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墙式功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702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墙式功放机,包括:后壳,用于嵌入墙体,后壳的内部形成有由前向后凹陷的腔室;面板,组装于后壳的前端面,面板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隔板,设置于后壳内,风道隔板包括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第一隔离部与腔室的壁面之间形成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隔离部与腔室的壁面之间形成与出风口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一端与第二风道一端相互隔离,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风道的另一端分别与腔室连通;风扇,设置于腔室内;冷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并在风扇的抽吸作用下进入腔室与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再经由第二风道从出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腔室内进行整体散热,保证各部件以及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墙式功放机
本技术涉及功放机
,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嵌墙式功放机。
技术介绍
嵌墙式功放一体机在工作运行的时候,功放部分以及电源部分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长期运行会使得整机内部腔体升温。这种嵌墙式结构的工作运行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而市面上同类型的功放都采用的是极其简单的外露结构件热传导方式散热,其热量无法有效的传导与释放,散热率不高,会使其内部造成芯片温度过高,致整机死机重启,或者烧坏。现有一些功放散热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1521057220.4中国技术专利中的功放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功放主板和调音板;所述功放主板上设有三个音频功放IC,音频功放IC的背面紧贴在散热器上。通过将功放主板与调音板分开,功放主板的主要热源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但这种散热装置只针对某些发热较高器件的散热,对于腔体内的整体散热没用,且在封闭环境下反而会将热量传导给其他器件,影响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嵌墙式功放机,以解决现有功放散热装置无法对腔体内散热导致影响其他部件甚至整机使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嵌墙式功放机,包括:后壳,用于嵌入墙体,后壳的内部形成有由前向后凹陷的腔室;面板,组装于后壳的前端,面板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隔板,设置于后壳内,风道隔板包括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第一隔离部与腔室的壁面之间形成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隔离部与腔室的壁面之间形成与出风口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一端与第二风道一端相互隔离,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风道的另一端分别与腔室连通;风扇,设置于腔室内;冷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并在风扇的抽吸作用下进入腔室与腔室内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经由第二风道从出风口排出。进一步地,腔室的壁面包括依序连接的顶壁、左壁、底壁和右壁;风道隔板还包括自第一隔离部弯折延伸的第三隔离部、以及自第二隔离部弯折延伸的第四隔离部,第三隔离部与第四隔离部相对设置,第一隔离部与底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二隔离部与底壁之间形成第二风道,第三隔离部与右壁之间形成与第一风道相连的第三风道,第四隔离部与左壁之间形成与第二风道相连的第四风道,第三风道与第四风道之间由腔室衔接。进一步地,风道隔板还包括与后壳固定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自第三隔离部的前端向外侧延伸并固定于前端面。可选地,风道隔板还包括与风扇固定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自第四隔离部向后延伸并固定于风扇前端的配合部。进一步可选地,第二固定部与配合部为相互卡固配合的凹槽与凸块。进一步地,风扇靠近左壁,且风扇的出风端正对第四风道。进一步地,嵌墙式功放一体机还包括设置于腔室内的电源板以及位于电源板前方的电源隔板,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部夹设于电源板与底壁之间,电源隔板向后延伸有与风扇的轮廓匹配的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对风扇进行向后以及向下的限位。进一步地,第一隔离部包括正对进风口设置并向后延伸的第一水平部、自第一水平部上与第三隔离部相对的一端朝底壁延伸并抵接于底壁的第一竖直部;第二隔离部包括正对出风口设置并向后延伸的第二水平部、自第二水平部与第四隔离部相对的一端朝底壁延伸并抵接于底壁的第二竖直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底壁位置处相互隔离。可选地,进风口和出风口对称设置于面板的下侧壁。可选地,第一隔离部与第二隔离部相互分离设置。本技术通过在腔室内设置风道隔板将腔室内隔离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配合风扇,可使得冷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并在风扇的抽吸作用下进入腔室与腔室内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经由第二风道从出风口排出,形成一个快速稳定的冷热空气交换过程,冷空气在腔室内按照设计路径和方向流动,能够对腔室内进行整体散热,有利于封闭环境下尤其是嵌墙式功放一体机的使用,保证各部件以及整机的使用寿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嵌墙式功放机的分解后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风道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嵌墙式功放机在去除部分结构后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风道隔板与风扇配合散热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5是图3中结构的仰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后壳;10、腔室;11、前端面;12、顶壁;13、左壁;14、底壁;15、右壁;2、面板;20、下侧壁;21、进风口;22、出风口;3、风道隔板;31、第一隔离部;310、第一水平部;311、第一竖直部;312、第一垫块;313、第一支撑部;32、第二隔离部;320、第二水平部;321、第二竖直部;322、第二垫块;323、第二支撑部;33、第三隔离部;34、第四隔离部;35、第一固定部;36、第二固定部;4、风扇;40、配合部;5、电源板;6、电源隔板;60、限位部;7、暗盒;70、安装挂件;8、功放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嵌墙式功放机,包括:后壳1,用于嵌入墙体,后壳1的内部形成有由前向后凹陷的腔室10;面板2,组装于后壳1的前端,面板2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风道隔板3,设置于后壳1内,风道隔板3包括第一隔离部31和第二隔离部32,第一隔离部31与腔室10的壁面之间形成与进风口21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隔离部32与腔室10的壁面之间形成与出风口22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一端与第二风道一端相互隔离,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风道的另一端分别与腔室10连通;风扇4,设置于腔室10内。如图4中箭头所示,冷空气由进风口21进入第一风道,并在风扇4的抽吸作用下进入腔室10与腔室10内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经由第二风道从出风口22排出。本技术通过在腔室10内设置风道隔板3将腔室10内隔离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配合风扇4,可使得冷空气由进风口21进入第一风道,并在风扇4的抽吸作用下进入腔室10与腔室10内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经由第二风道从出风口22排出,形成一个快速稳定的冷热空气交换过程,冷空气在腔室10内按照设计路径和方向流动,能够对腔室10内进行整体散热,有利于封闭环境下尤其是嵌墙式功放一体机的使用,保证各部件以及整机的使用寿命。如图1中,本技术的嵌墙式功放一体机还包括暗盒7,后壳1的腔室10部分通过安装挂件70固定收容于暗盒7内,并最终通过暗盒7嵌入墙体。本优选实施例中,腔室10的壁面包括依序连接的顶壁12、左壁13、底壁14和右壁15。风道隔板3还包括自第一隔离部31弯折延伸的第三隔离部33、以及自第二隔离部32弯折延伸的第四隔离部34,第三隔离部33与第四隔离部34相对设置。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部31与第二隔离部32相互分离设置。具体地,第一隔离部31与底壁14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二隔离部32与底壁14之间形成第二风道。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嵌墙式功放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墙式功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1),用于嵌入墙体,所述后壳(1)的内部形成有由前向后凹陷的腔室(10);面板(2),组装于所述后壳(1)的前端,所述面板(2)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风道隔板(3),设置于所述后壳(1)内,所述风道隔板(3)包括第一隔离部(31)和第二隔离部(32),所述第一隔离部(31)与所述腔室(10)的壁面之间形成与所述进风口(21)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隔离部(32)与所述腔室(10)的壁面之间形成与所述出风口(22)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一端相互隔离,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腔室(10)连通;风扇(4),设置于所述腔室(10)内;冷空气由所述进风口(21)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并在所述风扇(4)的抽吸作用下进入所述腔室(10)与腔室(10)内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经由所述第二风道从所述出风口(22)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墙式功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1),用于嵌入墙体,所述后壳(1)的内部形成有由前向后凹陷的腔室(10);面板(2),组装于所述后壳(1)的前端,所述面板(2)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风道隔板(3),设置于所述后壳(1)内,所述风道隔板(3)包括第一隔离部(31)和第二隔离部(32),所述第一隔离部(31)与所述腔室(10)的壁面之间形成与所述进风口(21)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隔离部(32)与所述腔室(10)的壁面之间形成与所述出风口(22)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一端相互隔离,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腔室(10)连通;风扇(4),设置于所述腔室(10)内;冷空气由所述进风口(21)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并在所述风扇(4)的抽吸作用下进入所述腔室(10)与腔室(10)内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经由所述第二风道从所述出风口(22)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墙式功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0)的所述壁面包括依序连接的顶壁(12)、左壁(13)、底壁(14)和右壁(15);所述风道隔板(3)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隔离部(31)弯折延伸的第三隔离部(33)、以及自所述第二隔离部(32)弯折延伸的第四隔离部(34),所述第三隔离部(33)与所述第四隔离部(3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离部(31)与所述底壁(14)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隔离部(32)与所述底壁(14)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隔离部(33)与所述右壁(15)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的第三风道,所述第四隔离部(34)与所述左壁(13)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的第四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之间由所述腔室(10)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墙式功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隔板(3)还包括与所述后壳(1)固定的第一固定部(35),所述第一固定部(35)自所述第三隔离部(33)的前端向外侧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后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小钧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联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