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253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表,包括表体和表带,手表还包括设置在表带上的静电消除装置,静电消除装置包括:导电后壳,导电后壳的正面具有开口,导电后壳上设置有与表带连接的连接结构;前盖,前盖盖合在导电后壳的开口上,并与导电后壳形成容纳腔,且容纳腔中填充离子交换剂;金属针,金属针设置在容纳腔中,并对应前盖上的针孔设置;电阻,电阻的第一端与导电后壳连接,电阻的第二端与金属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表带上设置静电消除装置,并且在静电消除装置容纳腔中设置离子交换剂和金属针,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静电消除装置设置在表带上,不占用手表空间,同时也避免了放电有可能导致的电子元件击穿的风险。

Wrist Watc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ch, including a watch body and a watch band. The watch also includes an electrostatic eliminator set on a strap. The electrostatic eliminator includes a conductive rear shell, a front shell with an opening on the front, and a connection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the strap on the conducting shell;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front cover cover are open to the conducting shell. On the mouth, a holding chamber is formed with the conducting rear shell, and an ion exchange agent is filled in the chamber; a metal needle is set in the chamber and corresponds to the pinhole on the front cover; the resistance, the first end of the resistan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cting shell,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resistan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tal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sets up an electrostatic eliminator on the strap and sets an ion exchange agent and a metal needle in the holding chamber of the electrostatic eliminato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static electricity. Moreover, the electrostatic elimina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et on the watch belt, and does not occupy the space of the watch,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avoids the risk of the electrical element breakdown that may be caused by the dis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表
本技术涉及手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表。
技术介绍
静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天气干燥、日常摩擦等都会使人体带上静电,当接触他人或金属导电体时就会出现放电现象,人体会有触电的针刺感。除此之外,静电对人体健康也具有负面影响,静电可以改变人体固有的电位差,对人的脏器,尤其是心脏,产生不良影响,静电还会导致心率异常或心脏早搏,也有可能改变脑电流的流向,影响神经系统,并且会使人感到疲惫、烦躁、焦虑等。目前市场上的防静电产品一般为工业生产车间中使用,其体积大、功能单一、美观性差,而且很多还带有接地导线,并不适合日常生活中佩戴使用。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种方便日常佩戴的防静电手表,该手表的表体内部设有静电释放模块,以此来实现人体日常的防静电功能。但是由于静电释放模块设计于手表内部,静电收集及释放过程中有造成表内电子元件击穿损坏的风险。另外,由于手表体积较小,表体内部零部件较多,堆叠紧凑,尤其是目前的智能手表,都在尽量做小做薄,若在手表内部增加静电释放模块势必会牺牲内部空间,影响手表本体功能的使用。而且当除静电模块出现故障时,需拆卸整个表体,维修麻烦,且维修过程也会影响手表基本功能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消除静电的手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表体和表带,手表还包括设置在表带上的静电消除装置,静电消除装置包括:导电后壳,导电后壳的正面具有开口,导电后壳上设置有与表带连接的连接结构;前盖,前盖盖合在导电后壳的开口上,并与导电后壳形成容纳腔,且容纳腔中填充离子交换剂;金属针,金属针设置在容纳腔中,并对应前盖上的针孔设置;电阻,电阻的第一端与导电后壳连接,电阻的第二端与金属针连接。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导电后壳并用于穿设表带的穿孔。进一步地,穿孔为两个,两个穿孔分别位于导电后壳的两端,导电后壳呈弧状。进一步地,导电后壳上还设有安装板条,安装板条的第一端与导电后壳转动连接,安装板条的第二端与导电后壳可拆卸地卡接,且安装板条的第二端与导电后壳卡接时,安装板条与导电后壳之间形成穿孔。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固定夹或者环状绑带。进一步地,穿孔呈扁平状,表带上设置与所述穿孔配合防滑凸起。进一步地,导电后壳上具有电阻固定槽,电阻固定在电阻固定槽中。进一步地,电阻固定槽的两端设置有电阻导线避让缺口。进一步地,前盖上具有与针孔对应的金属针固定槽,金属针固定在金属针固定槽中,且金属针的针尖位于针孔中。进一步地,电阻为1MΩ。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手表,通过在表带上设置静电消除装置,并且在静电消除装置容纳腔中设置离子交换剂和金属针,通过离子交换剂对导电后壳收集的静电中和,达到静电宣泄的效果;当离子交换剂中和不能完全静电消除时,通过金属针尖端向外部空气释放静电荷,有效排除静电,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而且本技术的静电消除装置设置在表带上,不占用手表空间,同时也避免了放电有可能导致的电子元件击穿的风险。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手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静电消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静电消除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表体1和表带2,手表还包括设置在表带2上的静电消除装置3,静电消除装置3包括:导电后壳31,导电后壳31的正面具有开口,导电后壳31上设置有与表带2连接的连接结构;前盖34,前盖34盖合在导电后壳31的开口上,并与导电后壳31形成容纳腔,且容纳腔中填充离子交换剂;金属针33,金属针33设置在容纳腔中,并对应前盖34上的针孔37设置;电阻32,电阻32的第一端与导电后壳31连接,电阻32的第二端与金属针33连接。本技术通过将静电消除装置3设置在表体1外的表带2上,并通过导电后壳31收集静电,解决了日常生活中人体防静电的问题。由于静电消除装置3设置于表体1外,消除了放电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的电子元件击穿的风险,使得静电收集释放过程更安全;而且将静电消除装置3设置于表带2上,不占用表体1内部空间,并合理利用了表带2的空间,增加了表带2的使用功能。另外,当静电消除装置3出现问题时只需将其单独摘除拆卸与维修,不影响手表用户对手表本体的佩戴与使用,增强了手表使用的灵活性;而且静电消除装置3为模块化整体设计,安装拆卸方便,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防静电功能,增强了用户体验。手表在正常佩戴时,人体内的静电荷在电位差下传递至导电后壳31,静电消除装置3内置的离子交换剂可提供与静电荷等量的异性电荷,对导电后壳31收集的静电荷予以中和,达成静电宣泄的效果。当人体内静电荷达到一定值或因触碰高静电源而瞬间导入大量静电荷,导致离子中和不及完成时,可由金属针33尖端向外部空气释放静电荷,有效排除静电,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另外,金属针33还具有电位归零的功能,只需将金属针33接地即可。也即利用电位差,实现人体内静电的收集;运用离子中和、“电晕放电”效应和“尖端放电”原理,实现静电的宣泄与释放,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连接结构为设置在导电后壳31并用于穿设表带2的穿孔35,佩戴时,将表带2穿设在穿孔35中,使导电后壳31与人体皮肤接触,从而收集静电荷。优选地,穿孔35为两个,两个穿孔35分别位于导电后壳31的两端,从而有效固定的静电消除装置3。根据需要,穿孔35一般设置为与表带2形状像配合的扁平状。另外,可以在表带2上设置与穿孔35配合防滑凸起,形成一定的卡合,从而防止静电消除装置3随意晃动。另外。优选地,导电后壳上还设有安装板条,安装板条的第一端与导电后壳转动连接,安装板条的第二端与导电后壳可拆卸地卡接,且安装板条的第二端与导电后壳卡接时,安装板条与导电后壳之间形成穿孔,即通过设置卡接的安装板条,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静电消除装置。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也可以为固定夹或者环状绑带。优选地,导电后壳31呈弧状,从而与手腕的弧度贴合,使得佩戴更舒适。结合图2和图3所示,导电后壳31上具有电阻固定槽36,电阻32固定在电阻固定槽36中,从而保证电阻32的可靠固定,电阻32的一端与导电后壳31内表面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金属针33下部焊接固定。电阻32的阻值为1M欧姆,在静电释放时起到限流保护作用。优选地,电阻固定槽36的两端设置有电阻导线避让缺口,电阻32连接后,导线位于该避让缺口中,方便走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阻32具有限位作用。前盖34上具有与针孔37对应的金属针固定槽,金属针33固定在金属针固定槽中,且金属针33的针尖从针孔37中探出于外部,从而达到对外尖端放电的效果。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手表,通过在表带2上设置静电消除装置3,并且在静电消除装置3容纳腔中设置离子交换剂和金属针33,通过离子交换剂对导电后壳31收集的静电中和,达到静电宣泄的效果;当离子交换剂中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表,包括表体和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上的静电消除装置,所述静电消除装置包括:导电后壳,所述导电后壳的正面具有开口,所述导电后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表带连接的连接结构;前盖,所述前盖盖合在所述导电后壳的开口上,并与导电后壳形成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中填充离子交换剂;金属针,所述金属针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对应所述前盖上的针孔设置;电阻,所述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后壳连接,所述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表,包括表体和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表带上的静电消除装置,所述静电消除装置包括:导电后壳,所述导电后壳的正面具有开口,所述导电后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表带连接的连接结构;前盖,所述前盖盖合在所述导电后壳的开口上,并与导电后壳形成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中填充离子交换剂;金属针,所述金属针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对应所述前盖上的针孔设置;电阻,所述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后壳连接,所述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导电后壳并用于穿设所述表带的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为两个,两个所述穿孔分别位于所述导电后壳的两端,所述导电后壳呈弧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后壳上还设有安装板条,所述安装板条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凯博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