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际华专利>正文

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993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涉及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炉体,炉体上固定有第一垫板,第一垫板上固定有第一烟囱,第一烟囱的位置与排烟筒的位置相配合对应;第一烟囱的一端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圈,第一烟囱上依次套接有若干第二烟囱;最外圈第二烟囱的周侧固定有一卡箍;卡箍固定在一支撑板的一表面上;支撑板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装置、支撑板、卡箍、第一烟囱、第二烟囱相配合结构,实现烟囱的升降,通过升降装置调节烟囱的垂直高度和使用空间,使烟气在排烟管道中在要求的环境下停留一段时间后排放,提高烟气排放的要求,实现无污染排放,降低垃圾焚烧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焚烧炉
,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
技术介绍
目前,垃圾处理技术基本上分为焚烧、卫生填埋、堆肥、废品回收等。在垃圾处理常规技术中,焚烧处理具有减量效果明显,无害化彻底,占地量小,余热能得到利用,减少二次污染等优点,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用垃圾焚烧车焚烧垃圾,实现焚烧炉的移动,适应各地垃圾的焚烧,降低垃圾处理的局限性。现有的垃圾焚烧炉的排烟装置一般都是采用旧式的烟囱,烟囱竖直设置在焚烧炉的炉体顶部,通过烟囱腔体对炉体内的烟气进行引流,进而将烟气排出。这种旧式烟囱的功能单一,尾气排放依然存在污染物,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现有的烟囱占据很大的垂直高度和使用空间,因此,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通过在垃圾焚烧炉的排烟筒的端侧设置有可升降的烟囱,升降装置、支撑板、卡箍、第一烟囱、第二烟囱相配合结构,实现烟囱的升降,解决了现有的烟囱占据很大的垂直高度、使用空间大、旧式烟囱的功能单一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排烟筒,所述炉体上固定有一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上固定有一第一烟囱,所述第一烟囱的位置与排烟筒的位置相配合对应;所述第一烟囱的一端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圈,所述第一烟囱上依次套接有若干第二烟囱;最外圈所述第二烟囱的周侧固定有一卡箍;所述卡箍固定在一支撑板的一表面上;所述支撑板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一第二垫板上;所述第二垫板固定在炉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烟囱和第二烟囱均为柱形筒体或锥形筒体;所述第一烟囱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垫板上,所述第一烟囱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圈;所述第二烟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圈,所述第二烟囱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圈;所述第一限位圈与第二限位圈相配合对应;相互套接的两所述第二烟囱的第二限位圈与第三限位圈相配合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铰接构成“X”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垫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垫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板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与升降装置相配合对应的滑道。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驱动或气压驱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垃圾焚烧炉的排烟筒的端侧设置有可升降的烟囱,升降装置、支撑板、卡箍、第一烟囱、第二烟囱相配合结构,实现烟囱的升降,通过升降装置调节烟囱的垂直高度和使用空间,可以使烟气在排烟管道中在要求的环境下停留一段时间后排放,提高烟气排放的要求,实现无污染排放,降低垃圾焚烧烟气对环境的污染。2、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烟囱、第二烟囱采用套接形式,第一烟囱、第二烟囱的组合结构为可拆卸式,方便清理,延长烟囱的使用寿命。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图7为图6中D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炉体,2-第一垫板,3-第一烟囱,4-第二烟囱,5-升降装置,6-支撑板,7-卡箍,101-排烟筒,201-第二垫板,301-第一限位圈,401-第二限位圈,402-第三限位圈,501-第一支撑杆,502-第二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有排烟筒101,炉体1上固定有一第一垫板2,第一垫板2上固定有一第一烟囱3,第一烟囱3的位置与排烟筒101的位置相配合对应;第一烟囱3的一端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圈301,第一烟囱3上依次套接有若干第二烟囱4;最外圈第二烟囱4的周侧固定有一卡箍7;卡箍7固定在一支撑板6的一表面上;支撑板6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设置在一第二垫板201上;第二垫板201固定在炉体1上。第一烟囱3和第二烟囱4均为柱形筒体或锥形筒体;第一烟囱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垫板2上,第一烟囱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圈301;第二烟囱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圈401,第二烟囱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圈402;第一限位圈301与第二限位圈401相配合对应;相互套接的两第二烟囱4的第二限位圈401与第三限位圈402相配合对应。升降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杆501和第二支撑杆502,升降装置5为液压驱动或气压驱动,第一支撑杆501和第二支撑杆502相铰接构成“X”形结构;第一支撑杆50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垫板2上,第一支撑杆501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支撑板6上;第二支撑杆50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6上,第二支撑杆50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垫板2上,第一垫板2和支撑板6上均设置有与升降装置5相配合对应的滑道,通过升降装置5调节烟囱的垂直高度和使用空间,可以使烟气在排烟管道中在要求的环境下停留一段时间后排放,提高烟气排放的要求,实现无污染排放,降低垃圾焚烧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采用三个第二烟囱4,第一烟囱3、第二烟囱4均采用圆柱形筒体或棱柱形筒体,第一烟囱3和三个第二烟囱4依次套接在一起,通过“X”形的升降装置5将支撑板6升起,固定在支撑板6上的卡箍7带动最外圈的第二烟囱4升起,烟囱高度变高,提高烟气排放的要求,实现无污染排放。具体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采用三个第二烟囱4,第一烟囱3、第二烟囱4均采用圆锥形筒体或锥柱形筒体,第一烟囱3和三个第二烟囱4依次套接在一起,通过“X”形的升降装置5将支撑板6升起,固定在支撑板6上的卡箍7带动最外圈的第二烟囱4升起,烟囱高度变高,提高烟气排放的要求,实现无污染排放。优选的:采用五个或六个或七个第二烟囱4,第一烟囱3、第二烟囱4均采用圆锥形筒体或锥柱形筒体,第一烟囱3和五个或六个或七个第二烟囱4依次套接在一起;或采用五个或六个或七个第二烟囱4,第一烟囱3、第二烟囱4均采用圆柱形筒体或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上设有排烟筒(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固定有一第一垫板(2),所述第一垫板(2)上固定有一第一烟囱(3),所述第一烟囱(3)的位置与排烟筒(101)的位置相配合对应;所述第一烟囱(3)的一端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圈(301),所述第一烟囱(3)上依次套接有若干第二烟囱(4);最外圈所述第二烟囱(4)的周侧固定有一卡箍(7);所述卡箍(7)固定在一支撑板(6)的一表面上;所述支撑板(6)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设置在一第二垫板(201)上;所述第二垫板(201)固定在炉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上设有排烟筒(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固定有一第一垫板(2),所述第一垫板(2)上固定有一第一烟囱(3),所述第一烟囱(3)的位置与排烟筒(101)的位置相配合对应;所述第一烟囱(3)的一端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圈(301),所述第一烟囱(3)上依次套接有若干第二烟囱(4);最外圈所述第二烟囱(4)的周侧固定有一卡箍(7);所述卡箍(7)固定在一支撑板(6)的一表面上;所述支撑板(6)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设置在一第二垫板(201)上;所述第二垫板(201)固定在炉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用可升降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囱(3)和第二烟囱(4)均为柱形筒体或锥形筒体;所述第一烟囱(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垫板(2)上,所述第一烟囱(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圈(301);所述第二烟囱(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圈(40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际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际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