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280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包括箱体、电动机、车体控制器、密封塞、气泵和外壳,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且箱体的中部贯穿有连接轴,所述电动机安置于连接轴的顶端,且连接轴的底部固定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内侧安置有气流通道,所述车体控制器设置于箱体的顶端,且箱体的左侧中部贯穿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连接有弹性管,且弹性管的左侧设置有集气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红外线传感器、箱体、门轴、箱门和把手的设置,且红外线传感器的底部与箱体顶端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通过箱体顶端的红外线传感器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内是否有人进行判断,使得装置在车内无人时,进行自清洁工作。

An internal self cleaning device for a new energy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rnal self cleaning device of a new energy vehicle, including a box, an electric motor, a car body controller, a seal plug, an air pump, and an outer shell. The top of the box is provided with an infrared sensor,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ox is penetrated with a connecting shaft. The motor is placed at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fixed. A valve rod is fix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tem. The car body controll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box, and the left middle part of the box is penetrated with a connecting pipe. The left end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n elastic tube, and a cylinder is provid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elastic tub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invention is through the setting of an infrared sensor, a box, a door shaft, a door and a handl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infrared sensor and the top of the box is welded, and the infrared sensor at the top of the box can judge whether the new energy car is in the car or not, so that the device is in the car. Self cleaning work is carried out when no one is in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时代的进步,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且需要通过自清洁装置对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进行清洁操作。现有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新能源汽车的内部清洁效果不佳,使得汽车的清洁工作效率下降,并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装置容易产生晃动,造成部件脱落现象,影响装置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新能源汽车的内部清洁效果不佳,使得汽车的清洁工作效率下降,并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装置容易产生晃动,造成部件脱落现象,影响装置的工作性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包括箱体、电动机、车体控制器、密封塞、气泵和外壳,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且箱体的中部贯穿有连接轴,所述电动机安置于连接轴的顶端,且连接轴的底部固定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内侧安置有气流通道,所述车体控制器设置于箱体的顶端,且箱体的左侧中部贯穿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连接有弹性管,且弹性管的左侧设置有集气瓶,所述密封塞安置于集气瓶的顶端,且密封塞的顶部贯穿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底端设置有扩散器皿,所述集气瓶的内侧安置有储气室,且储气室的顶部固定有进气管,所述气泵安装于储气室的内壁,且气泵的顶端固定有出气管,所述外壳设置于箱体的内部,且箱体的外壁安置有出气口。优选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底部与箱体顶端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红外线传感器的截面高度为10cm,所述箱体的外壁安置有门轴,且门轴的左侧活动设置有箱门。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与箱体的顶端呈垂直状分布,且连接杆的中轴线与阀杆的中轴线相重合。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底部外侧与集气瓶的顶端内壁相贴合,且密封塞的顶端截面所在圆的面积大于集气瓶的顶部截面所在圆的面积。优选的,所述储气室的容积为集气瓶的内侧容积的二分之一,且集气瓶的高度大于箱体的高度,所述集气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体,且第一固定体的内部安置有第一螺栓。优选的,所述弹性管为弹性结构,且弹性管的最大拉伸距离为3m,并且弹性管的横向轴线与箱体的横向轴线相持平。优选的,所述出气口关于箱体的横向轴线对称,且出气口等距分布于箱体的外壁。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体通过第一螺栓与车体构成可拆卸装置,且第一固定体的宽度大于集气瓶的截面宽度。优选的,所述箱门通过门轴与箱体构成活动结构,且箱门的外侧面积与箱体的外侧面积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红外线传感器、箱体、门轴、箱门和把手的设置,且红外线传感器的底部与箱体顶端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通过箱体顶端的红外线传感器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内是否有人进行判断,使得装置在车内无人时,进行自清洁工作,而箱门通过门轴与箱体构成活动结构,工作人员通过把手,在门轴的转动下,拉开箱门,能够对箱体内侧的元件进行维护、更换,确保装置能够正常进行自清洁工作。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连接轴、电动机、车体控制器、外壳、连接管、阀杆和气流通道的设置,且连接杆的中轴线与阀杆的中轴线相重合,在车体控制器与外壳内侧的集成板及其它元件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电动机进行启动操作,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得阀杆旋转,在气流通道的横向轴线与连接管的横向轴线相持平时,能够使得气体流通,保证装置进行清洁工作的平稳。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密封塞、集气瓶、导气管、进气管、出气管、储气室和气泵的设置,密封塞的底部外侧与集气瓶的顶端内壁相贴合,在密封塞的作用下,能够增强集气瓶的密封性,避免通过导气管对集气瓶装入的气体出现泄漏现象,而储气室的容积为集气瓶的内侧容积的二分之一,通过储气室对气体进行储存操作,启动气泵时,能够使得储气室内的气体沿着出气管进行输送处理,为装置进行清洁工作提供气体,避免影响装置的工作效率。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设置,且第一固定体通过第一螺栓与车体构成可拆卸装置,当对集气瓶进行固定操作时,能够通过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分别与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的共同作用,使得集气瓶的稳固性增强,避免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晃动现象,造成装置内侧的部件出现脱落,而对第一螺栓、第二螺栓进行拧松操作时,能够对集气瓶进行拆卸处理。5、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三螺栓、卡块和限位槽的设置,且卡块的截面面积小于限位槽的截面面积,通过卡块与限位槽的共同作用,能够对箱体进行安置,而在第三螺栓的拧固操作下,能够增强箱体的稳固性,减小震动,当第三螺栓处于拧松状态时,能够对箱体进行偏移、调整、拆卸等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的集气瓶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的箱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的车体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红外线传感器,3、连接轴,4、电动机,5、阀杆,6、车体控制器,7、导气管,8、密封塞,9、扩散器皿,10、集气瓶,11、进气管,12、储气室,13、气泵,14、出气管,15、弹性管,16、连接管,17、外壳,18、气流通道,19、出气口,20、车体,21、第一固定体,22、第一螺栓,23、第二固定体,24、第二螺栓,25、门轴,26、箱门,27、把手,28、无线传输模块,29、集成板,30、卡槽,31、蓄电池,32、第三螺栓,33、限位槽,34、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包括箱体1、红外线传感器2、连接轴3、电动机4、阀杆5、车体控制器6、导气管7、密封塞8、扩散器皿9、集气瓶10、进气管11、储气室12、气泵13、出气管14、弹性管15、连接管16、外壳17、气流通道18、出气口19、车体20、第一固定体21、第一螺栓22、第二固定体23、第二螺栓24、门轴25、箱门26、把手27、无线传输模块28、集成板29、卡槽30、蓄电池31、第三螺栓32、限位槽33和卡块34,箱体1的顶端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2,且箱体1的中部贯穿有连接轴3,红外线传感器2的底部与箱体1顶端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红外线传感器2的截面高度为10cm,通过箱体1顶端的红外线传感器(型号为RE200B)2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内是否有人进行判断,使得装置在车内无人时,进行自清洁工作,连接轴3与箱体1的顶端呈垂直状分布,且连接杆3的中轴线与阀杆5的中轴线相重合,在车体控制器(型号为ZDCEV-FCAN)6与外壳17内侧的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包括箱体(1)、电动机(4)、车体控制器(6)、密封塞(8)、气泵(13)和外壳(1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2),且箱体(1)的中部贯穿有连接轴(3),所述电动机(4)安置于连接轴(3)的顶端,且连接轴(3)的底部固定有阀杆(5),所述阀杆(5)的内侧安置有气流通道(18),所述车体控制器(6)设置于箱体(1)的顶端,且箱体(1)的左侧中部贯穿有连接管(16),所述连接管(16)的左端连接有弹性管(15),且弹性管(15)的左侧设置有集气瓶(10),所述密封塞(8)安置于集气瓶(10)的顶端,且密封塞(8)的顶部贯穿有导气管(7),所述导气管(7)的底端设置有扩散器皿(9),所述集气瓶(10)的内侧安置有储气室(12),且储气室(12)的顶部固定有进气管(11),所述气泵(13)安装于储气室(12)的内壁,且气泵(13)的顶端固定有出气管(14),所述外壳(17)设置于箱体(1)的内部,且箱体(1)的外壁安置有出气口(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包括箱体(1)、电动机(4)、车体控制器(6)、密封塞(8)、气泵(13)和外壳(1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2),且箱体(1)的中部贯穿有连接轴(3),所述电动机(4)安置于连接轴(3)的顶端,且连接轴(3)的底部固定有阀杆(5),所述阀杆(5)的内侧安置有气流通道(18),所述车体控制器(6)设置于箱体(1)的顶端,且箱体(1)的左侧中部贯穿有连接管(16),所述连接管(16)的左端连接有弹性管(15),且弹性管(15)的左侧设置有集气瓶(10),所述密封塞(8)安置于集气瓶(10)的顶端,且密封塞(8)的顶部贯穿有导气管(7),所述导气管(7)的底端设置有扩散器皿(9),所述集气瓶(10)的内侧安置有储气室(12),且储气室(12)的顶部固定有进气管(11),所述气泵(13)安装于储气室(12)的内壁,且气泵(13)的顶端固定有出气管(14),所述外壳(17)设置于箱体(1)的内部,且箱体(1)的外壁安置有出气口(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2)的底部与箱体(1)顶端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红外线传感器(2)的截面高度为10cm,所述箱体(1)的外壁安置有门轴(25),且门轴(25)的左侧活动设置有箱门(2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内部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与箱体(1)的顶端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凯谢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翔飞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