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板加固组件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4062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组件及其系统,涉及绿色施工技术领域。该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第一预制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预制板分别安装在承台基坑内,并分别与承台基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抵持。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承载件和对撑件,每个连接承载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承载部,两个连接部分别用于与两个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对撑件与两个承载部可拆卸连接,且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用于与两个第一预制板抵持。该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防止第一预制板受承台、地梁四周土方侧压力等的影响,产生倾斜。该预制板加固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可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板加固组件及其系统
本技术涉及绿色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板加固组件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装配式、节能型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在建筑工地施工中被推行。在地下室基础施工时,现逐步推广使用混凝土第一预制板代替常规砖胎膜、木模板施工,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且在施工周期、成本造价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且后期防水施工前无需抹灰,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序工期,符合建筑行业绿色施工发展方针。但在混凝土第一预制板实际施工中,由于受承台、地梁四周土方侧压力影响,第一预制板大多会产生一定量的倾斜,导致承台、地梁截面尺寸变小,钢筋保护层减小。针对此问题,一般加固做法是采用模板、木枋、钢管做斜撑或者对撑加固,此方法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果不佳,在承台上口部容易出现塌陷,影响承台地梁钢筋绑扎。因此,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预制板加固组件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加固组件,该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防止第一预制板受承台、地梁四周土方侧压力等的影响,产生倾斜。该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与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可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节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加固系统,其包括本技术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组件,该预制板加固系统安装的第一预制板由于受预制板加固组件作用,几乎不倾斜,能保证承台、地梁截面尺及钢筋保护层不改变。该预制板加固系统的预制板加固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可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节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分别安装在承台基坑内,并分别与所述承台基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抵持,所述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承载件和对撑件,每个所述连接承载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承载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对撑件与两个所述承载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抵持。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承载部均包括承载面,所述对撑件的一个侧面搭载在两个所述承载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固定槽由所述承载部弯折形成。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成所述固定槽;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连接,并远离所述连接部延伸;所述承载面为所述承载部上与所述固定槽开口方向相反的表面,所述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两个所述第二侧壁抵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底壁垂直连接,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板状,所述承载部、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和宽度均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对撑件呈块状,且所述对撑件的宽度与所述承载部的宽度相等,所述对撑件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承载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板加固系统,包括两个第一预制板和预制板加固组件,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分别用于安装在承台基坑内,并分别用于与所述承台基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抵持;所述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承载件和对撑件,每个所述连接承载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承载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对撑件与两个所述承载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抵持。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使用时,首先将两个连接承载件分别与两个第一预制板连接,并且使两个承载部相对设置,然后将对撑件与两个承载部连接,并使对撑件与两个第一预制板抵持。由于对撑件的两端分别将两个第一预制板抵持,因此可以防止第一预制板受承台、地梁四周土方侧压力等的影响,产生倾斜。两个连接承载件分别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且对撑件与两个承载部可拆卸连接,因此该预制板加固组件可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节约。并且可选择性地更换任意一个连接承载件或对撑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系统,其包括该预制板加固组件,该预制板加固系统安装的第一预制板由于受预制板加固组件作用,几乎不倾斜,因此能保证承台、地梁截面尺及钢筋保护层不改变。该预制板加固系统的预制板加固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可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节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系统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系统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组件的连接承载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组件的连接承载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预制板加固系统;110-第一预制板;120-第二预制板;200-预制板加固组件;210-连接承载件;212-连接部;2121-底壁;2122-第一侧壁;2123-第二侧壁;213-承载部;2131-承载面;214-固定槽;220-对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有更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更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制板加固组件及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分别安装在承台基坑内,并分别与所述承台基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抵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承载件和对撑件,每个所述连接承载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承载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对撑件与两个所述承载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抵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分别安装在承台基坑内,并分别与所述承台基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抵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承载件和对撑件,每个所述连接承载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承载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对撑件与两个所述承载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抵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载部均包括承载面,所述对撑件的一个侧面搭载在两个所述承载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固定槽由所述承载部弯折形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成所述固定槽;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连接,并远离所述连接部延伸;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启发顾珩王春鹏高聪顾锦涛彭伟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