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4180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3:59
能够使燃料等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沉淀并分离。在设置为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上设置有盖,该盖覆盖壳体主体的开口部,且具有将过滤前的油向壳体主体的内部引导的筒状的流入部和使过滤后的油从壳体主体向外部流出的筒状的流出部。在壳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元件,其高度比壳体主体的高度低,下端部被覆盖,且以中空部与流出部连通的方式将上端部液密性地设置于盖;大致筒状的内部壳体,其高度比壳体主体的高度低,且覆盖过滤器元件的外周面。过滤前的油从流入部流入内部壳体与壳体主体之间并向下方移动,过滤前的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沉淀于在过滤器元件以及内部壳体的铅垂方向下方形成的贮存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油水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过滤器装置:流入外壳内的燃料在空间内从上向下流动,在分离贮存室中燃料中的水分因自重而被分离并贮存,并向过滤器元件引导不含有水分的燃料。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13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若在建筑机械等中使用的生物燃料、劣质的燃料等中混入有水,则有时产生油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作为过滤对象的燃料中含有油泥的情况下,有可能油泥附着于过滤器而使过滤器在短时间内发生孔眼堵塞,从而过滤器装置的寿命变短。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燃料等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沉淀并分离的油水分离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所涉及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大致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其设置为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盖,其覆盖所述壳体主体的开口部,且具有将过滤前的油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引导的流入部和使过滤后的油从所述壳体主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部;第一过滤器元件,其高度比所述壳体主体的高度低,且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具有设置为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的大致筒状的滤材,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的下端部被覆盖,且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以中空部与所述流出部连通的方式将上端部液密性地设置于所述盖;以及大致筒状的内部壳体,其高度比所述壳体主体的高度低,且以覆盖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所述流入部设置为中心轴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中心轴正交,所述流出部设置为中心轴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中心轴,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以及所述内部壳体的铅垂方向下方形成有成为贮存部的空间,所述过滤前的油从所述流入部流入所述内部壳体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并向下方移动,所述过滤前的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沉淀于所述贮存部。根据本技术,过滤前的油从流入部流入内部壳体与壳体主体之间,且因重力而向下方移动,该流入部以中心轴与壳体主体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式形成于盖。而且,过滤前的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比油重,因此因重力而沉淀于位于第一过滤器元件以及内部壳体的铅垂方向下方的贮存部。由此,能够使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沉淀并分离。在此,也可以为,所述流入部设置于所述盖的周缘附近,所述流入部的中心轴与所述盖的设置有所述流入部的位置处的法线方向大致一致。因此,流入壳体主体与内部壳体之间的空间的过滤前的油沿着壳体主体的内周面以及内部壳体的外周面回旋,并同时因重力而向铅垂下方(-z方向)移动(旋流器)。由此,能够通过离心力和重力分离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在此,也可以为,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一滤材;和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二滤材,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滤材的内侧,且捕集通过所述第一滤材后的油所含有的水分。由此,能够捕集未沉淀于贮存部的水分。在此,也可以为,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具备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二过滤器元件,所述内部壳体在下端面形成有具有中空部的圆筒部,所述第二过滤器元件以中空部与所述圆筒部的中空部连通的方式将上端部液密性地设置于所述圆筒部,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元件沿铅垂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由此,能够使作为沉淀器的功能的油泥分离功能与燃料过滤器的油水分离功能合为一体。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使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沉淀并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沉淀器1的概要的主视图。图2是沉淀器1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沉淀器1的概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沉淀器2的概要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沉淀器2的概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是局部地示出沉淀器2的概要的立体图,并且是透视主要部分的图。图7是示出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所涉及的燃料过滤器3的概要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燃料过滤器3的概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9是局部地示出燃料过滤器3的概要的立体图,并且是透视主要部分的图。图10是燃料过滤器3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所涉及的沉淀器1的概要的主视图。图2是沉淀器1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沉淀器1的概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沉淀器1除去燃料等液体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为了进行说明,省略了一部分表示剖面的影线图示。沉淀器1主要具有壳体主体10、头20、过滤器元件30以及内部壳体40。壳体主体10是例如使用透明的树脂而形成的有底筒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0为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壳体主体10的中心轴A1设置为与铅垂方向(z方向)大致平行。在壳体主体10的底面(-z侧的面)设置有放泄塞11。若拔出放泄塞11,则沉淀于壳体主体10的水分以及油泥(之后详细叙述)被向外部排出。在壳体主体10的内部封入有浮子12。浮子12由比重比水小且比油大的材料形成,以漂浮于水面。另外,在壳体主体10的上侧(+z侧)安装有头20。头20是覆盖壳体主体的开口部的构件,由金属或者树脂形成。头20整体为大致圆板形状,其中心与壳体主体10的中心轴A1相同。在头20上形成有:流入路20a(参照图2),其将过滤前的燃料F向沉淀器1引导;和流出路20b(参照图3),其将由沉淀器1过滤后的燃料F向沉淀器1外部排出。流入路20a为筒状,且流入路20a的中心轴A2设置为沿着与壳体主体10的中心轴A1正交的方向即x方向。流入路20a形成在头20的周缘附近,因此中心轴A2与头20的设置有流入路20a的位置B处的法线方向大致一致。由此,从流入路20a引导至壳体主体10的内部的燃料F沿着壳体主体10的内周面流动。流出路20b的中心轴与壳体主体10的中心轴A1相同。即,流出路20b设置于头20的中央。不过,流出路20b的中心轴设置为沿着中心轴A1即可,也可以不与中心轴A1相同。在头20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20c。外螺纹20c与在环构件21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21a螺合。在壳体主体10与头20之间设置有衬垫22。通过将环构件21的内螺纹21a紧固于外螺纹20c,从而沉淀器1内部被密封,被密封为使液体不从壳体主体10与头20之间泄漏。过滤器元件30主要具有滤材31和内筒32。滤材31是对引导至壳体主体10的燃料F进行过滤的构件,通过将板状的材料褶皱折叠(使之为衣褶状)而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来形成。滤材31分离燃料F中的水分并捕获灰尘。在沉淀器1的使用状态下,滤材31的中心轴设置为大致沿着铅垂方向。在此,滤材31的中心轴与壳体主体10的中心轴A1相同。沿着滤材31的内周设置有内筒32。内筒32例如为金属制,为大致圆筒形状。在内筒32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未图示)。内筒32的中心轴与滤材31的中心轴相同。在过滤器元件30的上端部设置有覆盖滤材31以及内筒32的上端面的板34。在板34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圆筒部34a。圆筒部34a的内周面与圆筒部20f的外周面嵌合,该圆筒部20f在中央形成有流出路20b。由此,在将头20安装于壳体主体10的开口部时,过滤器元件30设置于壳体主体10的内部。在圆筒部34a的内周面与圆筒部20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大致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其设置为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盖,其覆盖所述壳体主体的开口部,且具有将过滤前的油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引导的流入部和使过滤后的油从所述壳体主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部;第一过滤器元件,其高度比所述壳体主体的高度低,且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具有设置为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的大致筒状的滤材,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的下端部被覆盖,且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以中空部与所述流出部连通的方式将上端部液密性地设置于所述盖;以及大致筒状的内部壳体,其高度比所述壳体主体的高度低,且以覆盖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所述流入部设置为中心轴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中心轴正交,所述流出部设置为中心轴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中心轴,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以及所述内部壳体的铅垂方向下方形成有成为贮存部的空间,所述过滤前的油从所述流入部流入所述内部壳体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并向下方移动,所述过滤前的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沉淀于所述贮存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24 JP 2015-0898771.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大致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其设置为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盖,其覆盖所述壳体主体的开口部,且具有将过滤前的油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引导的流入部和使过滤后的油从所述壳体主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部;第一过滤器元件,其高度比所述壳体主体的高度低,且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具有设置为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的大致筒状的滤材,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的下端部被覆盖,且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以中空部与所述流出部连通的方式将上端部液密性地设置于所述盖;以及大致筒状的内部壳体,其高度比所述壳体主体的高度低,且以覆盖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所述流入部设置为中心轴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中心轴正交,所述流出部设置为中心轴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中心轴,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元件以及所述内部壳体的铅垂方向下方形成有成为贮存部的空间,所述过滤前的油从所述流入部流入所述内部壳体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并向下方移动,所述过滤前的油所含有的水分以及油泥沉淀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岛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