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745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包括以下原料:机油、单脂肪酸甘油酯、聚二甲基硅氧烷、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辛基酚、4‑羟基‑4‑甲基‑2‑戊酮、苯乙烯化苯酚、薄荷巴油、烯基丁二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苯并三氮唑、肉桂醇、季戊四醇、甘油聚氧乙烯醚月桂酸酯、甲基异噻唑啉酮、尿嘧啶、炭黑、蜡粉、刚玉粉、硼酸锌、氧化铝粉、花岗岩粉末、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所述汽车用润滑油机油是经过制备基料、制备改性料、混合等步骤制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粘合剂具有优异的防锈和抗磨减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油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汽车用润滑油(申请公布号:CN1055567400A)”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润滑油,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机油3200-360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4-38份、辛基酚30-34份、4-羟基-4-甲基-2-戊酮28-32份、苯乙烯化苯酚34-38份、薄荷巴油30-34份、烯基丁二酸酯28-32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4-38份、苯并三氮唑30-34份、肉桂醇28-32份、季戊四醇34-38份、甘油聚氧乙烯醚月桂酸酯30-34份、甲基异噻唑啉酮30-34份、尿嘧啶28-32份、炭黑34-38份、蜡粉30-34份、刚玉粉28-32份、硼酸锌34-38份、氧化铝粉30-34份、花岗岩粉末28-32份。本专利技术润滑油制备工艺方法简单,所制备的产品虽然具有较为优越的阻燃、耐酸碱、抗菌性能,润滑性能好,但是其防锈能力和抗磨减磨无法满足实际使用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汽车用润滑油(申请公布号:CN1055567400A)”公开的汽车用润滑油机油防锈和抗磨减磨性能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包括以下原料:机油、单脂肪酸甘油酯、聚二甲基硅氧烷、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辛基酚、4-羟基-4-甲基-2-戊酮、苯乙烯化苯酚、薄荷巴油、烯基丁二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苯并三氮唑、肉桂醇、季戊四醇、甘油聚氧乙烯醚月桂酸酯、甲基异噻唑啉酮、尿嘧啶、炭黑、蜡粉、刚玉粉、硼酸锌、氧化铝粉、花岗岩粉末、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所述的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重量比为(10-20):(3-6):(2-4):(2-6):(5-9):(3-9):(4-8):(2-4):(1-3)。进一步的,所述的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重量比为16.9:5.8:3.1:5.7:6.3:5.4:7.4:3.1:2.4。进一步的,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机油30-50份、单脂肪酸甘油酯10-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8-16份、顺丁烯二酸酐3-6份、5-甲基-2-疏基噻二唑2-4份、二乙醇胺2-6份、辛基酚4-6份、4-羟基-4-甲基-2-戊酮3-6份、苯乙烯化苯酚1-5份、薄荷巴油5-10份、烯基丁二酸酯3-6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8份、苯并三氮唑2-5份、肉桂醇1-5份、季戊四醇3-6份、甘油聚氧乙烯醚月桂酸酯2-6份、甲基异噻唑啉酮4-8份、尿嘧啶1-5份、炭黑3-6份、蜡粉4-8份、刚玉粉2-8份、硼酸锌1-5份、氧化铝粉3-6份、花岗岩粉末4-8份、纳米铜粉5-9份、纳米铝粉3-9份、纳米MoS24-8份、偏硼酸钠2-4份、环己氧基硼酸铜1-3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机油、聚二甲基硅氧烷、辛基酚、4-羟基-4-甲基-2-戊酮、苯乙烯化苯酚、薄荷巴油、烯基丁二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苯并三氮唑、肉桂醇、季戊四醇、甘油聚氧乙烯醚月桂酸酯、甲基异噻唑啉酮、尿嘧啶、炭黑、蜡粉、刚玉粉、硼酸锌、氧化铝粉和花岗岩粉末混合均匀,升温至60-90℃,保温20-30min,接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1-2h,冷却至室温得到基料;S2、将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和二乙醇胺混合均匀,升温至70-90℃,保温20-40min,接着于1500-2500r/min转速搅拌10-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料;S3、将改性料升温至80-90℃,然后加入基料、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和环己氧基硼酸铜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120-130℃,保温1-3h,于1500-2500r/min转速搅拌20-4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汽车用润滑油机油。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11的数据可见,施用实施例1-3汽车用润滑油机油的防锈和抗磨减磨性能显著提高;同时由实施例1-3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11的数据可见,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在制备汽车用润滑油机油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协同提高了汽车用润滑油机油的防锈和抗磨减磨性能,这是: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作为改性料添加到汽车用润滑油机油的制备中,其作为一个整体,以单脂肪酸甘油酯为主料,以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为主料的补强料,通过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和二乙醇胺的加成和酰胺化两步反应,得到了防锈助剂,作用改性料中的补强成分之一,有效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润滑油机油的防锈性能;其中纳米铜粉、纳米铝粉和纳米MoS2作为抗磨助剂,利用了纳米粒子尺寸较小,近似球形,在摩擦时可滚动,起到微轴承作用,对摩擦表面进行抛光和强化作用,并支撑负荷,使承载能力提高,摩擦系数降低。另外纳米微粒具有较高的扩散能力和自扩散能力,容易在金属表面形成极佳抗磨性能的渗透层或扩散层,表现出原位摩擦化学原理。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作为极压抗磨剂有效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汽车润滑油机油的抗磨性能。同时通过控制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重量比为(10-20):(3-6):(2-4):(2-6):(5-9):(3-9):(4-8):(2-4):(1-3),以单脂肪酸甘油酯作为改性料中的基础油成分,以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和二乙醇胺作为防锈助剂添加,有效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汽车润滑油机油的防锈性能,以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和环己氧基硼酸铜作为极压抗磨剂,有效提高本专利技术汽车润滑油机油的抗磨减磨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实施例中,汽车用润滑油机油,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机油30-50份、单脂肪酸甘油酯10-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8-16份、顺丁烯二酸酐3-6份、5-甲基-2-疏基噻二唑2-4份、二乙醇胺2-6份、辛基酚4-6份、4-羟基-4-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机油、单脂肪酸甘油酯、聚二甲基硅氧烷、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辛基酚、4‑羟基‑4‑甲基‑2‑戊酮、苯乙烯化苯酚、薄荷巴油、烯基丁二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苯并三氮唑、肉桂醇、季戊四醇、甘油聚氧乙烯醚月桂酸酯、甲基异噻唑啉酮、尿嘧啶、炭黑、蜡粉、刚玉粉、硼酸锌、氧化铝粉、花岗岩粉末、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所述的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重量比为(10‑20):(3‑6):(2‑4):(2‑6):(5‑9):(3‑9):(4‑8):(2‑4):(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机油、单脂肪酸甘油酯、聚二甲基硅氧烷、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辛基酚、4-羟基-4-甲基-2-戊酮、苯乙烯化苯酚、薄荷巴油、烯基丁二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苯并三氮唑、肉桂醇、季戊四醇、甘油聚氧乙烯醚月桂酸酯、甲基异噻唑啉酮、尿嘧啶、炭黑、蜡粉、刚玉粉、硼酸锌、氧化铝粉、花岗岩粉末、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所述的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重量比为(10-20):(3-6):(2-4):(2-6):(5-9):(3-9):(4-8):(2-4):(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脂肪酸甘油酯、顺丁烯二酸酐、5-甲基-2-疏基噻二唑、二乙醇胺、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MoS2、偏硼酸钠、环己氧基硼酸铜重量比为16.9:5.8:3.1:5.7:6.3:5.4:7.4:3.1: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润滑油机油,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机油30-50份、单脂肪酸甘油酯10-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8-16份、顺丁烯二酸酐3-6份、5-甲基-2-疏基噻二唑2-4份、二乙醇胺2-6份、辛基酚4-6份、4-羟基-4-甲基-2-戊酮3-6份、苯乙烯化苯酚1-5份、薄荷巴油5-10份、烯基丁二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无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