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雪梅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19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包括折线杆、丝杆、轴承座、电机、触杆、稳定板、螺杆、框体、橡胶啮合齿板、气囊以及进气管,电机上端装配有丝杆,丝杆上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上端设置有折线杆,折线杆右端设置有稳定板,稳定板上端安装有螺杆,稳定板下侧设置有触杆,螺杆穿过稳定板与触杆相连接,该设计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气囊设置在框体内部,且延伸至框体上端,气囊上端安装有橡胶啮合齿板,框体右端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穿过框体与气囊相连接,该设计可防止导丝受力不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降低了固定的难度。

A medical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or guide wire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dical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or guide wire clamp, including a folding rod, a silk rod, a bearing seat, a motor, a touch rod, a stabilizing board, a screw, a frame, a rubber meshing tooth plate, an air bag and an air inlet pipe. A silk rod is assembl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motor, a bearing seat is installed on the wire rod, a fold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earing seat, and a fold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earing seat. The right end of the rod is set with a stable plate, a screw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stable plate, a touch rod is set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stable plate, and the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act rod through the stabilizer. The design reduces the labor strength of the medical staff. The air bag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rame and extends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fram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air bag is fitted with a rubber meshing tooth plate and the right frame body. The inlet pipe is installed with the intake pipe. The intak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bag through the frame. The design can prevent the unequal force of the guide wi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easy operation, good stability,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er difficulty of fix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
本技术是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介入手术来说,导丝或导管是常用的医用器械。在不使用导丝的时候,由于导丝既长且细,弹性又强,很不容易置放,常规的方法是将其纳入到导丝鞘中,这种方法繁琐,浪费时间,不利于操作,大多数介入医生不接受。对于一些用于体内介入治疗的小直径导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固定介入导管以及导丝的固定夹。现有的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一般分为上固定夹以及下固定夹,在进行夹持时,医务人员需要首先将导丝盘成盘装,然后手工移动上固定夹对盘装的导丝进行夹持固定,具体操作中需要一手握住盘成盘装的导丝,一手移动上固定夹,当医务人员的手部发生打滑时,盘状的导丝会弹开,不便于固定,且固定难度高,此外,现有的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通过啮合齿对导丝进行夹持,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啮合齿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磨损,从而导致在使用啮合齿对导丝进行夹紧时,部分导丝会受力过大,从而损坏导丝,影响了导丝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降低了固定的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包括移动机构、上固定机构以及下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右端安装有上固定机构以及下固定机构,所述上固定机构设置在下固定机构上侧,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折线杆、丝杆、轴承座、电机、底座、接触开关、触杆、稳定板以及螺杆,所述接触开关安装在底座上端,所述底座左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端装配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电机上侧,所述轴承座上端设置有折线杆,所述折线杆装配在丝杆右侧,所述折线杆右端设置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上端安装有螺杆,所述稳定板下侧设置有触杆,所述螺杆穿过稳定板与触杆相连接,所述触杆设置在接触开关上侧,所述稳定板右端设置有上固定机构,所述下固定机构包括框体、橡胶啮合齿板、气囊以及进气管,所述框体安装在底座右端,所述气囊设置在框体内部,且延伸至框体上端,所述气囊上端安装有橡胶啮合齿板,所述橡胶啮合齿板设置在框体上侧,所述橡胶啮合齿板装配在上固定机构下侧,所述框体右端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框体与气囊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右端安装有密封盖,且密封盖右端设置有拉环。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机构以及上固定机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板通过螺纹与螺杆相连接,所述螺杆上端设置有转环,且转环设置在稳定板上侧。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通过滚珠螺母副与丝杆相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上端安装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设置在轴承座上侧,所述接触开关通过电线与电机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折线杆、丝杆、轴承座以及电机均设有两个,所述电机对称安装在底座左端,所述折线杆对称设置在稳定板左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本技术因增加折线杆、丝杆、轴承座、电机、底座、接触开关、触杆、稳定板以及螺杆,该设计通过机械移动上固定机构代替手工移动上固定机构,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可实现双手对盘装的导丝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导丝弹开,便于导丝的固定,降低了固定导丝的难度,解决了现有的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在操作时,需要一手握住盘成盘装的导丝,一手移动上固定夹,当医务人员的手部发生打滑时,盘状的导丝会弹开,不便于固定,且固定难度高的弊端。本技术由于增加框体、橡胶啮合齿板、气囊以及进气管,该设计提高了固定夹持的稳定性,防止导丝受力不均,减少了对导丝的损害,便于导丝的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通过啮合齿对导丝进行夹持,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啮合齿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磨损,从而导致在使用啮合齿对导丝进行夹紧时,部分导丝会受力过大,从而损坏导丝,影响了导丝的使用的问题。因增加密封盖以及拉环,该设计提高了密封效果,且便于打开密封盖,因增加螺纹以及转环,该设计便于触杆的上下移动,因增加滚珠螺母副,该设计可将转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因增加限位板,该设计可限制轴承座的移动范围,因增加电线,该设计便于电流的传输,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降低了固定的难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中移动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中下固定机构的示意图;图中:1-移动机构、2-上固定机构、3-下固定机构、11-折线杆、12-丝杆、13-轴承座、14-电机、15-底座、16-接触开关、17-触杆、18-稳定板、19-螺杆、31-框体、32-橡胶啮合齿板、33-气囊、34-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包括移动机构1、上固定机构2以及下固定机构3,移动机构1右端安装有上固定机构2以及下固定机构3,上固定机构2设置在下固定机构3上侧。移动机构1包括折线杆11、丝杆12、轴承座13、电机14、底座15、接触开关16、触杆17、稳定板18以及螺杆19,接触开关16安装在底座15上端,底座15左端设置有电机14,电机14上端装配有丝杆12,丝杆12上安装有轴承座13,轴承座13设置在电机14上侧,轴承座13上端设置有折线杆11,折线杆11装配在丝杆12右侧,折线杆11右端设置有稳定板18,稳定板18上端安装有螺杆19,稳定板18下侧设置有触杆17,螺杆19穿过稳定板18与触杆17相连接,触杆17设置在接触开关16上侧,稳定板18右端设置有上固定机构2,该设计通过机械移动上固定机构2代替手工移动上固定机构2,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下固定机构3包括框体31、橡胶啮合齿板32、气囊33以及进气管34,框体31安装在底座15右端,气囊33设置在框体31内部,且延伸至框体31上端,气囊33上端安装有橡胶啮合齿板32,橡胶啮合齿板32设置在框体31上侧,橡胶啮合齿板32装配在上固定机构2下侧,框体31右端安装有进气管34,进气管34穿过框体31与气囊33相连接,该设计提高了固定夹持的稳定性,防止导丝受力不均,减少了对导丝的损害。进气管34右端安装有密封盖,且密封盖右端设置有拉环,下固定机构3以及上固定机构2结构相同,稳定板18通过螺纹与螺杆19相连接,螺杆19上端设置有转环,且转环设置在稳定板18上侧,轴承座13通过滚珠螺母副与丝杆12相连接,电机14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2相连接,丝杆12上端安装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设置在轴承座13上侧,接触开关16通过电线与电机14相连接,折线杆11、丝杆12、轴承座13以及电机14均设有两个,电机14对称安装在底座15左端,折线杆11对称设置在稳定板18左端。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医务人员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包括移动机构(1)、上固定机构(2)以及下固定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右端安装有上固定机构(2)以及下固定机构(3),所述上固定机构(2)设置在下固定机构(3)上侧;所述移动机构(1)包括折线杆(11)、丝杆(12)、轴承座(13)、电机(14)、底座(15)、接触开关(16)、触杆(17)、稳定板(18)以及螺杆(19),所述接触开关(16)安装在底座(15)上端,所述底座(15)左端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上端装配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上安装有轴承座(13),所述轴承座(13)设置在电机(14)上侧,所述轴承座(13)上端设置有折线杆(11),所述折线杆(11)装配在丝杆(12)右侧,所述折线杆(11)右端设置有稳定板(18),所述稳定板(18)上端安装有螺杆(19),所述稳定板(18)下侧设置有触杆(17),所述螺杆(19)穿过稳定板(18)与触杆(17)相连接,所述触杆(17)设置在接触开关(16)上侧,所述稳定板(18)右端设置有上固定机构(2);所述下固定机构(3)包括框体(31)、橡胶啮合齿板(32)、气囊(33)以及进气管(34),所述框体(31)安装在底座(15)右端,所述气囊(33)设置在框体(31)内部,且延伸至框体(31)上端,所述气囊(33)上端安装有橡胶啮合齿板(32),所述橡胶啮合齿板(32)设置在框体(31)上侧,所述橡胶啮合齿板(32)装配在上固定机构(2)下侧,所述框体(31)右端安装有进气管(34),所述进气管(34)穿过框体(31)与气囊(3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介入导管或导丝固定夹,包括移动机构(1)、上固定机构(2)以及下固定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右端安装有上固定机构(2)以及下固定机构(3),所述上固定机构(2)设置在下固定机构(3)上侧;所述移动机构(1)包括折线杆(11)、丝杆(12)、轴承座(13)、电机(14)、底座(15)、接触开关(16)、触杆(17)、稳定板(18)以及螺杆(19),所述接触开关(16)安装在底座(15)上端,所述底座(15)左端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上端装配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上安装有轴承座(13),所述轴承座(13)设置在电机(14)上侧,所述轴承座(13)上端设置有折线杆(11),所述折线杆(11)装配在丝杆(12)右侧,所述折线杆(11)右端设置有稳定板(18),所述稳定板(18)上端安装有螺杆(19),所述稳定板(18)下侧设置有触杆(17),所述螺杆(19)穿过稳定板(18)与触杆(17)相连接,所述触杆(17)设置在接触开关(16)上侧,所述稳定板(18)右端设置有上固定机构(2);所述下固定机构(3)包括框体(31)、橡胶啮合齿板(32)、气囊(33)以及进气管(34),所述框体(31)安装在底座(15)右端,所述气囊(33)设置在框体(31)内部,且延伸至框体(31)上端,所述气囊(33)上端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王雪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