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风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227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风扇设备,包括底板、升落装置、导接装置和伸缩装置,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开端向下的螺接槽,所述螺接槽,所述螺接槽中配合安装有螺接脚柱,所述升落装置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用于所述本装置在上下方向的升落,所述伸缩装置安装在所述升落装置的顶端,用于所述本装置的信号灯在水平面内的伸缩,所述导接装置安装在所述伸缩装置下端面两侧并向下延长至所述升落装置的两侧,用于对所述本装置升落时的导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将风扇上升和收缩,既可以防止出现吹风盲区,又可以较小的尺寸以便于运输。

An energy-saving fan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ergy-saving fan equipment,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a lifting device, a guide device and a telescopic device. The bottom of the floor is provided with a starting downward spiral grooves, and the screw socket is fitted with a stud column in the socket slot, and the lift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floor and is used for the device. The telescopic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lifting device at the top of the lifting device, which is used for expansion of the signal lamp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which is moun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telescopic device and extends down to both sides of the lifting device to guide the lifting of the devi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enables the fan to rise and shrink, which can prevent blower blind area and smaller size for easy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风扇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风扇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风扇设备。
技术介绍
在天热时,通常借助风扇生风取凉,因风扇节能环保,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传统的立式风扇其调整高低不便,而且不够稳定有人不小心碰到极易倒塌,而且传统的立式风扇通常一根支杆只能撑起一个风扇,其使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风扇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节能风扇设备,包括底板、升落装置、导接装置和伸缩装置,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开端向下的螺接槽,所述螺接槽,所述螺接槽中配合安装有螺接脚柱,所述升落装置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伸缩装置安装在所述升落装置的顶端,所述导接装置安装在所述伸缩装置下端面两侧并向下延长至所述升落装置的两侧;所述升落装置包括第一管筒、第二管筒、第三管筒、分割板、橡胶垫和升落运行装置,所述第一管筒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端面,所述第二管筒和第三管筒均为圆管,第二管筒安装在第一管筒内,所述第三管筒安装在第二管筒内,所述分割板前后方向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管筒接近顶端的内部内,所述第二管筒的前后壁上设置两条长腔,所述升落运行装置安装在安装在所述第一管筒内的底板上端面,并向上延长穿进所述第二管筒底部后穿进所述分割板中部设置的孔、并向上延长至所述第三管筒底部并与第三管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筒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橡胶垫的装接部,所述升落装置中还设置有托载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升落运行装置包括第一电转机、斜角轮传接、中空的第一螺接杆、第二螺接杆和传接装置,第一螺接杆与所述第一管筒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面,所述第一电转机固定第一螺接杆的一侧的所述底板上端面,轴端固定安装在一斜角轮,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接杆上的斜角轮形成所述斜角轮传接,第二螺接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接杆内,在所述第二管筒及所述分割板之间第一螺接杆和第二螺接杆上安装所述传接装置,所述传接装置包括固定块、第一螺接帽、第二螺接帽、第一摇臂、第二摇臂和第一弹压件,所述固定块对等地安装在位于第一螺接杆两侧的第二管筒底部的沉槽内,固定块由凸边和竖直板组成,所述凸边设置有开端向内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摇臂的槽,所述第一摇臂与固定块铰接,固定块的竖直板中部设置有一左右方向的螺接孔,螺接孔内安装一螺接堵,所述第一弹压件一端与所述螺接堵相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臂下端外侧相碰,在固定块的凸边下方的第二管筒可活动地安装所述第一螺接帽,第一螺接帽与第一螺接杆配合,第一螺接帽左右侧各设置有一开端向外的槽,所述槽设置一销与第一摇臂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摇臂上端外侧设置有一第一斜坡面,第二螺接帽安装在第二螺接杆上,第二螺接帽底部设置有导接轨,所述导接轨与设置在位于第二螺接杆两侧的所述分割板上端面的T型槽形成可活动配合,所述第二摇臂安装在设置在位于第二螺接杆两侧的所述分割板上的联孔内,并铰接,所述第二摇臂上端抵在所述第二螺接帽的左右两个侧面上,下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坡面互平的第二斜坡面,所述第二螺接帽包括左半螺接帽、右半螺接帽及第二弹压件,左半螺接帽和右半螺接帽处在闭合状态时形成一与所述第二螺接杆配合的螺接帽,在左半螺接帽与右半螺接帽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弹压件。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筒内壁下部固定设置有撑起块,在第一管筒内壁中上部设置有一挡杆;第一管筒内壁还设有一上下方向的导接槽,外壁靠上端还设置有导接块。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筒底部的左侧还设置有一可翻向导接机件,所述可翻向导接机件包括一拉簧和可翻向导接块,所述第二管筒底部左侧设置开端向左的槽,所述槽内安装一转向臂并与所述可翻向导接块铰接,在所述槽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拉簧的装定孔,所述拉簧的下端与所述可翻向导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可翻向导接块的左侧穿进所述第一管筒的导接槽内。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固定板、外架、转棍、第一斜角轮组和第二斜角轮组、一第二电转机和伸缩套机件,所述外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端面,所述伸缩套机件有4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外架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二电转机固定在所述外架顶面,其轴端与所述转棍连接,并向下延长至所述外架的底面,所述转棍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斜角轮,下方的斜角轮与安装在左右两个侧面的伸缩套机件内端的斜角轮构成所述第一斜角轮组,下方的斜角轮与安装在前后两个侧面的伸缩套机件内端的斜角轮构成所述第二斜角轮组传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套机件包括第三螺接杆、伸缩套、固定套、风扇装定板和导接钉,所述固定套固定所述外架侧面上,所述伸缩套可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套内,所述伸缩套中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螺接杆配合的螺接孔,所述第三螺接杆的内侧轴端固定所述斜角轮,所述伸缩套侧边上还设置有一导接槽,所述风扇装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套的外端。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导接装置包括导接杆、导接套和导接套固定板,所述导接套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升落装置的第二管筒顶部,所述导接套固定在所述导接套固定板左右两侧,固定在所述伸缩装置的固定板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并向下延长入所述导接套的导接孔内,导接套内侧还设置有一上下方向的与设置所述升落装置的第一管筒上的导接块形成可活动配合的导接槽。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托载装置包括降震复合板和降温铁片,所述降震复合板设置在所述升落装置中的第一电转机的左端和右端且与所述第一电转机固定连接,所述降温铁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转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电转机固定连接,所述降温铁片的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降震复合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转机外部也相应地设置有所述托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上升时,通过第一螺接杆及第一螺接帽带动第二管筒在上下方向实现本装置第一阶段的上升,在第二管筒上升至挡杆卡入第二管筒的底部的同时,第一摇臂上端外侧的第一斜坡面卡入第二摇臂下端内侧的第二斜坡面,从而使第一螺接帽脱开第一螺接杆而第二螺接帽闭合使第二螺接帽与第二螺接杆配合,第一螺接杆继续旋转,带动第二螺接帽旋转,从而使第二螺接杆带第三管筒继续上升,即实现本装置的第二阶段上升,由于在整个上升过程中,仅由第一电转机带动而实现两个阶段上升,减少了电机数量的同时,上升距离进一步加大而实现了较大的上升范围。2.下降时,手动拉出挡杆,此时,第二管筒在重力及第一弹压件作用下使第一螺接帽闭合,第二螺接帽在第二弹压件的作用下脱开第二螺接帽,从而使第三管筒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滑,而后第一电转机反转,使第一螺接杆转动而使第二管筒及第三管筒整体下降,从而实现该本装置以较快的速度呈缩回状态。3.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第二电转机及第一斜角轮组、第二斜角轮组,带动四个信号灯同时伸出与缩回,便于控制整个装置的重心位置,既提高了调整的速度,又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4.通置于两侧的导接装置中的导接杆与导接套的套合、导接套与导接块的双重导接,使整个装置在上升及下降过程较为稳定,且通过双重导接,确保了整个装置上升的高度较大。5.通过设置在第二管筒底部的左侧的拉簧和可翻向导接块,即防止了第二管筒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发生扭转,又便于在装置时便捷地将第二导接管筒装入第一管筒内。6.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自动将风扇上升和收缩,既可以防止出现吹风盲区,又可以较小的尺寸以便于运输。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节能风扇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风扇设备,包括底板、升落装置、导接装置和伸缩装置,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开端向下的螺接槽,所述螺接槽,所述螺接槽中配合安装有螺接脚柱,所述升落装置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伸缩装置安装在所述升落装置的顶端,所述导接装置安装在所述伸缩装置下端面两侧并向下延长至所述升落装置的两侧;所述升落装置包括第一管筒、第二管筒、第三管筒、分割板、橡胶垫和升落运行装置,所述第一管筒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端面,所述第二管筒和第三管筒均为圆管,第二管筒安装在第一管筒内,所述第三管筒安装在第二管筒内,所述分割板前后方向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管筒接近顶端的内部内,所述第二管筒的前后壁上设置两条长腔,所述升落运行装置安装在安装在所述第一管筒内的底板上端面,并向上延长穿进所述第二管筒底部后穿进所述分割板中部设置的孔、并向上延长至所述第三管筒底部并与第三管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筒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橡胶垫的装接部,所述升落装置中还设置有托载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风扇设备,包括底板、升落装置、导接装置和伸缩装置,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开端向下的螺接槽,所述螺接槽,所述螺接槽中配合安装有螺接脚柱,所述升落装置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伸缩装置安装在所述升落装置的顶端,所述导接装置安装在所述伸缩装置下端面两侧并向下延长至所述升落装置的两侧;所述升落装置包括第一管筒、第二管筒、第三管筒、分割板、橡胶垫和升落运行装置,所述第一管筒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端面,所述第二管筒和第三管筒均为圆管,第二管筒安装在第一管筒内,所述第三管筒安装在第二管筒内,所述分割板前后方向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管筒接近顶端的内部内,所述第二管筒的前后壁上设置两条长腔,所述升落运行装置安装在安装在所述第一管筒内的底板上端面,并向上延长穿进所述第二管筒底部后穿进所述分割板中部设置的孔、并向上延长至所述第三管筒底部并与第三管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筒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橡胶垫的装接部,所述升落装置中还设置有托载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节能风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落运行装置包括第一电转机、斜角轮传接、中空的第一螺接杆、第二螺接杆和传接装置,第一螺接杆与所述第一管筒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面,所述第一电转机固定第一螺接杆的一侧的所述底板上端面,轴端固定安装在一斜角轮,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接杆上的斜角轮形成所述斜角轮传接,第二螺接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接杆内,在所述第二管筒及所述分割板之间第一螺接杆和第二螺接杆上安装所述传接装置,所述传接装置包括固定块、第一螺接帽、第二螺接帽、第一摇臂、第二摇臂和第一弹压件,所述固定块对等地安装在位于第一螺接杆两侧的第二管筒底部的沉槽内,固定块由凸边和竖直板组成,所述凸边设置有开端向内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摇臂的槽,所述第一摇臂与固定块铰接,固定块的竖直板中部设置有一左右方向的螺接孔,螺接孔内安装一螺接堵,所述第一弹压件一端与所述螺接堵相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臂下端外侧相碰,在固定块的凸边下方的第二管筒可活动地安装所述第一螺接帽,第一螺接帽与第一螺接杆配合,第一螺接帽左右侧各设置有一开端向外的槽,所述槽设置一销与第一摇臂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摇臂上端外侧设置有一第一斜坡面,第二螺接帽安装在第二螺接杆上,第二螺接帽底部设置有导接轨,所述导接轨与设置在位于第二螺接杆两侧的所述分割板上端面的T型槽形成可活动配合,所述第二摇臂安装在设置在位于第二螺接杆两侧的所述分割板上的联孔内,并铰接,所述第二摇臂上端抵在所述第二螺接帽的左右两个侧面上,下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坡面互平的第二斜坡面,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朗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