为把握部的功能的同时,抑制在第二把握膜侧由把握膜的厚度引起的体积大。在此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上述第一把握膜和上述第二把握膜未从上述粘合片突出。通过应用在此公开的技术,能够使把握部的形状成为与粘合片的外周一致的形状。这样的把握部典型地可以为未从粘合片的表面突出、形状精度高的把握部。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构成中,粘贴第一把握膜和第二把握膜的区域中的粘合片的端面(侧面)可以为未被第一把握膜和第二把握膜覆盖的露出面。在此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上述粘合片为双面胶粘性的粘合片。优选在双面胶粘性的粘合片中实现由在此公开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上述粘合片优选具备膜状基材、设置于该膜状基材的第一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和设置于该膜状基材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在此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用于将两个物体接合。另外,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可以在通过将上述粘合片夹在该两个物体之间而将该两个物体接合的状态下,通过牵拉上述把握部而使该粘合片伸展,从而解除该两个物体的接合状态。通过以上述的方式牵拉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能够顺利地解除该两个物体的接合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物体可以为一个物品或一个构件的两个部位。在此公开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优选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此公开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的粘合片与把握部的粘附性优良。利用该特征,特别优选用作在构成电子设备的构件的修理、更换、制品检查等时被除去的机会多的电池固定用途的粘合制品。根据在此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优选用于固定电池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因此,根据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利用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固定构件(例如电池)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可伸展粘合片的工序;在上述粘合片的第一面上固定第一把握膜的工序;和在上述粘合片的第二面上固定第二把握膜的工序。根据该方法,得到粘合片与把握部的粘附性优良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上述第一把握膜小于上述第二把握膜。和/或优选上述第一把握膜具有与上述第二把握膜不同的厚度。此外/或者优选上述第一把握膜包含与上述第二把握膜不同的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的一个构成例(实施方式1)的侧视图。图2是放大示出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的另一个构成例(实施方式2)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放大示出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的另一个构成例(实施方式3)的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具备可伸展粘合片和固定于该粘合片上的把握部,其中,所述把握部具备固定于所述粘合片的第一面上的第一把握膜和固定于该粘合片的第二面上的第二把握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14 JP 2015-2032221.一种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具备可伸展粘合片和固定于该粘合片上的把握部,其中,所述把握部具备固定于所述粘合片的第一面上的第一把握膜和固定于该粘合片的第二面上的第二把握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把握膜小于所述第二把握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固定有所述第一把握膜的所述粘合片的第一面具有将要粘贴于被粘物的粘贴部和从所述被粘物的粘贴面突出的露出部,所述露出部位于所述粘贴部与所述第一把握膜之间。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把握膜具有与所述第二把握膜不同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把握膜包含与所述第二把握膜不同的材料。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把握膜和所述第二把握膜未从所述粘合片突出。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所述粘合片为双面胶粘性的粘合片。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所述粘合片具备膜状基材、设置于该膜状基材的第一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和设置于该膜状基材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用于将两个物体接合,在通过将所述粘合片夹在该两个物体之间而将该两个物体接合的状态下,通过牵拉所述把握部而使该粘合片伸展,从而解除该两个物体的接合状态。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用于固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池。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所述粘合片具备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以超过该粘合剂层中所含的聚合物成分的50重量%的比例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70重量%以上的比例含有由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成分,CH2=C(R1)COOR2(1)(所述式(1)中的R1为氢原子或甲基,另外,R2为碳原子数1~20的链状烷基。)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把握部的粘合制品,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已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藏岛康樋口真觉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