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渠源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595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包括中央固定轴,位于中央固定轴上的两个固定座,两个互相平行的凸轮端面,用于实现两个固定座联动的连杆,前机架,后机架,位于前后机架之间的运动部件,主传动轴,轮轴,传动套轴,位于传动套轴上的传动块,触点,支撑壳,端盖,辊壳以及动力轴,调节轴等主要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内传动串墨辊能够利用内部结构,将外源动力转化为辊壳的旋转和串动运动,并能够对辊壳的传动距离进行调节,省去了传统的串墨辊外置串动装置,简化了印刷机的传动和结构设计。

An inner drive roller used for printing machin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ner drive roller for printing machinery, including a central fixed shaft, two fixed seats on a central fixed shaft and two parallel cam ends for the connecting rod of two fixed seats, a front rack, a rear frame, a moving part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frames, and a main drive. Shaft, wheel shaft, transmission shaft, the transmission block, contact point, supporting shell, end cover, roll housing, power shaft, adjusting shaft and other main components on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transform the external power into the rotating and dynamic motion of the roll shell, and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the roller shell can be adjusted, and the traditional serial ink roller is used to simplify the transmissio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printing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械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该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
技术介绍
串墨辊和墨斗辊是印刷机中两个不同的重要部件。串墨辊的特点是辊体一面转动,一面沿轴线作往复运动。在目前的印刷机设计中,串墨辊的转动和轴向往复运动各需要一套传动系统。如果印刷机同一色组内有多根串墨辊,就需要设计相应数量的串动传动机构,或由一根串墨辊通过连杆驱动其他串墨辊实现往复传动,使印刷机整体结构和传动设计较为复杂。现有串墨辊的传动装置存在如下缺点:1、装置体积均较大,使印刷机体积增大。2、各串墨辊的串动距离无法独立调节。3、传动串动装置独立于串辊的转动传动装置,即印刷机还需要使串辊转动的传动装置,两套传动机构使印刷机结构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串墨辊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该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既能够利用转动动力实现辊壳的串动和转动,也能够对串动距离进行实时调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包括中央固定轴,中央固定轴上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设有第一运动部件,第一运动部件上有第一凸轮端面;第二固定座上设有第二运动部件,第二运动部件上设有第二凸轮端面;在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还设有连接部件;第一固定座通过第一轴销类零件固定在中央固定轴上,且第一固定座能够绕第一轴销类零件的轴线转动;第二固定座通过第二轴销类零件固定在中央固定轴上,且第二固定座能够绕第二轴销类零件的轴线转动。第一凸轮端面的端面平行于第一轴销类零件的轴线,且第一轴销类零件的轴线到第一凸轮端面的端面距离为零。第二凸轮端面的端面平行于第二轴销类零件的轴线,且第二轴销类零件的轴线到第二凸轮端面的端面距离为零。同时第一凸轮端面与第二凸轮端面保持平行,当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转动时,第一凸轮端面与第二凸轮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变;所述连接部件能够使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一运动部件和第二运动部件能够减小旋转摩擦。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套设于中央固定轴外,第一运动部件套设于第一固定座外,第一凸轮端面套设于第一运动部件外,第一凸轮端面能够以第一固定座为轴转动,第二运动部件套设于第二固定座外,第二凸轮端面套设于第二运动部件外,第二凸轮端面能够以第二固定座为轴转动,第一运动部件和第二运动部件均能够降低摩擦,第一轴销类零件的轴线与第二轴销类零件的轴线平行。所述内传动串墨辊还包括调节盘、第三轴销类零件、前套筒、后套筒、第三运动部件、第四运动部件、第一推拉杆和第二推拉杆;调节盘套设于中央固定轴外,第三运动部件和第四运动部件位于前套筒和后套筒之间;第三运动部件和第四运动部件能够减小旋转摩擦;第三轴销类零件穿过前套筒的斜槽;当前套筒在中央固定轴上的轴向位置改变时,第三轴销类零件和前套筒的斜槽能使前套筒绕中央固定轴的轴线转动,并通过调节盘和调节臂改变第二固定座的倾斜角度。所述内传动串墨辊还包括主传动轴、第一前机架、第二前机架、与中央固定轴连接的联轴器、位于主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部件、位于第一前机架上的轮轴、轮轴上的第二传动部件和第三传动部件、位于中央固定轴上的传动套轴以及位于传动套轴上的第四传动部件;所述的主传动轴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件依次带动第二传动部件和轮轴旋转;所述的轮轴能够通过第三传动部件依次带动第四传动部件和传动套轴旋转;传动套轴能够以中央固定轴为轴转动;所述的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第四传动部件与第三传动部件之间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且该第一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比相异。传动套轴的旋转方向与中央固定轴的旋转防线方向相同,但传动套轴的旋转速度与中央固定轴的旋转速度相异。所述内传动串墨辊还包括位于传动套轴上的第一传动块和第二传动块、连接第一传动块和第二传动块的固定环以及位于固定环上的第一触点;所述的传动套轴上有第一轴向槽、第二轴向槽、第三轴向槽和第四轴向槽;所述的第一传动块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能够在第一轴向槽上滚动,第二滚轮能够在第二轴向槽上滚动;第二传动块设有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第三滚轮能够在第三轴向槽上滚动,第四滚轮能够在第四轴向槽上滚动;第一传动块和第二传动块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块和第二传动块能与传动套轴一起旋转以及在传动套轴上轴向移动;所述的第一触点与第一凸轮端面保持接触。所述内传动串墨辊还包括第一后机架和第二后机架;所述的第一前机架与第一后机架之间有对称分布有第五运动部件,所述的第二前机架与第二后机架之间对称分布有第六运动部件;第五运动部件和第六运动部件的数量与分布角度相同;所述的第五运动部件和第六运动部件能够降低旋转摩擦和轴向移动摩擦。所述内传动串墨辊还包括辊壳、与第一传动块和第二传动块连接的第一支撑壳,与第一支撑壳固定连接的第一端盖,与第二支撑壳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与第二支撑壳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以及位于连接板上的第二触点;第一端盖固定于辊壳的一端,第二端盖固定于辊壳另一端;所述的第一支撑壳由第五运动部件支撑,第二支撑壳由第六运动部件支撑。第二触点顶端与第二凸轮端面保持接触;第一触点的轴线与第二触点的轴线重合。所述内传动串墨辊还包括第一机帮和第二机帮;所述的第一机帮上设有第一辊托,第二机帮上有第二辊托;所述的第一辊托和第二辊托均设有凹槽,第一辊托能防止第一后机架转动,第二辊托能够防止第二后机架转动;第一辊托中设有动力轴,第二辊托中设有控制轴;主传动轴与动力轴凸凹配合,动力轴能够带动主传动轴旋转;调节轴与控制轴凸凹配合,控制轴能够带动调节轴轴向移动。所述连接部件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为第一扭矩传动轮和第一扭矩传动轮,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为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能够利用辊壳内部的传动结构,将外源连续旋转动力转化为辊壳的连续转动与往复串动,并能够对串动距离进行调节。本技术充分利用串墨辊辊壳内部中空且长径比较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内置串辊传动机构,不再需单独安排外置传动机构,因此能够简化印刷机的结构和传动设计。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A是本技术所述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所述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C是本技术所述中央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D是本技术所述连杆、固定座与中央固定轴的装配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所述运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所述凸轮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是本技术所述固定座、运动部件和凸轮端面的装配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所述调节盘、调节臂以及固定座的分解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所述调节盘、调节臂以及固定座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两个凸轮端面的几何关系说明图。图5A是本技术实现两个凸轮端面联动的第二种实现形式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实现两个凸轮端面联动的第二种实现形式的说明图。图6A是本技术实现两个凸轮端面联动的第三种实现形式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包括中央固定轴(1),中央固定轴(1)上设有第一固定座(2A)和第二固定座(2B);第一固定座(2A)上设有第一运动部件(7A),第一运动部件(7A)上有第一凸轮端面(8A);第二固定座(2B)上设有第二运动部件(7B),第二运动部件(7B)上设有第二凸轮端面(8B);在第一固定座(2A)与第二固定座(2B)之间还设有连接部件;第一固定座(2A)通过第一轴销类零件(5A)固定在中央固定轴(1)上,且第一固定座(2A)能够绕第一轴销类零件(5A)的轴线转动;第二固定座(2B)通过第二轴销类零件(5B)固定在中央固定轴(1)上,且第二固定座(2B)能够绕第二轴销类零件(5B)的轴线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包括中央固定轴(1),中央固定轴(1)上设有第一固定座(2A)和第二固定座(2B);第一固定座(2A)上设有第一运动部件(7A),第一运动部件(7A)上有第一凸轮端面(8A);第二固定座(2B)上设有第二运动部件(7B),第二运动部件(7B)上设有第二凸轮端面(8B);在第一固定座(2A)与第二固定座(2B)之间还设有连接部件;第一固定座(2A)通过第一轴销类零件(5A)固定在中央固定轴(1)上,且第一固定座(2A)能够绕第一轴销类零件(5A)的轴线转动;第二固定座(2B)通过第二轴销类零件(5B)固定在中央固定轴(1)上,且第二固定座(2B)能够绕第二轴销类零件(5B)的轴线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轮端面(8A)的端面平行于第一轴销类零件(5A)的轴线,且第一轴销类零件(5A)的轴线到第一凸轮端面(8A)的端面距离为零;第二凸轮端面(8B)的端面平行于第二轴销类零件(5B)的轴线,且第二轴销类零件(5B)的轴线到第二凸轮端面(8B)的端面距离为零;第一凸轮端面(8A)与第二凸轮端面(8B)平行,当第一固定座(2A)和第二固定座(2B)转动时,第一凸轮端面(8A)与第二凸轮端面(8B)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变;所述连接部件能够使第一固定座(2A)与第二固定座(2B)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一运动部件(7A)和第二运动部件(7B)能够减小旋转摩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座(2A)和第二固定座(2B)均套设于中央固定轴(1)外,第一运动部件(7A)套设于第一固定座(2A)外,第一凸轮端面(8A)套设于第一运动部件(7A)外,第一凸轮端面(8A)能够以第一固定座(2A)为轴转动,第二运动部件(7B)套设于第二固定座(2B)外,第二凸轮端面(8B)套设于第二运动部件(7B)外,第二凸轮端面(8B)能够以第二固定座(2B)为轴转动,第一轴销类零件(5A)的轴线与第二轴销类零件(5B)的轴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传动串墨辊还包括调节盘(10)、第三轴销类零件(11)、前套筒(15)、后套筒(16)、第三运动部件(17A)、第四运动部件(17B)、第一推拉杆(18A)和第二推拉杆(18B);调节盘(10)套设于中央固定轴(1)外,第三运动部件(17A)和第四运动部件(17B)位于前套筒(15)和后套筒(16)之间;第三运动部件(17A)和第四运动部件(17B)能够减小旋转摩擦;第三轴销类零件(11)穿过前套筒(15)的斜槽(1501);当前套筒(15)在中央固定轴(1)上的轴向位置改变时,第三轴销类零件(11)和前套筒(15)的斜槽(1501)能使前套筒(15)绕中央固定轴(1)的轴线转动,并通过调节盘(10)和调节臂(12)改变第二固定座(2B)的倾斜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印刷机械的内传动串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传动串墨辊还包括主传动轴(20)、第一前机架(23A)、第二前机架(23B)、与中央固定轴(1)连接的联轴器(19)、位于主传动轴(20)上的第一传动部件(22)、位于第一前机架(23A)上的轮轴(28)、轮轴(28)上的第二传动部件(29)和第三传动部件(30)、位于中央固定轴(1)上的传动套轴(32)以及位于传动套轴(32)上的第四传动部件(31);所述的主传动轴(20)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件(22)依次带动第二传动部件(29)和轮轴(28)旋转;所述的轮轴(28)能够通过第三传动部件(30)依次带动第四传动部件(31)和传动套轴(32)旋转;传动套轴(32)能够以中央固定轴(1)为轴转动;所述的第一传动部件(22)与第二传动部件(29)之间的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源梁冉
申请(专利权)人:渠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