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伟专利>正文

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517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2:59
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包括大腿固定托、小腿固定托和足托,其特征是所述大腿固定托与小腿固定托之间由角度可调关节盘连接,小腿固定托和足托之间由万向关节连接。所述大腿固定托与小腿固定托均为一侧开口的半筒形,所述足托为足底与脚踝连接的船形。所述万向关节由关节臂、关节球体、球状包裹体及关节固定杆组成。所述关节臂与关节球体一体成型,关节球体镶嵌在球状包裹体内,并可在球状包裹体内自由旋转。所述球状包裹体下端与关节固定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可在透视下反复多次调节折端对位,骨折愈合过程中可定期调节固定托,达到长期可靠固定。后期可通过调节关节盘角度,早期行膝关节活动功能锻炼。

A fixed support for fracture of middle and lower tibia with joint

A fixed support for the fracture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segment of the tibia with joint, which includes the thigh fixation, the leg fixation and the foot suppor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high fixation and the leg fixation between the angle adjustable joint disc and the cardan joint between the leg fixation and the foot support. The thigh fixing support and the lower leg fixing bracket are all semi cylindrical with one side opening, and the foot support is a boat shape connected with the ankle by the sole. The universal joint comprises a joint arm, a joint sphere, a ball inclusion body and a joint fixing rod. The articulated arm is integrated with the joint sphere, and the joint sphere is embedded in the spherical package and can rotate freely in the spherical package. The lower end of the spherical inclusio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fix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to treat the fracture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segment of the tibia. The fracture can be adjusted repeatedly and repeatedly. The fixer can be regularly adjus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fracture healing to achieve long-term and reliable fixation. In the later stage, the knee joint motion function can be exercised early by adjusting the angle of the joint dis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
技术介绍
胫骨中下段骨折是常见骨折,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目的是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固定方法有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缺点是创伤大,花费高,常需二次手术取出;外固定架固定术花费高、有针孔感染风险;传统外固定方式主要是石膏固定,骨折端在石膏成型过程中再错位可能性大,且复位不满意后则不能再调整,尤其对经验不足医师是较大的挑战,石膏固定步骤过于繁琐,且透气性差,骨折愈合过程中,软组织肿胀逐渐减轻,石膏松动,易致骨折端再错位,骨折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后期膝关节不可早期活动功能锻炼,固定时间长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现有支具外固定固定松弛,且不能起到复位作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存在较大缺憾。即传统的石膏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石膏固定可控性差,固定后无法调整;2、石膏固定透气性差,局部卡压易导致皮肤溃破;3、石膏固定后期易松动。4、石膏固定后期膝关节不可活动,无法进行功能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包括大腿固定托、小腿固定托和足托,其特征是所述大腿固定托与小腿固定托之间由角度可调的关节盘连接,小腿固定托和足托之间由万向关节连接;所述关节盘由上柄、齿轮状刻度盘、插栓及下柄组成,所述下柄与所述齿轮状刻度盘中心通过轴连接,并可通过轴旋转调整角度,所述插栓固定于下柄上端,可插接在所述齿轮状刻度盘的齿轮槽内,使角度固定;所述万向关节由关节臂、关节球体、球状包裹体及关节固定杆组成,所述关节臂与关节球体一体成型,所述关节球体镶嵌在所述球状包裹体内,并可在球状包裹体内自由旋转,所述球状包裹体下端与关节固定杆固定连接。通过使用万向关节及角度可调的关节盘,可以保证将骨折支具固定到患者腿部时,骨折支具所固定的角度与患者小腿部位相同,且固定后,患者的膝关节仍可进行弯曲活动,便于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所述大腿固定托、小腿固定托和足托上还设置有弹性粘扣带,用于固定骨折支具与肢体。所述大腿固定托与小腿固定托均为一侧开口的半筒形,所述足托为足底与脚踝连接的船形,所述大腿固定托、小腿固定托和足托外侧分别设置有方形的大腿支撑框、小腿支撑框和足托支撑框,所述小腿支撑框和足托支撑框通过万向关节进行连接。为了使大腿固定托、小腿固定托和足托能够与支撑框连接,本技术在大腿固定托外侧上部与下部、小腿固定托外侧上部与下部及足托外壁均固定连接了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两侧和后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所述大腿支撑框、小腿支撑框和足托支撑框固定连接。此处的连接方式可以设置成焊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所述大腿支撑框的四个方形顶角上固定连接有四根上支撑杆,所述小腿支撑框的四个方形顶角上固定连接有四根中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与中支撑杆通过关节盘连接。所述大腿支撑框朝向大腿固定托开口一侧的边框a为可开闭形式连接,所述小腿支撑框朝向小腿固定托开口一侧的边框d为可开闭形式连接,所述足托支撑框朝向足托船形开口一侧的边框g为可开闭形式连接。大腿支撑框边框a与其两侧的边框b和边框c、小腿支撑框边框d与其两侧的边框e和边框f、足托支撑框边框g与其两侧的边框h和边框i均通过挂钩与挂环连接。支撑框设计成可开闭式,便于将骨折支具套装在患者腿部,且固定方便,减少了作业步骤。所述小腿支撑框及足托支撑框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螺母,所述万向关节的关节臂与关节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小腿支撑框、足托支撑框与万向关节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关节臂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小腿支撑框的四个顶角上,关节臂与关节球体一体成型,所述关节球体镶嵌在所述球状包裹体内,并可在球状包裹体内自由旋转,所述球状包裹体下端与关节固定杆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关节固定杆又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足托支撑框的四个顶角。所述上支撑杆下端、中支撑杆的上端均设置有螺纹套筒,所述关节盘的上柄与下柄端部均设置有螺纹,所述小腿支撑框两侧的两个中支撑杆分别与关节盘的两个下柄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大腿支撑框两侧的两个上支撑杆分别与关节盘的两个上柄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中支撑杆中部为光滑圆杆,中间部分比螺纹套筒部分稍细。为了进一步加强骨折支具对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同时增强骨折支具的可调性,所述四根中支撑杆中,朝向小腿固定托开口一侧的中支撑杆A、中支撑杆B上还设置有复位托。所述复位托固定在一个套装在中支撑杆A或中支撑杆B上的圆环上,所述圆环外侧设置有螺孔,螺孔内设置有螺栓,可以通过旋紧螺栓将圆环锁紧在中支撑杆A或中支撑杆B上,所述圆环可在所述中支撑杆A或中支撑杆B上自由调整位置。使用时可以通过调整圆环的位置,来调整复位托的位置,便于对骨折部位的固定。所述复位托可以是单体复位托也可以是联体复位横跨托。单体复位托为分别设置在中支撑杆A、中支撑杆B的两个复位托,联体复位横跨托是同时连接在中支撑杆A、中支撑杆B上的一个复位托。本技术所涉及的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其制作材料不限。可以是不锈钢材质、铝合金材质,也可以是碳合金材质或塑料材质。本支具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可在透视下反复多次调解折端复位,可控性强,能达到满意复位,且复位后固定牢固。后期可早期行膝关节活动功能锻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框、关节盘、支撑杆及万向关节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单体复位托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联体复位横跨托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托与支撑框连接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大腿固定托2、小腿固定托3、足托4、关节盘5、万向关节6、上柄7、齿轮状刻度盘8、插栓9、下柄10、轴11、关节臂12、关节球体13、球状包裹体14、关节固定杆15、大腿支撑框16、小腿支撑框17、足托支撑框18、上支撑杆19、中支撑杆20、边框a21、边框d22、边框g23、中支撑杆A24、中支撑杆B25、复位托26、圆环27、螺栓28、单体复位托29、联体复位横跨托30、固定圈31、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包括大腿固定托(1)、小腿固定托(2)和足托(3),其特征是所述大腿固定托(1)与小腿固定托(2)之间由角度可调的关节盘(4)连接,小腿固定托(2)和足托(3)之间由万向关节(5)连接;所述关节盘(4)由上柄(6)、齿轮状刻度盘(7)、插栓(8)及下柄(9)组成,所述下柄(9)与所述齿轮状刻度盘(7)中心通过轴(10)连接,并可通过轴(10)旋转调整角度,所述插栓(8)固定于下柄(9)上端,可插接在所述齿轮状刻度盘(7)的齿轮槽内,使角度固定;所述万向关节(5)由关节臂(11)、关节球体(12)、球状包裹体(13)及关节固定杆(14)组成,所述关节臂(11)与关节球体(12)一体成型,所述关节球体(12)镶嵌在所述球状包裹体(13)内,并可在球状包裹体(13)内自由旋转,所述球状包裹体(13)下端与关节固定杆(14)固定连接。所述大腿固定托(1)、小腿固定托(2)和足托(3)上还设置有弹性粘扣带,用于固定骨折支具与肢体。所述大腿固定托(1)与小腿固定托(2)均为一侧开口的半筒形,所述足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包括大腿固定托(1)、小腿固定托(2)和足托(3),其特征是所述大腿固定托(1)与小腿固定托(2)之间由角度可调的关节盘(4)连接,小腿固定托(2)和足托(3)之间由万向关节(5)连接;所述关节盘(4)由上柄(6)、齿轮状刻度盘(7)、插栓(8)及下柄(9)组成,所述下柄(9)与所述齿轮状刻度盘(7)中心通过轴(10)连接,并可通过轴(10)旋转调整角度,所述插栓(8)固定于下柄(9)上端,可插接在所述齿轮状刻度盘(7)的齿轮槽内,使角度固定;所述万向关节(5)由关节臂(11)、关节球体(12)、球状包裹体(13)及关节固定杆(14)组成,所述关节臂(11)与关节球体(12)一体成型,所述关节球体(12)镶嵌在所述球状包裹体(13)内,并可在球状包裹体(13)内自由旋转,所述球状包裹体(13)下端与关节固定杆(1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包括大腿固定托(1)、小腿固定托(2)和足托(3),其特征是所述大腿固定托(1)与小腿固定托(2)之间由角度可调的关节盘(4)连接,小腿固定托(2)和足托(3)之间由万向关节(5)连接;所述关节盘(4)由上柄(6)、齿轮状刻度盘(7)、插栓(8)及下柄(9)组成,所述下柄(9)与所述齿轮状刻度盘(7)中心通过轴(10)连接,并可通过轴(10)旋转调整角度,所述插栓(8)固定于下柄(9)上端,可插接在所述齿轮状刻度盘(7)的齿轮槽内,使角度固定;所述万向关节(5)由关节臂(11)、关节球体(12)、球状包裹体(13)及关节固定杆(14)组成,所述关节臂(11)与关节球体(12)一体成型,所述关节球体(12)镶嵌在所述球状包裹体(13)内,并可在球状包裹体(13)内自由旋转,所述球状包裹体(13)下端与关节固定杆(1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固定托(1)与小腿固定托(2)均为一侧开口的半筒形,所述足托(3)为足底与脚踝连接的船形,所述大腿固定托(1)、小腿固定托(2)和足托(3)外侧分别设置有方形的大腿支撑框(15)、小腿支撑框(16)和足托支撑框(17),所述小腿支撑框(16)和足托支撑框(17)通过万向关节(5)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支撑框(15)的四个方形顶角上固定连接有四根上支撑杆(18),所述小腿支撑框(16)的四个方形顶角上固定连接有四根中支撑杆(19),所述上支撑杆(18)与中支撑杆(19)通过关节盘(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关节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支撑框(15)朝向大腿固定托(1)开口一侧的边框a(20)为可开闭形式连接,所述小腿支撑框(16)朝向小腿固定托(2)开口一侧的边框d(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伟安海库乔欣军黄姝变赵鹏王利峰王士朋邢建飞魏星张慧园刘红杰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