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4173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子产品充电,其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以及设置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的隔磁片;壳体包括上盖、下盖和保护壳;上盖和下盖固定连接形成容纳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的第一容腔;上盖和保护壳固定连接形成容腔容纳电子产品的第二容腔;上盖设有容纳电源的第三容腔电源,电源分别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电连接。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设有隔磁片,两者之间互不干扰,降低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厚度,产品结构紧凑,便于携带;同时可实现对电子产品的直接无线电功率传输,也可以接收其他发射模块装置的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磁电转化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移动电子产品的种类繁多,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由于功能的增加,耗电量也是非常大,随身携带电子产品充电是一个大问题。无线的充电装置应运而生,但现有技术的无线功率传输装置多为接入外界电源的单向充电装置,且不可随身携带,给消费者带来诸多的不便,也给业界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场所,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子产品充电,其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所述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包括:发射电磁波的发射模块、接收电磁波的接收模块以及设置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的隔磁片;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下盖和保护壳;所述上盖和下盖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容纳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所述上盖和保护壳固定连接形成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容纳电子产品;所述上盖设有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容纳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发射模块设于上盖和隔磁片之间,所述接收模块设于隔磁片和下盖之间。其中,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发射线圈、以及电连接发射线圈的PCB,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以及电连接接收线圈的PCB。其中,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多层PCB以及电连接于PCB单面上的发射线圈。其中,所述接收模块包括设于PCB,以及设于PCB正反两面的接收线圈。其中,所述线圈包括导线绕制线圈和嵌入式印制线圈。其中,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异物和Frid检测线圈。其中,所述保护壳包括皮革、布料和塑料。其中,所述上盖与下盖内侧面分别设有磁性元件。其中,所述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还包括电路控制PCB,所述电路控制PCB分别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路控制PCB的底端设有电源输出接口、电源输入接口、感应开关和指示灯,在上盖的底端分别设有与电源输出接口、电源输入接口和指示灯对应的贯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具有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两者之间设有隔磁片,发射模块及接收模块之间互不干扰,减少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厚度降低,产品结构紧凑,便于携带;2、同时即可实现对电子产品的直接无线电功率传输,也可以接收其他发射模块装置的电能对电子产品进行无线电功率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的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的另一角度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10、壳体;11、上盖;12、下盖;13、保护壳;131、海绵包;20、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21、发射模块;211、发射线圈;212、异物和RFID检测线圈;22、接收模块;221、接收线圈;23、隔磁片;30、电源;40、电路控制PCB;41、电源输出接口;42、电源输入接口;43、感应开关;44、指示灯;51、第一容腔;52、第二容腔;53、第三容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6,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100,用于给电子产品充电,其包括壳体10和设于壳体10内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20,所述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20包括发射电磁波的发射模块21、接收电磁波的接收模块22以及设置于发射模块21和接收模块22之间的隔磁片24,所述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100的一面为发射面,另一面为接收面。所述隔磁片24为铁氧体隔磁片,发射模块21和接收模块22分别设于铁氧体隔磁片的两侧,使得所述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100的发射模块21及接收模块22的电磁波互不干扰,降低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20厚度,增加产品的便携性。请参考图1,所述壳体10包括上盖11、下盖12和保护壳13;请参考图2-3,所述上盖11和下盖12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容腔51,所述第一容腔51容纳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20;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22设于发射模块21和下盖12之间。请参考图3,所述上盖11与下盖12连接的内侧面分别设有磁性元件,所述上盖11的磁性元件吸附容纳于第二容腔52的电子产品,以方便电子产品接收无线充电,所述下盖12的磁性元件吸附外界的无线充电器,方便无线充电器定位。所述上盖11和保护壳13固定连接形成第二容腔52,所述第二容腔52容纳电子产品;可对电子产品起到物理覆盖保护作用。所述保护壳13包括皮革、布料或塑料。所述保护壳13上还设有海绵包131,对电子产品起缓冲保护作用。所述上盖11设有第三容腔53,所述第三容腔53容纳电源30,所述电源30分别与发射模块21和接收模块22电连接。所述第三容腔53为设于上盖11两侧凹向于保护壳13方向的凹槽。所述电源30为18650电池,但不限于此。所述下盖12粘贴魔术贴,粘贴于需要放置的位置,使用方便。请参考图7-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100集发射模块21和接收模块22于一体,发射模块21和接收模块22之间设有隔磁片24,防止两者之间的电磁干扰,不但能够接收外界电磁波,也能向外界发送电磁波,实现充电储电为一体的电功率传输装置,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所述发射模块21包括发射线圈211以及电连接发射线圈211的PCB,所述接收模块22包括接收线圈221以及电连接接收线圈221的PCB。所述发射模块21包括多层PCB以及电连接于PCB单面上的发射线圈211。所述发射线圈211设于PCB上位于无线电传输模块的外侧面以及内侧PCB的等同面上,以便有效向外界发射电磁波以传输电功率。优选地,所述发射模块21还包括异物和Frid检测线圈212(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异物检测可以防止装置将无线电功率传输到其他金属导致发热和功率散失,RFID检测可防止烧毁其他RFID卡或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电路。所述接收模块22包括设于PCB,以及设于PCB正反两面的接收线圈221,以便有效接收外界电磁波实现储电功能。优选地,所述线圈为嵌入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中的印制线圈,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还包括导线绕制线圈。当然,任何物理形态的电功率传输线圈,都适用于本专利技术专利。请参考图4,所述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100还包括电路控制PCB40,所述电路控制PCB40与发射模块21和接收模块22电连接,所述电路控制PCB40的底端设有电源输出接口41、电源输入接口42、感应开关43和指示灯44。在上盖11的底端分别设有与电源输出接口41、电源输入接口42和指示灯44对应的贯通孔。感应开关43感应到电子产品后,指示灯44显示工作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子产品充电,其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包括发射电磁波的发射模块、接收电磁波的接收模块以及设置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的隔磁片;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下盖和保护壳;所述上盖和下盖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容纳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所述上盖和保护壳固定连接形成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容纳电子产品;所述上盖设有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容纳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用于给电子产品充电,其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包括发射电磁波的发射模块、接收电磁波的接收模块以及设置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的隔磁片;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下盖和保护壳;所述上盖和下盖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容纳无线电功率传输模块;所述上盖和保护壳固定连接形成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容纳电子产品;所述上盖设有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容纳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设于上盖和隔磁片之间,所述接收模块设于隔磁片和下盖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发射线圈以及电连接发射线圈的PCB,所述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以及电连接接收线圈的PCB。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多层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穆陈世崇
申请(专利权)人:佑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