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3964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包括4块高级夹层卡、第一区域接口、第二区域接口、第三区域接口、E‑USB接口、以太网交换芯片、PCI‑E交换芯片、控制模块、电源模块、IPMC模块、Flash模块与内存模块,4块所述高级夹层卡分别连接以太网交换芯片与PCI‑E交换芯片,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与PCI‑E交换芯片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区域接口与第三区域接口均与以太网交换芯片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应用于不同情况下6槽的ATCA互联模型中,能够有效的缓解成本压力,对ATCA机箱的潜力实现充分的挖掘与应用,处理能力有效提高,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为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
技术介绍
ATCA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平台标准,标准化组织PICMG有着完整的定义,覆盖规格尺寸、电源供应、机箱管理、背板互联、系统冗余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参数。在ATCA刀片种类方面也定义了交换刀片和节点刀片,这种全球统一的标准,使网络通信业内第一次有了一个完整的平台标准,使各家主流的ATCA刀片供应商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这样对ATCA的用户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需要,选择合适的ATCA刀片;对ATCA刀片供应商来说,可以通过通用的刀片适配各种应用,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供应;对运营商来说,ATCA的通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都是运营商所期待的。还有一个面对整个领域都存在的共性:就是通过大量的使用可以大幅降低传统网络通信的各种设备的成本。不过在标准化的ATCA的使用中,内部刀片互联模型的固化带来一些问题,举例说明,在业类通常用的14槽位的ATCA平台,和6槽位的ATCA平台,都是有两个以上的专用的交换刀片槽位,剩下的就是节点槽位,在业内由于都是涉及高密度的网络处理,最终大部分ATCA都是部署在电信机房或者数据中心,因此系统每U的处理能力是衡量一个系统的核心指标。在14U/14槽的平台,去掉两个交换槽位,还有12个节点;在6U/6槽位的平台,去掉两个交换槽位,就只剩下4个节点槽位了,在单U的处理能力方面,考虑同样的刀片假设为1,在14槽的每U处理能力为12/14;在6槽就变成了4/6,这样的结果导致6槽的ATCA系统即使配置一样的处理刀片,其每U的处理能力远低于14槽,另外一个重要的现实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每个刀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除了面向核心节点,大多数应用场景,数量最大的网络边沿节点,其实采用4-6个处理节点就足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在于整个系统的成本开销的对比,14槽是12个节点来分摊机箱和两个交换刀片的成本;6槽则是4个节点来分摊机箱和两个交换的成本;这样导致6槽的应用场景其分摊成本开销巨大,所以在很多6槽的应用场景,用户不得不放弃冗余的架构,改用单交换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缓解成本压力,但是同时也放弃了ATCA带来的部分的核心价值,也经常被网元应用场景所排斥,以上问题随着ATCA在一些领域的不断拓展,变得越来越严峻,如何充分挖掘6槽的ATCA互联模型,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包括4块高级夹层卡、第一区域接口、第二区域接口、第三区域接口、E-USB接口、以太网交换芯片、PCI-E交换芯片、控制模块、电源模块、IPMC模块、Flash模块与内存模块,4块所述高级夹层卡分别连接以太网交换芯片与PCI-E交换芯片,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与PCI-E交换芯片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区域接口与第三区域接口均与以太网交换芯片相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采用P1020控制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具有320G/480G/640G的数据交换能力。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与第三区域接口采用12×10GE信号群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与第二区域接口采用5×40GE和5×1GE信号群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应用于不同情况下6槽的ATCA互联模型中,能够有效的缓解成本压力,对ATCA机箱的潜力实现充分的挖掘与应用,处理能力有效提高,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ATCA-1400内部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TCA-1400在标准双星架构的ATCA机箱应用模型;图3为本技术ATCA-1400在标准双双星架构的ATCA机箱应用模型;图4为本技术ATCA-1400在6槽双交换架构的ATCA机箱应用模型;图5为本技术ATCA-1400在6槽单交换架构的ATCA机箱应用模型;图中:1-高级夹层卡;2-第一区域接口;3-第二区域接口;4-第三区域接口;5-E-USB接口;6-以太网交换芯片;7-PCI-E交换芯片;8-控制模块;9-电源模块;10-IPMC模块;11-Flash模块;12-内存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包括4块高级夹层卡1、第一区域接口2、第二区域接口3、第三区域接口4、E-USB接口5、以太网交换芯片6、PCI-E交换芯片7、控制模块8、电源模块9、IPMC模块10、Flash模块11与内存模块12,4块所述高级夹层卡1分别连接以太网交换芯片6与PCI-E交换芯片7,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6与PCI-E交换芯片7均与控制模块8相连接,所述第二区域接口3与第三区域接口4均与以太网交换芯片6相连接。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8采用P1020控制器。具体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6具有320G/480G/640G的数据交换能力。具体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6与第三区域接口3采用12×10GE信号群连接。具体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6与第二区域接口2采用5×40GE和5×1GE信号群连接。本技术在每个通路的带宽方面,采用KR-4的以太网互联模型,结合高达5路的互联通路,每个线卡可以提供高达200G的数据接口屯路能力,在管理控制层面,提供5路千兆以太网的互联通路,这种优化的架构,可以适应:1、(如图2所示)基于标准双星的ATCA机箱,本技术作为一种节点刀片,数据接口层面的5个通路将只有两路KR-4的40G高速以太网,分别与两个交换刀片的40GE以太网交换芯片对接,另外三个通路没有连接,将自动关闭;BASE通路也是将有两路GE自动打开;另外三路GE没有物理连接自动关闭;2、(如图3所示)基于增强型的双双星的ATCA机箱,本技术作为一种增强型的节点刀片,数据接口层面的5个通路将有四路KR-4的40G高速以太网,分别与四个交换刀片的40GE以太网交换芯片对接,另外一个通路没有连接,将自动关闭;参照ATCA的规范,双双星ATCA机箱,其BASE连接仍旧采用双星的互联模式,BASE通路将有两路GE自动打开;另外三路GE自动关闭;3、(如图4所示)基于标准的6槽ATCA机箱,本技术作为交换刀片,插入到标准的ATCA交换槽位,数据接口层面的5个KR-4通路将全部打开,分别连接到其他5个槽位;控制管理通路的GE也全部打开,并分别连接到其他5个槽位;4、(如图5所示)在6槽的ATCA机箱,既可以插入一个本技术,作为一个交换刀片,也可以插入两个本技术刀片,实现冗余的系统架构。在这种配置结构下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4块高级夹层卡(1)、第一区域接口(2)、第二区域接口(3)、第三区域接口(4)、E‑USB接口(5)、以太网交换芯片(6)、PCI‑E交换芯片(7)、控制模块(8)、电源模块(9)、IPMC模块(10)、Flash模块(11)与内存模块(12),4块所述高级夹层卡(1)分别连接以太网交换芯片(6)与PCI‑E交换芯片(7),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6)与PCI‑E交换芯片(7)均与控制模块(8)相连接,所述第二区域接口(3)与第三区域接口(4)均与以太网交换芯片(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TCA的5路互联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4块高级夹层卡(1)、第一区域接口(2)、第二区域接口(3)、第三区域接口(4)、E-USB接口(5)、以太网交换芯片(6)、PCI-E交换芯片(7)、控制模块(8)、电源模块(9)、IPMC模块(10)、Flash模块(11)与内存模块(12),4块所述高级夹层卡(1)分别连接以太网交换芯片(6)与PCI-E交换芯片(7),所述以太网交换芯片(6)与PCI-E交换芯片(7)均与控制模块(8)相连接,所述第二区域接口(3)与第三区域接口(4)均与以太网交换芯片(6)相连接。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力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