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7261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2:18
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涉及调速装置技术领域,它主要由齿轮功率分流系统、液力变矩器系统、行星齿轮系统、润滑油系统等组成。液力变矩器系统采用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固定导轮、可调导轮和执行机构等组成。行星齿轮系统是差动轮系,由内齿圈、行星架、行星轮和太阳轮组成,这种新型无级调速的传动装置是按照“功率分流”的原理来运行的。本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虽然液力变矩器的效率并不高,但由于其分流的功率较小。因此,整机的效率较高,额定工况可达95%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
:本技术涉及调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
技术介绍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目前科技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电厂设备已朝着大容量、超临界或超超机组方向快速发展,电厂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阵地。火电厂运行时锅炉内的水受热变成蒸汽后,给水泵给锅炉供水并保持正常水位。锅炉给水泵是火电厂重要辅机设备。火电厂每天调峰数次,汽温、汽压随着机组负荷变化而变化运行,需要根据电力运行情况及时调整锅炉给水泵的工况。目前在火电厂给水泵的调速领域内,存在四种调速模式:汽机直接调速、液力偶合器调速、变频电机调速和液力行星装置调速。当采用小汽轮机驱动锅炉给水泵直接调速运行时,需要单独设置空冷凝汽设备,调速系统复杂,投资巨大,功率输出受环境影响。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其高效率运行区间较窄。给水泵等负载需要的调速范围较宽,使用液力偶合器进行调速难以保证机组全工况下综合高效运行。变频电机调速效率与液力行星装置一致,但是变频电机调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是3年,液力行星调速装置是10年;变频电机的大修期是8年,液力行星调速装置是20年。同时变频电机对运行环境要求高,变频器、控制柜等设备需放置在防爆区域,且对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此外、电动机驱动压缩机工程应用中可以采用液力调速方式进行驱动,不但可以减少电机变频调速环节带来的功率损失,还可以减少电机启动负荷,减少启动电流,缩短启动时间,可以减少电机配电系统的投资和启动时对配电系统的冲击。另外,液力调速还具有良好的振动阻尼特性以及可以满足任何防爆区域要求、高度的可靠性、不需停车检查的长周期运转性能、极少的维护需求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它可调节液力变矩器涡轮的输出功率与转速,实现行星轮系的太阳轮在最大输出功率、转速与最小输出功率、转速之间的无级调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包括执行机构、功率分流低速轴、功率分流输入轴和输入轴,输入轴一端外壁套有第二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右侧设有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右侧输入轴外壁上设有齿轮,齿轮与机带泵齿轮连接,机带泵齿轮通过第二机带泵齿轮与机带泵连接,第二机带泵齿轮与第一滑动轴承连接,机带泵齿轮与功率分流低速齿轮连接,功率分流低速齿轮设置于功率分流低速轴上,功率分流低速轴端部设有滚动轴承,功率分流低速轴通过泵轮与功率分流输入轴连接,功率分流输入轴端部设有第六滑动轴承,泵轮与涡轮相啮合,涡轮上设有可调导轮和固定导轮,可调导轮与执行机构连接;输入轴中间设有第三滑动轴承,输入轴另一端套有联接筒,联接筒上设有浮动齿圈,浮动齿圈的内齿圈与行星轮传动连接,行星轮设置于行星架上,行星架设于输入轴另一端,行星轮与太阳轮传动连接,太阳轮与输出轴内齿套连接,输出轴内齿套设于输出轴外,输出轴与输入轴位于同一轴线上,输出轴上设有第四滑动轴承和第五滑动轴承;行星架通过滚动轴承与功率分流输入齿轮连接,功率分流输入齿轮设于功率分流输入轴上。所述的输入轴与泵轮和联接筒相连,输入轴传递功率采用分流形式。所述的功率分流输入齿轮可以调整行星架运转方向,使得行星轮中行星架与内齿圈转向一致,功率合并输出驱动太阳轮。所述的联接筒加热烘装在输入轴上。所述的输入轴的前后支撑分别是第二滑动轴承和第三滑动轴承。所述的推力轴承承载液力变矩器运行时产生的轴向力。所述的输出轴的前后支撑分别是第四滑动轴承和第五滑动轴承。所述的机带泵给新型用于压缩机无级调速的传动装置提供液力变矩器工作油、行星润滑油和轴承润滑油的工作压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液力变矩器相对齿轮传递效率较低,只有较小部分的功率经过液力变矩器,另外较大部分的功率经由行星轮系统传递至输出,所以经过功率合并后,总效率仍然较高;(2)液力变矩器传递功率支路采用单输入多输出形式,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均经过一级齿轮传动进行调节,液力变矩器输入转速不受动力装置限制,输出转速通过齿轮配比驱动行星级内齿圈,这样方便液力变矩器的选型和设计,液力变矩器设计更加灵活,液力变矩器更加注重效率;(3)采用功率分流形式对输入功率进行了分担,这样减小了传动机构的传递扭矩,有效的减小了行星传动结构的体积和重量,减轻了整个机械式两级行星轮传动无级变速系统的重量;(4)整个无级变速系统中,所有传动部套都是机械式,这大大提高了无级变速系统的可靠性;(5)机械式两级行星轮传动无级变速系统中基本没有污染物的排放,可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性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包括执行机构1、功率分流低速轴3、功率分流输入轴30和输入轴9,输入轴9一端外壁套有第二滑动轴承10,第二滑动轴承10右侧设有推力轴承11,推力轴承11右侧输入轴9外壁上设有齿轮8,齿轮8与机带泵齿轮5连接,机带泵齿轮5通过第二机带泵齿轮12与机带泵7连接,第二机带泵齿轮12与第一滑动轴承6连接,机带泵齿轮5与功率分流低速齿轮4连接,功率分流低速齿轮4设置于功率分流低速轴3上,功率分流低速轴3端部设有滚动轴承2,功率分流低速轴3通过泵轮17与功率分流输入轴30连接,功率分流输入轴30端部设有第六滑动轴承31,泵轮17与涡轮16相啮合,涡轮16上设有可调导轮14和固定导轮15,可调导轮14与执行机构1连接;输入轴9中间设有第三滑动轴承13,输入轴9另一端套有联接筒18,联接筒18上设有浮动齿圈19,浮动齿圈19的内齿圈20与行星轮21传动连接,行星轮21设置于行星架22上,行星架22设于输入轴9另一端,行星轮21与太阳轮23传动连接,太阳轮23与输出轴内齿套24连接,输出轴内齿套24设于输出轴27外,输出轴27与输入轴9位于同一轴线上,输出轴27上设有第四滑动轴承25和第五滑动轴承26;行星架22通过滚动轴承28与功率分流输入齿轮29连接,功率分流输入齿轮29设于功率分流输入轴30上。所述的输入轴9与泵轮17和联接筒18相连,输入轴9传递功率采用分流形式。所述的功率分流输入齿轮29可以调整行星架22运转方向,使得行星轮中行星架22与内齿圈20转向一致,功率合并输出驱动太阳轮23。所述的联接筒18加热烘装在输入轴9上。所述的输入轴9的前后支撑分别是第二滑动轴承10和第三滑动轴承13。所述的推力轴承11承载液力变矩器运行时产生的轴向力。所述的输出轴27的前后支撑分别是第四滑动轴承25和第五滑动轴承26。所述的机带泵7给新型用于压缩机无级调速的传动装置提供液力变矩器工作油、行星润滑油和轴承润滑油的工作压力。主要由齿轮功率分流系统、液力变矩器系统、行星齿轮系统、润滑油系统等组成。液力变矩器系统采用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由泵轮17、涡轮16、固定导轮15、可调导轮14和执行机构1等组成。行星齿轮系统是差动轮系,由内齿圈20、行星架22、行星轮21和太阳轮23组成。按照“功率分流”的原理来运行的。通过齿轮齿数配比,调节液力变矩器的最佳输入转速,同时采用功率多分支结构,每个液力变矩器支路所传递的功率降低,液力变矩器的体积减小。液力变矩器的设计与选型不受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的制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包括执行机构(1)、功率分流低速轴(3)、功率分流输入轴(30)和输入轴(9),其特征在于:输入轴(9)一端外壁套有第二滑动轴承(10),第二滑动轴承(10)右侧设有推力轴承(11),推力轴承(11)右侧输入轴(9)外壁上设有齿轮(8),齿轮(8)与机带泵齿轮(5)连接,机带泵齿轮(5)通过第二机带泵齿轮(12)与机带泵(7)连接,第二机带泵齿轮(12)与第一滑动轴承(6)连接,机带泵齿轮(5)与功率分流低速齿轮(4)连接,功率分流低速齿轮(4)设置于功率分流低速轴(3)上,功率分流低速轴(3)端部设有滚动轴承(2),功率分流低速轴(3)通过泵轮(17)与功率分流输入轴(30)连接,功率分流输入轴(30)端部设有第六滑动轴承(31),泵轮(17)与涡轮(16)相啮合,涡轮(16)上设有可调导轮(14)和固定导轮(15),可调导轮(14)与执行机构(1)连接;输入轴(9)中间设有第三滑动轴承(13),输入轴(9)另一端套有联接筒(18),联接筒(18)上设有浮动齿圈(19),浮动齿圈(19)的内齿圈(20)与行星轮(21)传动连接,行星轮(21)设置于行星架(22)上,行星架(22)设于输入轴(9)另一端,行星轮(21)与太阳轮(23)传动连接,太阳轮(23)与输出轴内齿套(24)连接,输出轴内齿套(24)设于输出轴(27)外,输出轴(27)与输入轴(9)位于同一轴线上,输出轴(27)上设有第四滑动轴承(25)和第五滑动轴承(26);行星架(22)通过滚动轴承(28)与功率分流输入齿轮(29)连接,功率分流输入齿轮(29)设于功率分流输入轴(3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多分支液力行星调速装置,包括执行机构(1)、功率分流低速轴(3)、功率分流输入轴(30)和输入轴(9),其特征在于:输入轴(9)一端外壁套有第二滑动轴承(10),第二滑动轴承(10)右侧设有推力轴承(11),推力轴承(11)右侧输入轴(9)外壁上设有齿轮(8),齿轮(8)与机带泵齿轮(5)连接,机带泵齿轮(5)通过第二机带泵齿轮(12)与机带泵(7)连接,第二机带泵齿轮(12)与第一滑动轴承(6)连接,机带泵齿轮(5)与功率分流低速齿轮(4)连接,功率分流低速齿轮(4)设置于功率分流低速轴(3)上,功率分流低速轴(3)端部设有滚动轴承(2),功率分流低速轴(3)通过泵轮(17)与功率分流输入轴(30)连接,功率分流输入轴(30)端部设有第六滑动轴承(31),泵轮(17)与涡轮(16)相啮合,涡轮(16)上设有可调导轮(14)和固定导轮(15),可调导轮(14)与执行机构(1)连接;输入轴(9)中间设有第三滑动轴承(13),输入轴(9)另一端套有联接筒(18),联接筒(18)上设有浮动齿圈(19),浮动齿圈(19)的内齿圈(20)与行星轮(21)传动连接,行星轮(21)设置于行星架(22)上,行星架(22)设于输入轴(9)另一端,行星轮(21)与太阳轮(23)传动连接,太阳轮(23)与输出轴内齿套(24)连接,输出轴内齿套(24)设于输出轴(27)外,输出轴(27)与输入轴(9)位于同一轴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圣罡王迪杨龙岳彦炯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