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2698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保温材料生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该方法采用混合出料装置进行出料,其步骤如下:(1)配料:称取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材料:硅酸盐水泥30‑40份、煤粉灰7‑10份、氧化钙6‑10份、硅酸铝棉5‑8份,膨润土1‑2份,熟胶粉1‑2份、纤维素1份、发泡剂2‑5份,阻燃剂3‑7份;(2)加料:转动混料罐,使开口朝上,打开盖子,将步骤(1)中称取的原材料放入混料罐中并盖合盖子;(3)混料:启动电机,控制电机转速为250‑350r/min,搅拌30‑50min;(4)出料:在出料过程中若发现有堵塞现象即转动连通管。该方法可以避免保温材料在出料时出现堵塞的现象且便于出料。

A method of mixing material for insulation material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nsulation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method of mixing material for insulation material. The method uses a mixed discharging device for discharging. The steps are as follows: (1) the raw materials are as follows: 40 copies of Portland cement, 10 parts of pulverized coal ash 7, 10 parts of calcium oxide 6, 5 aluminum silicate cotton 8, bentonite, 1, 2, 1, 2 cellulose, 1 cellulose, 2 foaming agent 5, 3 flame retardant 7 copies; (2) feed: turn the mixture tank, make the opening up, open the cover, put the raw material in the step (1) into the mixture tank and cover the cover; (3) mixture: starting motor, controlling the motor speed to 250 350r/min Stir 30 50min; (4) discharge: if there is a blockage in the discharging process, turn the connecting pipe. This method can avoid clogging of insulation materials during discharging and facilitate dis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材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
技术介绍
无机保温材料通常由多种粉料混合而成,在使用前,需要将该多种保温材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使得它们混合均匀。目前,普遍采用无机保温材料混合机进行混料,该混合机包括混料罐,混料罐上设有进出料口,混料罐内设有贯穿混料罐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套装在安装在旋转支架上端承中,通过搅拌电机和皮带传动机构带动转轴高速旋转,混料罐跟着旋转,从而达到将混料罐内的物料混合均匀的目的。物料混合均匀后,从进出料口出料。现有的物料在混料罐内混合均匀后,从进出料口出来,易出现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免保温材料在出料时出现堵塞的现象且便于出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采用混合出料装置进行出料,混合出料装置包括机架、混料罐和连通管,所述混料罐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混料罐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盖子,所述开口处设有螺纹;所述混料罐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设有搅拌电机和转轴,所述转轴由搅拌电机驱动,所述转轴穿过混料罐,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搅拌杆另一端与第三搅拌杆一端铰接;所述混料罐内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一端与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周向设有螺纹,所述连通管与开口螺纹连接,所述连通管上部侧壁设有泄压阀;所述混料罐下方设有接料仓;其步骤如下:(1)配料:称取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材料:硅酸盐水泥30-40份、煤粉灰7-10份、氧化钙6-10份、硅酸铝棉5-8份,膨润土1-2份,熟胶粉1-2份、纤维素1份、发泡剂2-5份,阻燃剂3-7份;(2)加料:转动混料罐,使开口朝上,打开盖子,将步骤(1)中称取的原材料放入混料罐中并盖合盖子;(3)混料:启动电机,控制电机转速为250-350r/min,搅拌30-50min;(4)出料:在出料过程中若发现有堵塞现象即转动连通管。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对混料罐内的保温材料进行搅拌。因为搅拌部包括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所以在搅拌时可以使得每个搅拌板搅拌的或力度是不相同的,搅拌的范围可以随着电机转速的变化改变,搅拌的范围更大,混合效果更好。待混合完成后,转动混料罐,使开口朝下且位于接料仓上部,打开盖子,保温材料便通过开口出料进入到接料仓中。若在出料过程发现开口堵塞,便可以转动连通管,使得连通管与保温材料出现相对运动,利于保温材料出料。而且现有的混料罐横截面多是圆形的,而开口开设在侧部。这就导致在出料的最后就阶段,混料罐内的料是位于混料罐底部而不会向开口移动。而将混料罐横截面设置成不规则的形状,就导致搅拌和混合不均匀。本方案中,在转动连通管避免堵塞时,因为连通管与开口为螺纹连接,所以连通管转动,会带动与弹性层连接部分向开口移动,使弹性层有一定的倾斜面,便于保温材料出料。而在连通管带动弹性层向开口移动时,弹性层与混料罐间的空间会变小,气压增大,泄压阀打开,气体通过泄压阀进入到连通管中,会对连通管中的保温材料有一个冲击力,也便于冲开堵塞的保温材料。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出料装置还包括传送带,所述搅拌电机通过传送带驱动转轴转动。搅拌电机通过传送带驱动转轴,操作简单方便。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出料装置还包括齿轮和齿圈,所述齿轮与混料罐转动连接,所述齿圈套设在连通管外壁,所述齿轮与齿圈啮合。通过转动齿轮带动齿圈转动来使连通管转动,便于操作。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出料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驱动电机,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分别位于开口两端,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齿轮连接。当开口不再出料时,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从而通过齿轮和齿圈带动连通管转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混料罐外壁设有出料杆,所述出料杆穿过连通管下部。当连通管向下移动时,出料杆与连通管产生相对移动,相当于出料杆向上移动,将堵塞的材料捅开,便于出料。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料杆一端设有尖端。便于捅开堵塞的保温材料,方便出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出料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混料罐2、传动带3、弹性层4、搅拌电机5、接料仓6、第一搅拌杆7、第二搅拌杆8、第三搅拌杆9、转轴10、连通管11、齿圈12、红外线发射器13、开口14、红外线接收器15、齿轮1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及图2所示:保温材料混合出料装置,包括机架1、混料罐2和连通管11,混料罐2横截面呈圆形,混料罐2侧部设有开口14,开口14处设有盖子,开口14处设有螺纹;混料罐2与机架1转动连接,机架1上设有搅拌电机5和转轴10,搅拌电机5通过传送带驱动转轴10转动。转轴10穿过混料罐2,转轴10内设有多个搅拌部,搅拌部包括第一搅拌杆7、第二搅拌杆8和第三搅拌杆9,第一搅拌杆7一端与转轴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杆8一端铰接,第二搅拌杆8另一端与第三搅拌杆9一端铰接;混料罐2内设有弹性层4,弹性层4开有通孔,通孔一端与连通管11连通,连通管11周向设有螺纹,连通管11与开口14螺纹连接,连通管上部侧壁设有泄压阀。机架1下方设有接料仓6。在混料罐2上设有出料杆,出料杆一端设有尖端且穿过连通管11下部。其操作步骤如下:(1)配料:称取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材料:硅酸盐水泥30-40份、煤粉灰7-10份、氧化钙6-10份、硅酸铝棉5-8份,膨润土1-2份,熟胶粉1-2份、纤维素1份、发泡剂2-5份,阻燃剂3-7份;(2)加料:转动混料罐,使开口朝上,打开盖子,将步骤(1)中称取的原材料放入混料罐中并盖合盖子;(3)混料:启动电机,控制电机转速为250-350r/min,搅拌30-50min;(4)出料:在出料过程中若发现有堵塞现象即转动连通管。本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红外线发射器13、红外线接收器15和驱动电机,红外线发射器13、红外线接收器15分别位于开口14两端,红外线发射器13、红外线接收器15和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齿轮16连接。当开口不再出料时,红外线接收器15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从而通过齿轮16和齿圈12带动连通管11转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其中控制器为S7-300PLC控制器,红外线发射器为PT2262-IRPT2272-L45mm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线接收器15为TSAL6200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混合出料装置进行出料,混合出料装置包括机架、混料罐和连通管,所述混料罐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混料罐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盖子,所述开口处设有螺纹;所述混料罐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设有搅拌电机和转轴,所述转轴由搅拌电机驱动,所述转轴穿过混料罐,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搅拌杆另一端与第三搅拌杆一端铰接;所述混料罐内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一端与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周向设有螺纹,所述连通管与开口螺纹连接,所述连通管上部侧壁设有泄压阀;所述混料罐下方设有接料仓;其步骤如下:(1)配料:称取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材料:硅酸盐水泥30‑40份、煤粉灰7‑10份、氧化钙6‑10份、硅酸铝棉5‑8份,膨润土1‑2份,熟胶粉1‑2份、纤维素1份、发泡剂2‑5份,阻燃剂3‑7份;(2)加料:转动混料罐,使开口朝上,打开盖子,将步骤(1)中称取的原材料放入混料罐中并盖合盖子;(3)混料:启动电机,控制电机转速为250‑350r/min,搅拌30‑50min;(4)出料:在出料过程中若发现有堵塞现象即转动连通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材料混合出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混合出料装置进行出料,混合出料装置包括机架、混料罐和连通管,所述混料罐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混料罐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盖子,所述开口处设有螺纹;所述混料罐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设有搅拌电机和转轴,所述转轴由搅拌电机驱动,所述转轴穿过混料罐,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搅拌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搅拌杆另一端与第三搅拌杆一端铰接;所述混料罐内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一端与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周向设有螺纹,所述连通管与开口螺纹连接,所述连通管上部侧壁设有泄压阀;所述混料罐下方设有接料仓;其步骤如下:(1)配料:称取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材料:硅酸盐水泥30-40份、煤粉灰7-10份、氧化钙6-10份、硅酸铝棉5-8份,膨润土1-2份,熟胶粉1-2份、纤维素1份、发泡剂2-5份,阻燃剂3-7份;(2)加料:转动混料罐,使开口朝上,打开盖子,将步骤(1)中称取的原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得晴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