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件、表带结构和智能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249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表带扣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扣件、表带结构和智能手表。扣件包括扣件本体,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带部,所述穿带部具有穿带孔;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还设置有凸扣,所述凸扣位于两个所述穿带部之间;所述凸扣的前端具有倒扣部,所述倒扣部的表面呈曲面状。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和上述扣件本体。智能手表包括表盘和上述表带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扣件、表带结构和智能手表,其连接可靠性佳,表带不易松脱,可以避免表扣易挣脱而导致手表丢失,且不易刮伤用户,安全可靠性。

A kind of fastener, strap structure and smart Watch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field of strap fastening technology, and discloses a fastener, a watchband structure and a smart watch. The fastener includes a fastener body. One side of the fasten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elt perforated section with at least two intervals, and the belt has a belt perforate; the body of the fastene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nvex buckle between the two worn bands; the front end of the buckle is provided with a buckle part, and the surface of the buckle portion is shown on the surface of the buckle. Curved surface. The strap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watch band, a second watch strap and the fastener body. The smart watch includes the dial and the above strap structure. A kind of fastener, strap structure and intelligent watch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with good reliability, not easy to loose the strap, can avoid the loss of the table buckle easily and cause the loss of the watch, and it is not easy to scrape the user, and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件、表带结构和智能手表
本技术属于表带扣合
,尤其涉及一种扣件、表带结构和智能手表。
技术介绍
在如今的传统手表中,表扣的设计存在容易挣脱的现象,而且活动的细长金属针扣易划伤用户,对用户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儿童使用时易划伤其稚嫩的肌肤,安全可靠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扣件、表带结构和智能手表,其安全可靠性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扣件,包括扣件本体,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带部,所述穿带部具有穿带孔;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还设置有凸扣,所述凸扣位于两个所述穿带部之间;所述凸扣的前端具有倒扣部,所述倒扣部的表面呈曲面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扣件本体和第二表带,所述扣件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所述第二表带设置有多个表扣孔;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带部,所述穿带部具有用于供所述第二表带穿过的穿带孔;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穿入所述表扣孔的凸扣,所述凸扣位于两个所述穿带部之间;所述凸扣的前端具有倒扣部,所述倒扣部的表面呈曲面状。可选地,所述扣件本体呈弧形。可选地,所述扣件本体为金属件。可选地,所述凸扣的后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于所述扣件本体的正面。可选地,两个所述穿带部分别靠近于所述扣件本体的两端。可选地,所述倒扣部呈蘑菇状。可选地,所述第一表带还滑动套设有活动扣环。可选地,所述扣件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表带的连接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盘,还包括上述的一种表带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扣件、表带结构和智能手表,其连接可靠性佳,表带不易松脱,可以预防表扣易挣脱而导致手表丢失,且不易刮伤用户,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局部分解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件,包括扣件本体1,扣件本体1可为金属件或塑胶件、陶瓷件等。扣件本体1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带部11,穿带部11具有可以供表带穿过的穿带孔111,即表带可以依次穿过各穿带孔111;扣件本体1的一面还固定设置有凸扣12,凸扣12位于两个穿带部11之间;凸扣12的前端具有倒扣部121,倒扣部121的上表面呈曲面状,以避免划伤用户。使用时,表带可依次穿过各穿带部11的穿带孔111,并由凸扣12穿过表带上的孔眼,倒扣部121可以使表带可靠连接于扣件本体1,且倒扣部121的两侧的穿带孔111可以进一步限制表带松脱,表带不易松脱,可以预防表扣易挣脱而导致手表丢失,无需设置细长锐利的针扣,不易划伤用户的肌肤,安全可靠性佳。具体应用中,倒扣部121的前端可以呈蘑菇状,其扣合可靠佳且外表圆润,易于使表扣孔从倒扣部121套入凸扣12。具体应用中,扣件本体1可以呈弧形,以与用户手腕等佩戴部位贴合。扣件本体1、穿带部11的边角可以设置有圆角或由曲面过渡,整个扣件本体1外形圆润,无尖利部位,避免划伤用户。具体应用中,凸扣12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且位于两个相邻的穿带部11的中间。本实施例,穿带部11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扣件本体1的两端,倒扣部121一体成型于扣件本体1的中央。在另一实施例中,穿带部11也可以设置有三个,相应地,凸扣12可以设置有两个。当然,穿带部11也可以设置有三个以上,凸扣12的数量可以比穿带部11的数量少一个。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21、第二表带22和上述的扣件本体1。扣件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表带21,第二表带22设置有多个表扣孔221,第一表带21和第二表带22可以分别连接于表盘的两侧;扣件本体1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带部11,穿带部11具有用于供第二表带22穿过的穿带孔111;扣件本体1的一面还设置有用于穿入表扣孔221的凸扣12,凸扣12位于两个穿带部11之间;凸扣12的前端具有倒扣部121,倒扣部121的上表面呈曲面状(例如球面状),以避免划伤用户。使用时,第二表带22的前端可依次穿过各穿带部11的穿带孔111,第二表带22上的表扣孔221从倒扣部121前端套于凸扣12,如图4所示,倒扣部121可以使第二表带22可靠连接于扣件本体1,且倒扣部121的两侧的穿带孔111可以进一步限制第二表带22松脱,第一表带21和第二表带22可以可靠地连接,且安全可靠性佳。具体应用中,扣件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表带21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可为连接槽、连接孔或连接轴等。连接结构位于扣件本体1的一端的可选地,扣件本体1可以呈弧形,以与用户的手腕适配。可选地,扣件本体1可为金属件或塑胶件、陶瓷件等。可选地,第一表带21和第二表带22可以为硅胶表带或皮质表带等。可选地,凸扣12的后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于扣件本体1的正面。可选地,两个穿带部11分别靠近于扣件本体1的两端,穿带部11也可以设置有三个,相应地,凸扣12可以设置有两个。当然,穿带部11也可以设置有三个以上,凸扣12的数量可以比穿带部11的数量少一个。可选地,倒扣部121可呈蘑菇状,倒扣部121的上端呈可以呈弧面状或球面状。可选地,第一表带21还滑动套设有活动扣环3,穿过穿带孔111的第二表带22的前端可以套于活动扣环3,以避免第二表带22前端翘起。活动扣环3可以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可选地,倒扣部121的前端可以设置有荧光材料层,以便于在低光环境中扣合表带。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表带结构的扣合方法,用于扣合上述的一种表带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表扣孔221的第二表带22依次穿过扣件本体1上两个间隔设置的表带孔;将第二表带22上的其中一个表扣孔221对准于扣件本体1的凸扣12,按压第二表带22,使表扣孔221越过倒扣部121前端的倒扣部121,并使第二表带22贴合于扣件本体1和第一表带21。倒扣部121可以使第二表带22可靠连接于扣件本体1,且倒扣部121的两侧的穿带孔111可以进一步限制第二表带22松脱,如图4所示,第一表带21和第二表带22可以可靠地连接,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扣件、表带结构和智能手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扣件本体,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带部,所述穿带部具有穿带孔;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还设置有凸扣,所述凸扣位于两个所述穿带部之间;所述凸扣的前端具有倒扣部,所述倒扣部的表面呈曲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扣件本体,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带部,所述穿带部具有穿带孔;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还设置有凸扣,所述凸扣位于两个所述穿带部之间;所述凸扣的前端具有倒扣部,所述倒扣部的表面呈曲面状。2.一种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表带、扣件本体和第二表带,所述扣件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所述第二表带设置有多个表扣孔;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穿带部,所述穿带部具有用于供所述第二表带穿过的穿带孔;所述扣件本体的一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穿入所述表扣孔的凸扣,所述凸扣位于两个所述穿带部之间;所述凸扣的前端具有倒扣部,所述倒扣部的表面呈曲面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带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