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抹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165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抹灰机,包括立柱、第一螺杆、光杆、底座、换向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作装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齿轮及第一电机;换向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三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螺杆、第三螺杆、第三套筒及第四套筒,该抹灰机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墙面,并且不需要进行移动。

An automatic plaster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lastering machine, which includes a column, a first screw, a light rod, a base, a reversing device, a transmission device, a working device, a first sleeve and a two sleeve in the side of the device, and a trans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case, a first gear and a first motor, and a second housing and a first one. The connecting ro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hird motor, the second gear, the third gear, the fourth gear, the second screw, the third screw, the third sleeve and the four sleeve are arranged in the second shell. The plastering machine can adapt to the wall of different sizes and do not need to be m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抹灰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抹灰机,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抹灰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抹灰机都是笨重且固定的,不可变尺寸的,移动很不方便,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如果我们需要给不同尺寸的墙面抹灰,就需要多次移动抹灰机,并多次进行定位,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抹灰机,该抹灰机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墙面,并且不需要进行移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自动抹灰机包括立柱、第一螺杆、光杆、底座、换向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工作装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其中,第一螺杆穿过第一套筒,光杆穿过第二套筒,且第一螺杆与第一套筒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齿轮及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相连接,立柱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立柱的侧面沿轴向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齿条,第一壳体外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相连接;换向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三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螺杆、第三螺杆、第三套筒及第四套筒,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齿轮套接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均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且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分别位于第二齿轮的两侧,第二螺杆穿过第三齿轮,第三螺杆穿过第四齿轮,第三套筒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杆上,第四套筒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三螺杆上,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套筒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光杆上,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四套筒相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第一螺杆上;工作装置的前侧设置有喷灰装置,工作装置顶部的内侧设置有震动装置,其中,控制器与喷灰装置的控制端、震动装置的控制端、第一电机的控制端、第二电机的控制端及第三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工作装置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位于第三壳体的后侧面上,喷灰装置固定于第三壳体的前侧面上,震动装置位于第三壳体顶部的内壁上。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及顶板,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电动伸缩杆的下端插入于立柱内,顶板固定于电动伸缩杆的上端。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及第八齿轮,其中,第一传动轴的端部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上,第二传动轴的端部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上,第八齿轮套接于第一传动轴上,第五齿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六齿轮及第七齿轮套接于第二传动轴上,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八齿轮与第一齿轮及第七齿轮相啮合。第二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壳体的外壁通过固定板及螺栓相连接。立柱的数目、换向装置的数目及传动装置的数目均为两个。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自动抹灰机在具体工作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实现工作装置的水平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实现工作装置的上下移动,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墙体,避免移动抹灰机。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喷灰装置在墙体上进行喷灰,然后通过换向装置使工作装置顺时针旋转90°,从而使震动装置对准墙体,然后通过震动装置对墙体的灰进行振动压实,以提高墙体抹灰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整个墙体的全自动抹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换向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工作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传动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立柱、2为底座、3为传动装置、4为换向装置、5为第一螺杆、6为光杆、7为工作装置、8为第二电机、9为顶板、10为第三电机、11为第二齿轮、12为第三齿轮、13为第四齿轮、14为第二螺杆、15为第三螺杆、16为第三套筒、17为第四套筒、18为第一连接杆、19为第二连接杆、20为第三壳体、21为第一套筒、22为第二套筒、23为第一壳体、24为第一电机、25为第二传动轴、26为第一传动轴、27为第五齿轮、28为第六齿轮、29为第七齿轮、30为第八齿轮、31为第一齿轮、32为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自动抹灰机包括立柱1、第一螺杆5、光杆6、底座2、换向装置4、传动装置3及工作装置7;工作装置7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套筒21及第二套筒22,其中,第一螺杆5穿过第一套筒21,光杆6穿过第二套筒22,且第一螺杆5与第一套筒21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传动装置3包括第一壳体23、第一齿轮31及第一电机24,第一齿轮31及第一电机2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3内,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1相连接,立柱1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3内,且立柱1的侧面沿轴向设置有与第一齿轮31相配合的齿条32,第一壳体23外设置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5相连接;换向装置4包括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9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三电机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第二螺杆14、第三螺杆15、第三套筒16及第四套筒17,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23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1套接于第三电机10的输出轴上,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均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且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分别位于第二齿轮11的两侧,第二螺杆14穿过第三齿轮12,第三螺杆15穿过第四齿轮13,第三套筒16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杆14上,第四套筒17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三螺杆15上,第一连接杆18的一端与第三套筒16相连接,第一连接杆18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光杆6上,第二连接杆19的一端与第四套筒17相连接,第二连接杆19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第一螺杆5上;工作装置7的前侧设置有喷灰装置,工作装置7顶部的内侧设置有震动装置,其中,控制器与喷灰装置的控制端、震动装置的控制端、第一电机24的控制端、第二电机8的控制端及第三电机10的控制端相连接。参考图3,所述工作装置7包括第三壳体20,第三壳体2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第一套筒21及第二套筒22位于第三壳体20的后侧面上,喷灰装置固定于第三壳体20的前侧面上,震动装置位于第三壳体20顶部的内壁上。参考图4,所述第一壳体23内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25、第五齿轮27、第六齿轮28、第七齿轮29及第八齿轮30,其中,第一传动轴26的端部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23的内壁上,第二传动轴25的端部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23的内壁上,第八齿轮30套接于第一传动轴26上,第五齿轮27与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相连接,第六齿轮28及第七齿轮29套接于第二传动轴25上,第五齿轮27与第六齿轮28相啮合,第八齿轮30与第一齿轮31及第七齿轮29相啮合。第二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壳体23的外壁通过固定板及螺栓相连接;立柱1的数目、换向装置4的数目及传动装置3的数目均为两个;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及顶板9,所述立柱1为中空结构,电动伸缩杆的下端插入于立柱1内,顶板9固定于电动伸缩杆的上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第一电机24带动第五齿轮27转动,第五齿轮27带动第六齿轮28转动,第六齿轮28带动第二传动轴25转动,第二传动轴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抹灰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抹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第一螺杆(5)、光杆(6)、底座(2)、换向装置(4)、传动装置(3)及工作装置(7);工作装置(7)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套筒(21)及第二套筒(22),其中,第一螺杆(5)穿过第一套筒(21),光杆(6)穿过第二套筒(22),且第一螺杆(5)与第一套筒(21)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传动装置(3)包括第一壳体(23)、第一齿轮(31)及第一电机(24),第一齿轮(31)及第一电机(2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3)内,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1)相连接,立柱(1)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3)内,且立柱(1)的侧面沿轴向设置有与第一齿轮(31)相配合的齿条(32),第一壳体(23)外设置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5)相连接;换向装置(4)包括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9)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三电机(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第二螺杆(14)、第三螺杆(15)、第三套筒(16)及第四套筒(17),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23)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1)套接于第三电机(10)的输出轴上,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均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且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分别位于第二齿轮(11)的两侧,第二螺杆(14)穿过第三齿轮(12),第三螺杆(15)穿过第四齿轮(13),第三套筒(16)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杆(14)上,第四套筒(17)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三螺杆(15)上,第一连接杆(18)的一端与第三套筒(16)相连接,第一连接杆(18)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光杆(6)上,第二连接杆(19)的一端与第四套筒(17)相连接,第二连接杆(19)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第一螺杆(5)上;工作装置(7)的前侧设置有喷灰装置,工作装置(7)顶部的内侧设置有震动装置,其中,控制器与喷灰装置的控制端、震动装置的控制端、第一电机(24)的控制端、第二电机(8)的控制端及第三电机(10)的控制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抹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第一螺杆(5)、光杆(6)、底座(2)、换向装置(4)、传动装置(3)及工作装置(7);工作装置(7)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套筒(21)及第二套筒(22),其中,第一螺杆(5)穿过第一套筒(21),光杆(6)穿过第二套筒(22),且第一螺杆(5)与第一套筒(21)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传动装置(3)包括第一壳体(23)、第一齿轮(31)及第一电机(24),第一齿轮(31)及第一电机(2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3)内,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1)相连接,立柱(1)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3)内,且立柱(1)的侧面沿轴向设置有与第一齿轮(31)相配合的齿条(32),第一壳体(23)外设置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5)相连接;换向装置(4)包括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9)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三电机(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第二螺杆(14)、第三螺杆(15)、第三套筒(16)及第四套筒(17),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23)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1)套接于第三电机(10)的输出轴上,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均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且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分别位于第二齿轮(11)的两侧,第二螺杆(14)穿过第三齿轮(12),第三螺杆(15)穿过第四齿轮(13),第三套筒(16)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杆(14)上,第四套筒(17)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三螺杆(15)上,第一连接杆(18)的一端与第三套筒(16)相连接,第一连接杆(18)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光杆(6)上,第二连接杆(19)的一端与第四套筒(17)相连接,第二连接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丽晨王海涛侯彦宸张莉杨帆康振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