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系带的钩状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40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鞋类系带的钩状部件,由第一和第二主体(L,U)构成,其中第一主体(L)用来被固定到一只鞋的鞋面,并由多个或是连接在一起,或是分开的元件(1)构成;而第二主体(U)相对于第一主体(L)而言是活动的,并由多个每两个一组地通过桥(30)被连接在一起的元件(2)构成:所述元件(1,2)相互配合来限定多个用于系带(S)的通道(4,203),系带在所述通道(4,203)中被系紧或松开,这取决于第二主体(U)相对于第一主体(L)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系带的钩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预防事故领域的鞋类的系带导向钩状部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有事故风险的工作环境中的操作者所使用的鞋必须具有专有的特性,其中比如不但在事故发生后,而且在面临紧急危险时,诸如在机动车或手推车运输以及由其他机械移动的负载的工作环境中,或是在有高温或毒性流体泄漏风险的工作环境中,操作者的一只脚被卡住的情况下,可以尽快将鞋脱下的可能性。出于此目的,预防事故的鞋安装有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系带的钩状部件,以允许可能最快松开系带。目前在必要时,用于预防事故鞋的安全钩状部件要求对每个钩状部件分别操纵。因此在紧急情况下,打开所有钩状部件和松开系带所用的时间可能会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实用、安全、成本经济的,并且允许快速松开系带,从而可快速脱掉鞋的用于系带的钩状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制造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公开的特征的装置的想法,上述效果已经被达到。本专利技术更多的特征在附属权利要求中被限定。事实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以最轻松、最快捷和最安全的方式松开系带,同时保证系带在正常状况下适当的保持力。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系带的钩状部件易于制造,成本经济,并且经长期使用后仍然可靠。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例,但不要认为是局限意义上的,本专利技术的这些还有其它的优点和特征将会被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鞋类的一种双钩状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的后部侧面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为图1中钩状部件处于打开位置或系带松开时,后部侧面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钩状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后部侧面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不同于图1和图2所示的钩状部件的是,主体被分开成两个元件,而不是作为一个单个的单元;-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三钩状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后部侧面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如图4所示的钩状部件处于打开位置或系带松开时,后部侧面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三钩状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后部侧面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不同于图4和图5所示钩状部件的是,主体被分开成三个元件,而不是作为一个单个的单元;-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钩状部件处于打开位置,即钩状部件释放或脱钩时,侧面的示意性透视图;-图8为类似于图7的示意性透视图,但是其中钩状部件处于闭合位置;-图9除了部件编号不同以外,与图2完全相同;-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主体的两个元件(1,2)以及钩状部件的活动主体处于闭合位置时的透视图,其视角不同于所述钩状部件的其它同类元件,以突出它们的结构特征;-图11为图10所示元件在钩状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的透视图;-图12-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钩状部件的另一个实例;-图15-1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钩状部件的又一个实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鞋类的一种钩状部件,其基本结构可归纳为由一个被用来连接到鞋面的预定位置的第一主体,或者叫主体(L),以及一个结合到主体(L)的活动的第二主体(U)构成。例如,下文也将详述的是,第二主体(U)被连接到第一主体(L),以便第二主体能绕着第一主体(L)旋转。参照如附图中图1-7所示的实例,主体(L)和活动主体(U)都是由多个元件(1,2)构成图1-3所示为两个元件,图4-6所示为三个元件(1,2)。更准确地说,所述主体(L)由多个用来被连接到一只鞋鞋面(3)的相应预定位置的元件(1)构成。例如,以整体形成第一主体(L)的所述元件(1),通过被设置在一个孔(10)中的相应的铆钉或类似装置,可以被连接到鞋面,其中所述孔(10)对应于所述主体(L)的后部(11),即对应于具有一个用于与鞋面(3)接触的表面(12)的部分形成于每个上述的元件(1)中。此外,每个形成主体(L)的所述元件(1)也设置有一个基本上为钩形轮廓的前部(13),所述钩形轮廓为圆弧状轮廓,其具有一个大于180°的延伸角度,并且其凹陷部面对着所述表面(12)。例如,利用压铸技术,所述元件(1)可被制成一个单件。此外,所述元件(1)可以是孤立的(如图3和图6中的实例所示),或者可以被一些小杆(25)连接在一起(如图2和图5中的实例所示),所述小杆(25)每两个一组地将各个后部(11)连接在一起。当然,任何其它把元件(1)连接到鞋面(3)的方法都是适当的。第二主体(U)由多个元件(2)构成,所述元件类似于形成主体(L)的元件(1),每个元件(2)都设置有一个前部(20)和一个后部(21)。例如,所述元件(2)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例如尼龙66。每个元件(2)的前部(20)都具有钩形轮廓,即圆弧状轮廓,其具有一个大于180°的延伸角度。每个元件(2)的后部(21)具有基本上为直形轮廓。每个形成所述多个钩状部件的活动主体(U)的元件(2)其前部(20)的凹陷部,面对着后部(21)纵向展开轴线。对应于连接每个元件(2)的前部(20)和后部(21)的区域(200),设置有一个狭缝(22),其宽度(a)基本上等于每个形成主体(L)的元件(1)的前部(13)的宽度。所述元件(2)的后部(21)每两个一组地,通过由相同模制材料制成的桥(30)被连接在一起。双钩状部件(如图1-3所示)要求仅有一个桥(30),因为只有两个元件(2)要被连接;而三钩状部件(如图4-6所示)要求有两个桥,因为有三个元件(2)要被连接。每个所述元件(1,2)当与其它元件(1,2)分离,从单独的每个元件的轮廓上看,都具有类似于一个问号主体部分那样的形状。每个形成活动主体(U)的元件(2)的前部(20),其外直径与每个形成主体(L)的元件(1)的前部(13)的内直径相同。每个形成主体(L)的元件(1)与一个活动主体(U)的相应元件(2)配成一对,这样,当活动主体(U)的一个元件(2)的后部(21)位于主体(L)的相应元件(1)的相应部分(11)上时,如图1和图4所示,这两个元件的两个前部(13,20)在各自的凹陷部相互面对的同时,限定了一个横向的孔(4),其中系带(S)穿过所述孔(4)以使鞋面包紧脚。如图8中箭头(E)所示,当通过一根手指施力给任意一个桥(30)而使元件(2)的后部(21)被提起时,元件(2)的所有后部(21)如图3和图6所示,相应的前部(20)绕着孔(4)的轴随之发生相应的旋转,从而使得孔在一侧上打开,这一侧恰恰就是钩状部件面对着鞋面(3)的那一侧,这样系带就能从孔(4)中穿出并变得松弛。有利的是,形成活动主体(U)的每个元件(2)的前部(20)的两侧均具有一个突出边缘(23),此边缘(23)在所述部分(20)的两侧之间形成了一个槽(24),并且当第二元件(2)绕着孔(4)的轴旋转时,所述槽(24)能在主体(L)的相应元件(1)的内表面(1 30)上以轻微的摩擦滑动,由此可使旋转稳定。还有利的是,所述桥(30)是弯曲的,并且凹陷部面向下方,即面向元件(1)的后部(11),由此允许仅用一根手指就可轻易地打开所述钩状部件。两个主体(L,U)的组装如下所述。每个元件(2)都搁在相应的元件(1)上,以便各个前部(20)的一侧置于元件(1)的前部(13)的一侧上,并且连接元件(2)的前部和后部的区域(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鞋类系带的钩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状部件由第一和第二主体(L,U)构成,其中第一主体(L)用来被固定到一只鞋的鞋面,并由多个或是连接在一起,或是分开的元件(1)构成;而第二主体(U)相对于第一主体(L)而言是活动的,并由多个每两个一组地通过桥(30)被连接在一起的元件(2)构成:所述元件(1,2)相互配合来限定多个用于系带(S)的通道(4,203),系带在所述通道(4,203)中被系紧或松开,这取决于第二主体(U)相对于第一主体(L)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斯皮内利
申请(专利权)人:萨米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