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74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包括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为竖直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外板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顶板,且第二外板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插块,且第一顶板的内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插块配合连接的插槽,所述第一插块远离第二顶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连接块与插槽的内侧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节能的优点,并且有效降低了震动对墙板整体造成的影响,防止墙板出现变形以及损坏的情况,避免震动对墙板造成破坏,便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板材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业化势在必行,各种传统的建筑墙体由于施工速度慢、重量高、劳动强度大、工艺复杂等缺陷根本无法满足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传统建筑墙体无法抗震已经是引发地震灾难的重要因素,目前的抗震墙板的开发和设计主要集中在对墙板进行加厚等方面进行。地震又称地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但是地震在发生的时候,很多都是不止一次的进行地震波的传递,现有的墙板结构通常都较为固定,其抗震性能较差,在受到强烈地震时墙板容易发生破裂损坏的情况,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墙板结构通常都较为固定,抗震性能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包括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为竖直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外板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顶板,且第二外板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插块,且第一顶板的内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插块配合连接的插槽,所述第一插块远离第二顶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连接块与插槽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外板的内侧面贴设有第一内板,且第二外板的内侧面贴设有第二内板,所述第一内板与第二内板之间设置有波浪形支撑板,且波浪形支撑板远离第一内板一面的多个波峰的外侧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插杆,所述第二内板上间隔开设有与多个限位插杆配合连接的第一插槽,且限位插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其中一端与波浪形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板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侧板,且第二外板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块,且第一侧板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插块配合连接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插块配合连接的第二弹性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面均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优选的,所述限位插杆的长度小于插槽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弹簧的直径大于第一插槽的槽口直径。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侧板外侧面的限位凸条,以及开设在另一个第二侧板外侧面的限位卡槽。优选的,所述限位凸条设置为四棱台形的凸条,且限位凸条较宽的一端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凸条与第二侧板连接处的中部竖直开设有通孔,且限位凸条与第二侧板连接处的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波浪形支撑板与第二内板、第一内板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保温泡沫。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节能的优点,并且有效降低了震动对墙板整体造成的影响,防止墙板出现变形以及损坏的情况,避免震动对墙板造成破坏,便于实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的侧面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的俯视图。图中:第一外板1、第二外板2、第二内板3、第一内板4、波浪形支撑板5、第一插槽6、限位插杆7、弹簧8、第二顶板9、第一顶板10、第一插块11、插槽12、第一弹性连接块13、第二侧板14、第一侧板15、第二弹性连接块16、第二插槽17、第二插块18、限位凸条19、通孔20、限位卡槽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包括第一外板1和第二外板2,第一外板1和第二外板2为竖直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外板1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顶板10,且第二外板2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顶板9,第二顶板9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插块11,且第一顶板10的内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插块11配合连接的插槽12,第一插块11远离第二顶板9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连接块13与插槽12的内侧壁连接,第一弹性连接块13可使第一外板1和第二外板2之间的连接关系具有一定的缓冲性,在受到强烈震动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第一外板1的内侧面贴设有第一内板4,且第二外板2的内侧面贴设有第二内板3,第一内板4与第二内板3之间设置有波浪形支撑板5,波浪形支撑板5与第二内板3、第一内板4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保温泡沫,这样设置可提高墙板整体的保温效果。波浪形支撑板5具有较好的之后才能效果。波浪形支撑板5远离第一内板4一面的多个波峰的外侧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插杆7,第二内板3上间隔开设有与多个限位插杆7配合连接的第一插槽6,限位插杆7的长度小于插槽6的长度,这样设置可使插槽6内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在受到震动时,限位插杆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小幅度的抽插移动,这样设置可有效提高墙板整体的抗震效果。限位插杆7的外部套设有弹簧8,弹簧8的其中一端与波浪形支撑板5固定连接。弹簧8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能够有效降低震动对墙板整体产生的影响,弹簧8的直径大于第一插槽6的槽口直径,这样设置可避免弹簧8伸入到第一插槽6的内部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第一外板1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侧板15,且第二外板2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侧板14,第二侧板14的内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块18,且第一侧板15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插块18配合连接的第二插槽17,第二插槽17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插块18配合连接的第二弹性连接块16。第二弹性连接块16可使第一侧板15与第二侧板14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这样设置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可有效降低震动对墙板整体产生的影响。两个第二侧板14的外侧面均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侧板14外侧面的限位凸条19,以及开设在另一个第二侧板14外侧面的限位卡槽21,这样设置便于两个墙板之间的连接,方便进行快速定位。限位凸条19设置为四棱台形的凸条,且限位凸条较宽的一端与第二侧板14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便于两个墙板之间的定位连接,方便使用者进行安装操作。限位凸条19与第二侧板14连接处的中部竖直开设有通孔20,且限位凸条19与第二侧板14连接处的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凹槽,通孔20与两侧的凹槽均可减小限位凸条19的强度,在不需要使用限位凸条19时,可通过外力敲击限位凸条19使其与第二侧板14的连接处断裂,这样设置可快速将限位凸条19从第二侧板14上拆除,便于在不同情况下安装使用。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及便于安装的优点,能够重复多次使用,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包括第一外板(1)和第二外板(2),所述第一外板(1)和第二外板(2)为竖直且相互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1)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顶板(10),且第二外板(2)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顶板(9),所述第二顶板(9)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插块(11),且第一顶板(10)的内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插块(11)配合连接的插槽(12),所述第一插块(11)远离第二顶板(9)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连接块(13)与插槽(12)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外板(1)的内侧面贴设有第一内板(4),且第二外板(2)的内侧面贴设有第二内板(3),所述第一内板(4)与第二内板(3)之间设置有波浪形支撑板(5),且波浪形支撑板(5)远离第一内板(4)一面的多个波峰的外侧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插杆(7),所述第二内板(3)上间隔开设有与多个限位插杆(7)配合连接的第一插槽(6),且限位插杆(7)的外部套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其中一端与波浪形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板(1)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侧板(15),且第二外板(2)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侧板(14),所述第二侧板(14)的内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块(18),且第一侧板(15)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插块(18)配合连接的第二插槽(17),所述第二插槽(17)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插块(18)配合连接的第二弹性连接块(16),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4)的外侧面均分别设置有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包括第一外板(1)和第二外板(2),所述第一外板(1)和第二外板(2)为竖直且相互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1)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顶板(10),且第二外板(2)的顶端与底端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顶板(9),所述第二顶板(9)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插块(11),且第一顶板(10)的内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插块(11)配合连接的插槽(12),所述第一插块(11)远离第二顶板(9)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连接块(13)与插槽(12)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外板(1)的内侧面贴设有第一内板(4),且第二外板(2)的内侧面贴设有第二内板(3),所述第一内板(4)与第二内板(3)之间设置有波浪形支撑板(5),且波浪形支撑板(5)远离第一内板(4)一面的多个波峰的外侧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限位插杆(7),所述第二内板(3)上间隔开设有与多个限位插杆(7)配合连接的第一插槽(6),且限位插杆(7)的外部套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其中一端与波浪形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板(1)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侧板(15),且第二外板(2)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侧板(14),所述第二侧板(14)的内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块(18),且第一侧板(15)的内侧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华明叶建武汪国省詹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中海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