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297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包括夹座、监测头和报警头,夹座用以将所述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夹紧在台虎钳工作台上,监测头通过升降结构设置在夹座上,监测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壳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列红外收发装置,该列红外收发装置排列的直线与操作人员所持锉刀侧面平行,报警头包括若干报警灯,报警灯数量与红外收发装置数量一致,报警灯和红外收发装置均与控制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红外线检测锉削时锉刀的平稳度,如果锉刀首、尾端翘起或下压则通过报警头发出报警,提醒工作操作人员注意,大大缩短了锉削训练形成周期。

Smooth monitoring device for file cut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tionary monitoring device for file cutting, which comprises a clamp seat, a monitoring head and an alarm head. A clamp seat is used to clamp the smooth monitoring device of the file clipping on the table of the Tiger Tong, and the monitoring head is set on a clamp seat by the lifting structure. The monitoring head includes a shell and a control circuit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shell. An infrared transceiver is set up. The line of the infrared transceiver is parallel to the side of the file operated by the operator. The alarm head includes a number of alarm lights. The number of the alarm light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umber of infrared transceivers, and the alarm and infrared transceivers are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etects the smoothness of the file when the file is cut, if the head of the file is raised or the tail end is warped or down, the alarm is made by the alarm hair, which reminds the working operators to pay attention to it and greatly shortens the formation cycle of the file cutting tr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锉削平稳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属于锉削监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锉削是用台虎钳将工件夹住,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操作。在推动锉刀时,由于锉刀前后受力不均匀,锉刀的首、尾端很容易翘起或下压,而这种翘起或下压的幅度操作人员很难察觉到,影响锉削训练形成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锉削平稳监测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包括夹座、监测头和报警头,夹座用以将所述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夹紧在台虎钳工作台上,监测头通过升降结构设置在夹座上,监测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壳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列红外收发装置,该列红外收发装置排列的直线与操作人员所持锉刀侧面平行,报警头包括若干报警灯,报警灯数量与红外收发装置数量一致,所有报警灯和红外收发装置均与控制电路连接。夹座包括底座,底座的一端连接有L型夹紧座,夹紧座的横段与底座平行,夹紧座的横段上设置有若干紧固件,紧固件用以将夹座与台虎钳工作台紧固。升降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竖直设置在夹座上,壳体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壳体通过通孔穿在两个支撑杆上,两个支撑杆侧壁上均设置有轴向的齿条,壳体内设置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两个齿轮之间设置有联动结构,其中一个齿轮的转轴一端伸出壳体,并且该端设置有转轮。还包括挡板,挡板的底面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顶端固定。两个支撑杆上均设置有刻度。壳体的前侧面设置有两个红外收发装置,报警头包括两个报警灯。壳体的前侧面设置有一个水平仪。本技术通过红外线检测锉削时锉刀的平稳度,如果锉刀首、尾端翘起或下压则通过报警头发出报警,提醒工作操作人员注意,大大缩短了锉削训练形成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包括夹座1、监测头2和报警头3。夹座1用以将所述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夹紧在台虎钳工作台上,夹座1包括底座4,底座4的一端连接有L型夹紧座5,底座4与夹紧座5一体成型,夹紧座5的横段与底座4平行,夹紧座5的横段上设置有若干紧固件,紧固件采用常见的把手螺栓6,把手螺栓6拧入夹紧座5横段上的螺孔,当需要夹紧时,转动把手螺栓6使其端部顶住台虎钳工作台,从而将夹座1与台虎钳工作台紧固。监测头2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内的控制电路,壳体11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列红外收发装置10,该列红外收发装置10排列的直线与操作人员所持锉刀侧面平行,所有红外收发装置10均与控制电路连接,为了检测水平度,壳体的前侧面还设置有一个水平仪。由于只需检测锉刀的前端和后端,因此这里的红外收发装置10设置两个即可,两个红外收发装置10分别位于壳体11前侧面两端。监测头2通过升降结构设置在夹座1上,升降结构包括挡板12和两个支撑杆7,挡板12的底面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7顶端固定,两个支撑杆7上均设置有刻度8,两个支撑杆7竖直设置在夹座1上,壳体1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壳体11通过通孔穿在两个支撑杆7上,两个支撑杆7侧壁上均设置有轴向的齿条9,壳体11内设置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9啮合,两个齿轮之间设置有联动结构(齿轮联动结构为现有技术,这里不详细描述了),其中一个齿轮的转轴一端伸出壳体11,并且该端设置有转轮13。报警头3包括两个报警灯14,报警灯14数量与红外收发装置10数量一致,所有报警灯14可拆卸式固定在基座15上,该基座15可拆卸式固定在台虎钳工作台上,报警灯14正对操作人员,所有报警灯14均与控制电路连接。上述锉削平稳监测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通过夹座1将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夹紧在台虎钳工作台上,调节监测头2的高度,使两个红外收发装置10发出的红外线打在锉刀侧面上,将报警头3固定在台虎钳工作台上,使报警灯14正对操作人员;在锉削时,两个红外收发装置10发出红外线,如果锉刀没有翘起或下压,红外线被反射,红外收发装置10接收到反射的红外线后,向控制电路发出有红外反射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控制两个报警灯14均亮绿灯,如果有一端翘起或下压,对应的红外线没有被反射,红外收发装置10向控制电路发出没有红外反射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控制对应的报警灯14均亮红灯,提醒工作操作人员注意,大大缩短了锉削训练形成周期。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锉削平稳监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座、监测头和报警头,夹座用以将所述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夹紧在台虎钳工作台上,监测头通过升降结构设置在夹座上,监测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壳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列红外收发装置,该列红外收发装置排列的直线与操作人员所持锉刀侧面平行,报警头包括若干报警灯,报警灯数量与红外收发装置数量一致,所有报警灯和红外收发装置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座、监测头和报警头,夹座用以将所述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夹紧在台虎钳工作台上,监测头通过升降结构设置在夹座上,监测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壳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一列红外收发装置,该列红外收发装置排列的直线与操作人员所持锉刀侧面平行,报警头包括若干报警灯,报警灯数量与红外收发装置数量一致,所有报警灯和红外收发装置均与控制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夹座包括底座,底座的一端连接有L型夹紧座,夹紧座的横段与底座平行,夹紧座的横段上设置有若干紧固件,紧固件用以将夹座与台虎钳工作台紧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锉削平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结构包括两个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国史银花张丽华赵光霞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