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柄转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79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手柄转动机构,包括手柄、壳体,所述手柄一端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在所述壳体上转动并定位;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对手柄进行转动并定位,使其定位后不再晃动。也在更换电池时,不再产生干扰。定位限位槽形成的180度夹角则确定了两种具体状态。解决了传统手柄转动机构围绕主体晃动不定以及妨碍更换电池的技术问题。

A handle rota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andle rotat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and a shell. One end of the handle is rotated and positioned on the shell through a rotary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the handle is rotated and positioned by rotating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so that the handle is no longer swaying after positioning. When the battery is replaced, there is no interference. The 180 degree angle formed by the positioning limit slot determines two specific states. It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rotating mechanism of the traditional handle revolves around the main body sloshing and hinder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柄转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柄转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手柄都是采用活动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连接主体。但是,经常使手柄围绕主体摇晃不定。另外,一些电器的电池安装在主体尾部而手柄经常掠过电池区域,妨碍电池的安装更换。所以,急需一种手柄转动机构,来解决传统手柄转动机构围绕主体晃动不定以及妨碍更换电池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传统手柄转动机构围绕主体晃动不定以及妨碍更换电池的技术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柄转动机构,包括手柄、壳体,所述手柄一端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在所述壳体上转动并定位;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旋转定位座、按钮、弹簧;所述旋转定位座包括定位层、固定层、扣合层,所述定位层、固定层、扣合层由下向上依次叠落并固定形成上小下大的三层阶梯结构,所述旋转定位座竖直设置贯穿所述的三层阶梯结构的通孔,所述固定层为筒形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位于所述固定层阶梯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固定限位块,所述定位层阶梯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定位限位块,所述定位层的所述通孔底部设置有卡扣缺口:所述按钮包括按钮帽、按钮杆,所述按钮帽、按钮杆均为柱体,且所述按钮帽同轴设置于所述按钮杆顶部形成螺栓结构,所述按钮杆底端设置有与卡扣缺口对应设置的按钮卡扣,所述按钮杆为筒形结构,其内部设置有柱体空腔;所述按钮杆同轴内套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按钮卡扣与所述卡扣缺口扣合,所述按钮帽的下端面与所述扣合层的上端面相抵形成固定的整体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转接孔,所述转接孔贯穿所述壳体的外壁,位于所述转接孔的所述壳体外壁底部设置有筒形凸起,所述筒形凸起与所述转接孔同心设置,所述筒形凸起的内孔底部向外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限位块对应设置的定位限位槽,所述定位限位槽至少为互成角度的两个,所述筒形凸起下方设置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弹簧座,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旋转孔,所述旋转孔贯穿所述手柄,所述旋转孔向外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限位块对应设置的固定限位槽;所述筒形凸起与所述转接孔同轴套接筒形的所述固定层,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壳体外通过所述旋转孔外套在所述按钮帽上,所述固定限位块插入所述固定限位槽内与其啮合固定,所述定位限位块插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限位槽中相互啮合,所述柱体空腔内套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弹簧座相抵,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柱体空腔的顶端相抵,所述定位层的上端面与所述筒形凸起的下端面相抵。更进一步,当向下按压所述按钮帽时,所述定位限位块与所述定位限位槽啮合脱开,旋转所述手柄使所述定位限位块至少对准另外一个所述定位限位槽,抬起所述按钮帽时,所述定位限位块与另外一个所述定位限位槽啮合固定。更进一步,所述定位限位槽为两个且沿所述通孔轴线对称设置形成180度的夹角。更进一步,所述壳体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外壳层、内壳层。更进一步,所述手柄为U字形,其两端对称通过所述手柄转动机构设置于主体两侧。更进一步,所述按钮杆的所述柱体空腔内竖直设置有导柱,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导柱上。更进一步,所述弹簧座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结构。更进一步,所述壳体与所述筒形凸起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对手柄进行转动并定位,使其定位后不再晃动。也在更换电池时,不再产生干扰。定位限位槽形成的180度夹角则确定了两种具体状态。2.对称设于主体两侧,结构稳定,受力均匀。3.导柱可以使弹簧在结构上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手柄使用状态一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手柄使用状态二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爆炸状态一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爆炸状态二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正视图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侧视图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定位状态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脱开状态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本技术的清楚表达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如图1-10所示,一种手柄转动机构,包括手柄1、壳体2,所述手柄1一端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在所述壳体2上转动并定位;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旋转定位座3、按钮4、弹簧5;所述旋转定位座3包括定位层31、固定层32、扣合层33,所述定位层31、固定层32、扣合层33由下向上依次叠落并固定形成上小下大的三层阶梯结构,所述旋转定位座竖直设置贯穿所述的三层阶梯结构的通孔34,所述固定层32为筒形且与所述通孔34同轴设置,位于所述固定层32阶梯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固定限位块321,所述定位层31阶梯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定位限位块311,所述定位层31的所述通孔34底部设置有卡扣缺口35;所述按钮4包括按钮帽41、按钮杆42,所述按钮帽41、按钮杆42均为柱体,且所述按钮帽41同轴设置于所述按钮杆42顶部形成螺栓结构,所述按钮杆42底端设置有与卡扣缺口35对应设置的按钮卡扣43,所述按钮杆42为筒形结构,其内部设置有柱体空腔44;所述按钮杆42同轴内套在所述通孔34内,所述按钮卡扣43与所述卡扣缺口35扣合,所述按钮帽41的下端面与所述扣合层33的上端面相抵形成固定的整体结构,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转接孔21,所述转接孔21贯穿所述壳体2的外壁,位于所述转接孔21的所述壳体2外壁底部设置有筒形凸起22,所述筒形凸起22与所述转接孔21同心设置,所述筒形凸起22的内孔底部向外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限位块311对应设置的定位限位槽23,所述定位限位槽23至少为互成角度的两个,所述筒形凸起22下方设置有固定在所述壳体2上的弹簧座6,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旋转孔11,所述旋转孔11贯穿所述手柄1,所述旋转孔11向外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限位块321对应设置的固定限位槽12;所述筒形凸起22与所述转接孔21同轴套接筒形的所述固定层32,所述手柄1位于所述壳体2外通过所述旋转孔11外套在所述按钮帽41上,所述固定限位块321插入所述固定限位槽12内与其啮合固定,所述定位限位块311插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限位槽23中相互啮合,所述柱体空腔44内套接有所述弹簧5,所述弹簧5的底端与所述弹簧座6相抵,所述弹簧5的顶端与所述柱体空腔44的顶端相抵,所述定位层31的上端面与所述筒形凸起22的下端面相抵。更进一步,当向下按压所述按钮帽41时,所述定位限位块311与所述定位限位槽23啮合脱开,旋转所述手柄使所述定位限位块311至少对准另外一个所述定位限位槽23,抬起所述按钮帽41时,所述定位限位块311与另外一个所述定位限位槽23啮合固定。更进一步,所述定位限位槽23为两个且沿所述通孔34轴线对称设置形成180度的夹角,使所述定位限位槽23的设置更加符合使用要求。更进一步,所述壳体2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外壳层24、内壳层25。更进一步,所述手柄1为U字形,其两端对称通过所述手柄转动机构设置于主体10两侧,使其力学特性更好。更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柄转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柄转动机构,包括手柄(1)、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一端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在所述壳体(2)上转动并定位;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旋转定位座(3)、按钮(4)、弹簧(5);所述旋转定位座(3)包括定位层(31)、固定层(32)、扣合层(33),所述定位层(31)、固定层(32)、扣合层(33)由下向上依次叠落并固定形成上小下大的三层阶梯结构,所述旋转定位座竖直设置贯穿所述的三层阶梯结构的通孔(34),所述固定层(32)为筒形且与所述通孔(34)同轴设置,位于所述固定层(32)阶梯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固定限位块(321),所述定位层(31)阶梯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定位限位块(311),所述定位层(31)的所述通孔(34)底部设置有卡扣缺口(35);所述按钮(4)包括按钮帽(41)、按钮杆(42),所述按钮帽(41)、按钮杆(42)均为柱体,且所述按钮帽(41)同轴设置于所述按钮杆(42)顶部形成螺栓结构,所述按钮杆(42)底端设置有与卡扣缺口(35)对应设置的按钮卡扣(43),所述按钮杆(42)为筒形结构,其内部设置有柱体空腔(44);所述按钮杆(42)同轴内套在所述通孔(34)内,所述按钮卡扣(43)与所述卡扣缺口(35)扣合,所述按钮帽(41)的下端面与所述扣合层(33)的上端面相抵形成固定的整体结构,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转接孔(21),所述转接孔(21)贯穿所述壳体(2)的外壁,位于所述转接孔(21)的所述壳体(2)外壁底部设置有筒形凸起(22),所述筒形凸起(22)与所述转接孔(21)同心设置,所述筒形凸起(22)的内孔底部向外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限位块(311)对应设置的定位限位槽(23),所述定位限位槽(23)至少为互成角度的两个,所述筒形凸起(22)下方设置有固定在所述壳体(2)上的弹簧座(6),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旋转孔(11),所述旋转孔(11)贯穿所述手柄(1),所述旋转孔(11)向外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限位块(321)对应设置的固定限位槽(12);所述筒形凸起(22)与所述转接孔(21)同轴套接筒形的所述固定层(32),所述手柄(1)位于所述壳体(2)外通过所述旋转孔(11)外套在所述按钮帽(41)上,所述固定限位块(321)插入所述固定限位槽(12)内与其啮合固定,所述定位限位块(311)插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限位槽(23)中相互啮合,所述柱体空腔(44)内套接有所述弹簧(5),所述弹簧(5)的底端与所述弹簧座(6)相抵,所述弹簧(5)的顶端与所述柱体空腔(44)的顶端相抵,所述定位层(31)的上端面与所述筒形凸起(22)的下端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柄转动机构,包括手柄(1)、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一端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在所述壳体(2)上转动并定位;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旋转定位座(3)、按钮(4)、弹簧(5);所述旋转定位座(3)包括定位层(31)、固定层(32)、扣合层(33),所述定位层(31)、固定层(32)、扣合层(33)由下向上依次叠落并固定形成上小下大的三层阶梯结构,所述旋转定位座竖直设置贯穿所述的三层阶梯结构的通孔(34),所述固定层(32)为筒形且与所述通孔(34)同轴设置,位于所述固定层(32)阶梯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固定限位块(321),所述定位层(31)阶梯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定位限位块(311),所述定位层(31)的所述通孔(34)底部设置有卡扣缺口(35);所述按钮(4)包括按钮帽(41)、按钮杆(42),所述按钮帽(41)、按钮杆(42)均为柱体,且所述按钮帽(41)同轴设置于所述按钮杆(42)顶部形成螺栓结构,所述按钮杆(42)底端设置有与卡扣缺口(35)对应设置的按钮卡扣(43),所述按钮杆(42)为筒形结构,其内部设置有柱体空腔(44);所述按钮杆(42)同轴内套在所述通孔(34)内,所述按钮卡扣(43)与所述卡扣缺口(35)扣合,所述按钮帽(41)的下端面与所述扣合层(33)的上端面相抵形成固定的整体结构,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转接孔(21),所述转接孔(21)贯穿所述壳体(2)的外壁,位于所述转接孔(21)的所述壳体(2)外壁底部设置有筒形凸起(22),所述筒形凸起(22)与所述转接孔(21)同心设置,所述筒形凸起(22)的内孔底部向外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限位块(311)对应设置的定位限位槽(23),所述定位限位槽(23)至少为互成角度的两个,所述筒形凸起(22)下方设置有固定在所述壳体(2)上的弹簧座(6),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旋转孔(11),所述旋转孔(11)贯穿所述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微格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