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92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护坡结构对生态影响大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矩形平板,矩形平板前表面设有多个竖向的三棱柱状的凸起,多个凸起沿左右方向布置形成鱼鳞状结构,每个凸起由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组成,第一斜板的后端和第二斜板的后端均连接在矩形平板的前表面且第一斜板在右,第一斜板的前端和第二斜板的前端均向左倾斜且连接在一起,第一斜板的左表面、第二斜板的右表面以及矩形平板的前表面围成三棱柱状的空腔,第二斜板上开有多个和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竖向布置,矩形平板上开有多个和空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护坡结构生态功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设施领域,具体是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城市河流堤防建设,人们侧重供水、防洪、航运的多种经济要求,追求的基本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少考虑要发挥河流的自然生态、休息娱乐、景观等生态功能,往往采用混凝土或地砖等材料硬化加固河岸。河堤硬化后,原始河岸表面被封闭,使河道与河岸隔离,土壤和水体的关系隔裂开来,隔绝了河道和河岸之间的水分物质交换以及河道中的生物、微生物与大地的接触,河流生态廊道过滤净化作用就会缺失,水质就会下降,使得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遭到破坏;另外,河流中往往有很多鱼类喜欢在河边的水草或洞槽内生活,河堤硬化后,有此类生存习性的鱼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使其数量骤降,影响生态平衡。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的生态护坡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护坡结构对生态影响大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包括矩形平板,矩形平板前表面设有多个竖向的三棱柱状的凸起,多个凸起沿左右方向布置形成鱼鳞状结构,每个凸起由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组成,第一斜板的后端和第二斜板的后端均连接在矩形平板的前表面且第一斜板在右,第一斜板的前端和第二斜板的前端均向左倾斜且连接在一起,第一斜板的左表面、第二斜板的右表面以及矩形平板的前表面围成三棱柱状的空腔,第二斜板上开有多个和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竖向布置,矩形平板上开有多个和空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护坡结构生态功能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两块矩形平板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矩形平板1,矩形平板1前表面设有多个竖向的三棱柱状的凸起,多个凸起沿左右方向布置形成鱼鳞状结构,每个凸起由第一斜板2和第二斜板3组成,第一斜板2的后端和第二斜板3的后端均连接在矩形平板1的前表面且第一斜板2在右,第一斜板2的前端和第二斜板3的前端均向左倾斜且连接在一起,第一斜板2的左表面、第二斜板3的右表面以及矩形平板1的前表面围成三棱柱状的空腔4,第二斜板3上开有多个和空腔4连通的第一通孔5,多个第一通孔5沿竖向布置,矩形平板1上开有多个和空腔4连通的第二通孔6。为使本装置可以更牢固的安装于河堤上,所述的矩形平板1后表面设有多个垂直矩形平板1的钉齿7。所述的第一通孔5垂直于第二斜板3开设。为方便两个矩形平板1连接,所述的矩形平板1左端设有垂直于板面的螺栓8,右端开有可供螺栓8穿过的通孔9。为了避免水中鱼类游动时被刮伤,所述的第一斜板2的前端和第二斜板3的前端接合形成的棱边处设有圆角。以下以水流从右至左流动为例介绍本装置的安装使用过程;本装置需采用围堰施工方式安装;施工时,将本装置贴靠在河堤的斜坡上,凸起竖向放置且第一斜板2和第二斜板3的斜向与水流方向一致,然后砸压矩形平板1的前表面使其后表面的钉齿7钉进河堤内从而将本装置安放在河堤上,为提高牢固度,还可用地脚螺栓进行固定;固定好一块矩形平板1后,在其左侧并排布置第二块矩形平板1,用同样的方式将第二块矩形平板1固定在河堤上,在放置第二块矩形平板1时,使第一块矩形平板1左端的螺栓8穿过第二块矩形平板1右端的通孔9,然后在螺栓8上旋拧上压紧螺母和防松螺母,实现两块矩形平板1的连接;照此方式沿河堤走向完成其余矩形平板1的安装固定,将整个河堤防护在内。安装完成后,将水生植物的种子与土壤拌匀,然后从每个空腔4的上端口处填塞进空腔4内,填塞高度与浸水后的水位高度相同,然后将陆生植物的种子和土壤拌匀,将每个空腔4的上部填满。上述过程完成后,即可拆除围堰放水,从右向左流动的水水流冲击第一斜板2的右侧面后沿板面改向向内侧流动,在第一斜板2的左侧即第二斜板3的位置形成背水区,从而使腔内的土壤以及腔后的河堤不受冲刷,同时河岸和河道之间的水分、物质以及微生物可通过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进行交换,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不受破坏。一段时间以后,空腔4内的植物种子生根发芽,水生植物通过第一通孔5向河道内生长,由于第一通孔5垂直于第二斜板3开设,即孔口朝向河道内,所以空腔4内的植物种子发芽后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其根系通过第二通孔6向河提内扎根,使其可以汲取充足的养分;水生植物生长后,一方面其根系可以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又为河道内的喜欢在河边生活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空腔4上部的陆生植物生根发芽后,同样通过第一通孔5向外生长,美化河堤,其根系通过第二通孔6向河堤土壤内扎根,可以汲取充足的养分。当水流方向相反时,将本装置左右调头布置即可。本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护坡结构具有显著的优点,本技术通过鱼鳞状布置的凸起,在凸起左侧形成背水区,在背水区开设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在减小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实现护坡功能的同时,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又避免了传统护坡结构将河堤硬化后隔断河道和河堤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弊端,同时,凸起内部的空腔4提供了植物种植空间,在其内种植的植物又可以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使护坡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水生植物可以为河道内的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将河堤护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降至最低,水面以上的陆生植物可以美化河堤,一举夺得;且本技术安装方便快速,缩短了工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包括矩形平板(1),其特征在于,矩形平板(1)前表面设有多个竖向的三棱柱状的凸起,多个凸起沿左右方向布置形成鱼鳞状结构,每个凸起由第一斜板(2)和第二斜板(3)组成,第一斜板(2)的后端和第二斜板(3)的后端均连接在矩形平板(1)的前表面且第一斜板(2)在右,第一斜板(2)的前端和第二斜板(3)的前端均向左倾斜且连接在一起,第一斜板(2)的左表面、第二斜板(3)的右表面以及矩形平板(1)的前表面围成三棱柱状的空腔(4),第二斜板(3)上开有多个和空腔(4)连通的第一通孔(5),多个第一通孔(5)沿竖向布置,矩形平板(1)上开有多个和空腔(4)连通的第二通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防生态护坡结构,包括矩形平板(1),其特征在于,矩形平板(1)前表面设有多个竖向的三棱柱状的凸起,多个凸起沿左右方向布置形成鱼鳞状结构,每个凸起由第一斜板(2)和第二斜板(3)组成,第一斜板(2)的后端和第二斜板(3)的后端均连接在矩形平板(1)的前表面且第一斜板(2)在右,第一斜板(2)的前端和第二斜板(3)的前端均向左倾斜且连接在一起,第一斜板(2)的左表面、第二斜板(3)的右表面以及矩形平板(1)的前表面围成三棱柱状的空腔(4),第二斜板(3)上开有多个和空腔(4)连通的第一通孔(5),多个第一通孔(5)沿竖向布置,矩形平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爱民陈永周张瑞霞齐亚杰王志国刘胜彬王付磊宋子超张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