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576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侧框、与两个侧框连接的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上分别设有第一上模托板、第一下模托板、第二上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第一上模托板和第二上模托板上均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孔包括按照阵列式分布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第一下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上均设有若干按照阵列式分布的圆形定位柱和L形定位块,第一上模托板、第一下模托板、第二上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均设有折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占空间、使用方便。

A numerical control punch press di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frame for a CNC punch press and a frame. The frame comprises two vertical frames, a first cross frame, a second cross frame, a third cross frame and a fourth cross frame connected to the two side frames. The first transverse frame, the second cross frame, the third cross frame and the fourth cross fram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die bracket, and the first under the first. The mould bracket, second top die plate and second lower die bracket are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positioning holes on the first die bracket and the second upper die bracket. The positioning holes include a first positioning hole, a second positioning hole, a third positioning hole, and a fourth positioning hole according to the array type distribution. The first lower die bracket and the second mode bracket are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bases. The circular positioning column and L shaped positioning block are arranged in the array. The first die bracket, the first lower die bracket, the second upper die bracket and the second lower die bracket are all set up.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occupy space and is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
技术介绍
模具在数控冲床中被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产中,工人将大量模具存放于塑料置物盒内或木托盘上,不仅占用空间大,更使置物盒和木托盘上沾满润滑油,不易清洁。同时不利于操作人员快速拾取模具及分类摆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占空间、使用方便的数控冲床模具架。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侧框、与两个所述侧框连接的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所述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所述侧框、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均为方形,所述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上分别设有第一上模托板、第一下模托板、第二上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所述第一上模托板和第二上模托板上均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包括按照阵列式分布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第四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孔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下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上均设有若干按照阵列式分布的圆形定位柱和L形定位块,所述第一上模托板、第一下模托板、第二上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均设有折边。进一步的,所述侧框、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通过40mm的方管焊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模托板、第一下模托板、第二上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均采用2mm冷板折弯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数控冲床模具架的有益效果是:1.工艺简单,仅使用40mm方管作框架,2mm厚冷板作模具的托板,托板两边折边后置于框架上,无需二次焊接;2、可在模具的托板上贴标签,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拾取模具;3、所有待用模具集中摆放,减少了占用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框架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上模托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包括框架1,框架1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侧框11、与两个侧框11连接的第一横框12、第二横框13、第三横框14和第四横框15,第一横框12、第二横框13、第三横框14和第四横框15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侧框11、第一横框12、第二横框13、第三横框14和第四横框15均为方形。侧框11、第一横框12、第二横框13、第三横框14和第四横框1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框架1均通过40mm的方管焊接而成。第一横框12、第二横框13、第三横框14和第四横框15上分别设有第一上模托板3、第一下模托板4、第二上模托板5和第二下模托板6。第一上模托板3和第二上模托板5上均设有若干用于定位上模具的定位孔,定位孔包括按照阵列式分布的第一定位孔51、第二定位孔52、第三定位孔53和第四定位孔54,第二定位孔52、第一定位孔51、第四定位孔54和第三定位孔53的孔径依次增大。第一定位孔51按照三行六列的形式分布,第二定位孔52按照两行十列的形式分布,第三定位孔53按照一行两列的形式分布,第四定位孔54按照两行两列的形式分布。第一下模托板4和第二下模托板6上均设有若干用于定位下模具的按照阵列式分布的圆形定位柱61和L形定位块62。第一上模托板3、第一下模托板4、第二上模托板5和第二下模托板6均设有折边,第一上模托板3、第一下模托板4、第二上模托板5和第二下模托板6均采用2mm冷板折弯而成,第一上模托板3、第一下模托板4、第二上模托板5和第二下模托板6通过各自的折边分别置于第一横框12、第二横框13、第三横框14和第四横框15上,无需焊接,拆卸方便。本技术的优点包括:1.工艺简单,仅使用40mm方管作框架,2mm厚冷板作模具的托板,托板两边折边后置于框架上,无需二次焊接;2、可在模具的托板上贴标签,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拾取模具;3、所有待用模具集中摆放,减少了占用的空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侧框、与两个所述侧框连接的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所述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所述侧框、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均为方形,所述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上分别设有第一上模托板、第一下模托板、第二上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所述第一上模托板和第二上模托板上均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包括按照阵列式分布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第四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孔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下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上均设有若干按照阵列式分布的圆形定位柱和L形定位块,所述第一上模托板、第一下模托板、第二上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均设有折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冲床模具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侧框、与两个所述侧框连接的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所述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所述侧框、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均为方形,所述第一横框、第二横框、第三横框和第四横框上分别设有第一上模托板、第一下模托板、第二上模托板和第二下模托板,所述第一上模托板和第二上模托板上均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包括按照阵列式分布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华君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加勒智慧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