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47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窗帘,包括:横梁;第一滚杠,所述第一滚杠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横梁上且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卡接;拉动机构,所述拉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滚杠相连以拉动所述第一滚杠旋转;底梁,所述底梁设在所述第一滚杠下方;第二滚杠,所述第二滚杠设在所述底梁上且所述第二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梁卡接;帘布,所述帘布设在所述第一滚杠和所述第二滚杠上且由所述第一滚杠带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窗帘,利用第一滚杠和横梁卡接的结构,以及第二滚杠和底梁卡接的结构,不需要使用螺钉等装配零件即可实现装配,不仅装配效率高,而且造型美观,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帘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帘。
技术介绍
现有的窗帘一般包括横梁、底梁、帘布和拉绳等结构,在将横梁和底梁进行装配时需要使用多颗螺钉,不仅装配效率低,而且维修更换不方便,并且影响了整个窗帘的外观。同时,现有的帘布在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涂覆化学物质,窗帘的拉绳无防护装置,儿童等在随意拉动拉绳的过程中,容易接触到帘布上的化学物质,而且拉绳容易出现绞死的情况,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窗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帘,包括:横梁;第一滚杠,所述第一滚杠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横梁上且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卡接;拉动机构,所述拉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滚杠相连以拉动所述第一滚杠旋转;底梁,所述底梁设在所述第一滚杠下方;第二滚杠,所述第二滚杠设在所述底梁上且所述第二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梁卡接;帘布,所述帘布设在所述第一滚杠和所述第二滚杠上且由所述第一滚杠带动。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两个上端盖,两个所述上端盖分别设在所述横梁本体的左右两端且分别与所述横梁本体卡接,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端盖卡接。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本体的截面形成为L形,所述横梁本体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上端盖大致形成为矩形,每个所述上端盖分别与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的一端卡接。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上端盖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凸柱,所述第一滚杠形成为中空管体,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凸柱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塞,所述第一端塞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滚杠内且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上凸柱插接在所述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底梁包括:底梁本体,所述底梁本体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两个下端盖,两个所述下端盖分别设在所述底梁本体的左右两端且分别与所述底梁本体卡接,所述第二滚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端盖卡接。进一步地,所述底梁本体的截面大致形成为开口向上的U形且所述底梁本体的开口的尺寸小于下部容纳腔的尺寸,所述第二滚杠插接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两端伸出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下端盖卡接。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下端盖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下凸柱,所述第二滚杠形成为中空管体,所述第二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凸柱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杠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端塞,所述第二端塞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滚杠内且另一端设有插接孔,所述下凸柱插接在所述插接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拉动机构包括:收卷器,所述收卷器与所述第一滚杠同轴地设在所述第一滚杠上且可带动所述第一滚杠同步转动;拉绳,所述拉绳的上端与所述收卷器相连以拉动所述收卷器绕其轴线转动,所述拉绳的下端自然下垂;所述窗帘还包括:安全锁夹,所述安全锁夹与所述拉绳的下端相连且可拆卸地夹持在所述帘布或所述横梁上。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帘,通过采用第一滚杠和横梁相互卡接的结构,以及第二滚杠与底梁相互卡接的结构,不需要使用螺钉等装配零件即可实现窗帘装配,从而保证了窗帘的美观性。同时在拉绳的下端设有安全锁夹,安全锁夹可以可拆卸地夹持在帘布或横梁上,不仅防止了拉绳绞死的情况,而且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帘的爆炸图。附图标记:窗帘100;横梁10;横梁本体11;上端盖12;横板13;竖板14;上凸柱15;第一滚杠20;第一端塞21;通孔22;拉动机构30;收卷器31;拉绳32;安全锁夹34;底梁40;底梁本体41;下端盖42;下凸柱43;第二滚杠50;第二端塞51;插接孔52;帘布60;遮光部61;透光部6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帘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帘100包括横梁10、第一滚杠20、拉动机构30、底梁40、第二滚杠50和帘布60。具体而言,第一滚杠20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横梁10上且第一滚杠20的两端分别与横梁10卡接,拉动机构30与第一滚杠20相连以拉动第一滚杠20旋转,底梁40设在第一滚杠20下方,第二滚杠50设在底梁40上且第二滚杠50的两端分别与底梁40卡接,帘布60设在第一滚杠20和第二滚杠50上且由第一滚杠20带动。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窗帘100,主要包括横梁10、第一滚杠20、拉动机构30、底梁40、第二滚杠50和帘布60,横梁10安装在墙壁或其他安装架上,横梁10下方设有底梁40。横梁10上设有第一滚杠20,且第一滚杠20的两端分别与横梁10相互卡接配合。底梁40上设有第二滚杠50,且第二滚杠50的两端分别与底梁40相互卡接配合。帘布60设在第一滚杠20和第二滚杠50之间,且最高端与第一滚杠20相连,最低端和第二滚杠50相连,第二滚杠50和底梁40使帘布60处于自然下垂的状态。第一滚杠20可以围绕其轴线进行转动,拉动机构30与第一滚杠20相连且拉动第一滚杠20进行旋转,第一滚杠20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收起或放出帘布60。需要说明的是,帘布60可以是单层帘布,也可以是双层帘布。当帘布60是单层帘布时,拉动机构30通过第一滚杠20带动帘布60收起或放出,改变遮光效果。在本申请中,将以双层帘布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帘布60上设有相间设置的遮光部61和透光部62,其中,遮光部61和透光部62相互平行设置,遮光部61形成为遮光件,可以起到遮光作用,透光部62形成为透光件,可以起到透光作用。帘布60呈“U”形固定在第一滚杠20和第二滚杠50之间,这样帘布60形成为前帘布和后帘布,拉动机构30带动第一滚杠20正、反旋转,卷收帘布60,使前帘布和后帘布的遮光部61和透光部62依次在相互重叠和相互错位状态中转变。当前帘布和后帘布的遮光部61和透光部62完全重叠时,帘布60透出的光线最暗,当前帘布和后帘布的遮光部61和透光部62完全错开时,帘布60透出的光线最亮。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窗帘100,通过采用第一滚杠20与横梁10相互卡接配合,第二滚杠50与底梁40相互卡接配合,不需要使用螺钉等装配零件即可实现窗帘100装配,保证了窗帘的美观性。而且,采用拉动机构30带动第一滚杠20转动,使帘布60卷起或放下,进而便于调节帘布60的遮光效果,使用方便,操作便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横梁10包括:横梁本体11和上端盖12。具体地,横梁本体11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上端盖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横梁本体11的左右两端,两个上端盖12分别与横梁本体11卡接,第一滚杠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端盖12卡接。也就是说,第一滚杠20的两端通过上端盖12与横梁本体11相连,不需要螺钉等装配零件即可实现第一滚杠20与横梁10之间的装配,装配效率高。进一步,横梁本体11的截面形成为L形。具体地,横梁本体11包括横板13和竖板14,上端盖12大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窗帘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第一滚杠,所述第一滚杠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横梁上且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卡接;拉动机构,所述拉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滚杠相连以拉动所述第一滚杠旋转;底梁,所述底梁设在所述第一滚杠下方;第二滚杠,所述第二滚杠设在所述底梁上且所述第二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梁卡接;帘布,所述帘布设在所述第一滚杠和所述第二滚杠上且由所述第一滚杠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第一滚杠,所述第一滚杠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横梁上且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卡接;拉动机构,所述拉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滚杠相连以拉动所述第一滚杠旋转;底梁,所述底梁设在所述第一滚杠下方;第二滚杠,所述第二滚杠设在所述底梁上且所述第二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梁卡接;帘布,所述帘布设在所述第一滚杠和所述第二滚杠上且由所述第一滚杠带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两个上端盖,两个所述上端盖分别设在所述横梁本体的左右两端且分别与所述横梁本体卡接,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端盖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截面形成为L形,所述横梁本体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上端盖形成为矩形,每个所述上端盖分别与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的一端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端盖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凸柱,所述第一滚杠形成为中空管体,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凸柱插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杠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塞,所述第一端塞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滚杠内且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上凸柱插接在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