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7723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取样器械,尤其是一种取样装置,具体地说是用于大便取检、痰液取检等取检的器械,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取样装置,包括用于收容取样样品并能对取样样品观察的外管体以及用于获取取样样品的取样体,取样体与外管体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取样体的上部设置与外管体的管口适配管口连接体;管口连接体安装于外管体的管口时,取样体置于外管体内且管口连接体能封堵外管体的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避免标本被污染,既能实现肉眼观测,又能在肉眼观测后实现化验检验,操作简便,全密封操作,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取样器械,尤其是一种取样装置,具体地说是用于大便取检、痰液取检等取检的器械,属于医疗器械的

技术介绍
大便检查是医疗卫生行业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通过此项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肠胃道的一些致病微生物及肠胃道的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因此,大便常规检查与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并列统称为三大常规检查。目前,在大便取样化验过程中,极易存在污染现象。在取样时,容易污染患者手部,取检极不方便;取样后,盛放在普通器皿中的大便常常会污染周围环境;监测时,许多次打开取样皿,对检验科工作环境照成污染;化验结束后的残余标本也不能及时进行处理,给医务人员带来进一步的损失和痛苦。临床需要一种一体化设计,将样本取样、检验科观察、稀释、滴入载玻片操作一体化密封操作的取样工具,能方便进行大便以及痰液进行取检,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操作,避免对医疗环境的气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样装置,其结构紧凑,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避免标本被污染,既能实现肉眼观测,又能在肉眼观测后实现化验检验,操作简便,全密封操作,安全可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取样装置,包括用于收容取样样品并能对取样样品观察的外管体以及用于获取取样样品的取样体,取样体与外管体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取样体的上部设置与外管体的管口适配管口连接体;管口连接体安装于外管体的管口时,取样体置于外管体内且管口连接体能封堵外管体的管口。所述管口连接体上设置与取样体连通的取样连接管,取样连接管通过取样体与外管体连通,所述取样连接管的管径大于取样体的管径,取样体的管径小于外管体的管径,且取样体与外管体呈同轴分布。所述取样体在外管体内呈竖直分布,取样体邻近外管体底部的端部设置用于铲取样品的铲头。还包括用于封堵取样连接管的连接管封帽,所述连接管封帽与取样连接管适配且与取样连接管采用可拆卸连接。还包括按压后能产生吸附力的球头体,所述球头体的头端通过管口连接体与取样体连接并连通,所述球头体与取样体采用可分离连接,球头体与取样体连接时,按压球头体时,通过取样体能获取所需的液体样品。还包括用能向外管体内注入稀释液的稀释液收容体,所述稀释液收容体的端部通过收容体密封盖将稀释液密封在稀释液收容体内。所述稀释液收容体通过取样体注入外管体内,外管体的底部设置液体释放头,液体释放头与外管体连通,且外管体上设置用于密封液体释放头的释放头封帽。在所述管口连接体上设置用于将外管体内气体排出的气体排出机构,所述气体排出机构与外管体相连通。所述气体排出机构包括设置于管口连接体上的排气管。还包括用于封堵取样连接管以及排气管的连接管封帽,所述连接管封帽与取样连接管以及排气管适配,且与取样连接管以及排气管采用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取样体通过管口连接体与外管体采用可拆卸连接,通过取样体的铲头,或取样体与球头体配合能实现不同状态的样品获取,通过管口连接体能密封外管体的管口,通过取样连接管能方便与球头体、稀释液收容体的配合,便于获取液体样品或者将稀释液注入外管体内。通过取样连接管与排气管配合,还可以实现痰液等的取样,通过液体释放头能方便将稀释或化验的液体释放,结构紧凑,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避免标本被污染,既能实现肉眼观测,又能在肉眼观测后实现化验检验,操作简便,全密封操作,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取样体与管口连接体配合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球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稀释液收容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在管口连接体上设置排气管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管体、2-释放头封帽、3-连接管封帽、4-管口连接体、5-取样体、6-铲头、7-取样连接管、8-液体释放头、9-球头体、10-稀释液、11-收容体密封盖、12-排气管以及13-稀释液收容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避免标本被污染,既能实现肉眼观测,又能在肉眼观测后实现化验检验,本技术包括用于收容取样样品并能对取样样品观察的外管体1以及用于获取取样样品的取样体5,取样体5与外管体1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取样体5的上部设置与外管体1的管口适配管口连接体4;管口连接体4安装于外管体1的管口时,取样体5置于外管体1内且管口连接体4能封堵外管体1的管口。具体地,外管体1、取样体5可以采用透明的医用材料制成,外管体1呈管状,通过取样体5能获取所需的样品,取样体5与外管体1采用可拆卸连接,当取样体5与外管体1分离时,可以通过取样体5能进行取样操作,通过取样体5取样后,将取样体5置于外管体1内,以通过外管体1对取样的样品进行观察。管口连接体4呈盖状或帽状,管口连接体4能套在外管体1的管口,通过对外管体1的管口外径与管口连接体4的尺寸设置,能使得管口连接体4与外管体1有效连接,管口连接体1与外管体1连接时,能有效密封外管体1的管口,且能实现取样体5有效置于外管体1内,满足取样样品在外管体1的观察,即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避免标本被污染,既能实现肉眼观测,又能在肉眼观测后实现化验检验。此外,通过管口连接体4与外管体1管口的分离,能实现取样体5与外管体1的分离,外管体1的管口与管口连接体4之间的具体连接配合过程为本
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所述取样体5在外管体1内呈竖直分布,取样体5邻近外管体1底部的端部设置用于铲取样品的铲头6。本技术实施例中,取样体5可以呈管状或柱状结构,通过铲头6能铲取固态的样品,如大便等,铲头6铲取样品后,将取样体5置于外管体1内,利用管口连接体4密封外管体1,避免在观察过程中有异味。铲头6可以通过在取样体5的端部设置斜切部分形成,当然,也可以直接在取样体5的端部设置铲状的结构形式,具体得到铲头6的技术手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还包括按压后能产生吸附力的球头体9,所述球头体9的头端通过管口连接体4与取样体5连接并连通,所述球头体9与取样体5采用可分离连接,球头体9与取样体5连接时,按压球头体9时,通过取样体5能获取所需的液体样品。本技术实施例中,当需要获取的样品为液体状态或非固状态时,为了获取样品,需要利用球头体9,球头体9可以采用弹性气囊形成,按压球头体9时,能产生吸附力。为了便于获取样品并在外管体1内观察,取样体5需要采用管状的结构,即取样体5能与外管体1连通;在取样体5与外管体1分离后,将球头体9通过管口连接体4与取样体5连接并连通。按压球头体9后,取样体5邻近外管体1的端部能能将样品吸附进入取样体5内,待样品进入取样体5内后,将取样体5置于外管体1内,并通过管口连接体4与外管体1的管口配合,将整个取样体5装配于外管体1内。取样体5置于外管体1内后,取样体5内的样品会流入外管体1的底部,由于管口连接体4能对外管体1的管口密封,且球头体9在管口连接体4上,从而能避免有异味排出外管体1外,从而在密封状态下,通过外管体1实现对样品的有效观察。进一步地,所述管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取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收容取样样品并能对取样样品观察的外管体(1)以及用于获取取样样品的取样体(5),取样体(5)与外管体(1)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取样体(5)的上部设置与外管体(1)的管口适配管口连接体(4);管口连接体(4)安装于外管体(1)的管口时,取样体(5)置于外管体(1)内且管口连接体(4)能封堵外管体(1)的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收容取样样品并能对取样样品观察的外管体(1)以及用于获取取样样品的取样体(5),取样体(5)与外管体(1)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取样体(5)的上部设置与外管体(1)的管口适配管口连接体(4);管口连接体(4)安装于外管体(1)的管口时,取样体(5)置于外管体(1)内且管口连接体(4)能封堵外管体(1)的管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管口连接体(4)上设置与取样体(5)连通的取样连接管(7),取样连接管(7)通过取样体(5)与外管体(1)连通,所述取样连接管(7)的管径大于取样体(5)的管径,取样体(5)的管径小于外管体(1)的管径,且取样体(5)与外管体(1)呈同轴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取样体(5)在外管体(1)内呈竖直分布,取样体(5)邻近外管体(1)底部的端部设置用于铲取样品的铲头(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封堵取样连接管(7)的连接管封帽(3),所述连接管封帽(3)与取样连接管(7)适配且与取样连接管(7)采用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按压后能产生吸附力的球头体(9),所述球头体(9)的头端通过管口连接体(4)与取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宏汪昊星熊震天蔡慧梁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