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16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所述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包括连接支撑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工作台;聚雨斗,所述聚雨斗设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聚雨斗;固定支撑柱,所述固定支撑柱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固定支撑柱之间;固定夹;螺栓;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固定支撑柱的顶端;风轮轴;增速机;发电机;蓄电池,所述发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聚风斗,所述飓风斗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撑柱上;导线;变压器;固定桩;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渔光互补的基础上利用风力和雨水,增大了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应用
,尤其涉及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
技术介绍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相关技术中,鱼塘中淤泥层较厚,深度可达到6-9米,在架设支撑工作台的密集群桩时,往往支架基础桩施工精度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淤泥层厚度不一,工程造价较高,施工质量不能保证,而且固定桩矗立在开阔的水面上,不能充分利用风能资源,不能进一步提高效益。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桩采用拼接式,适应不同深度淤泥层、节省固定桩的造价,能充分利用风能的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包括:连接支撑板;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板的一侧;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聚雨斗,所述聚雨斗设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聚雨斗;固定支撑柱,所述固定支撑柱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固定支撑柱之间;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支撑板上;螺栓,所述固定夹套接在所述固定支撑柱上且另一端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撑板上;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固定支撑柱的顶端;风轮轴,所述风轮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风轮;增速机,所述增速机连接所述风轮轴;发电机,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增速机;蓄电池,所述发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聚风斗,所述聚风斗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撑柱上;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变压器,所述导线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所述变压器;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柱;螺孔,所述螺孔设于所述固定桩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和所述蓄电池均设有多个。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设有多个。优选的,所述固定桩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固定桩通过上端设置的所述螺孔以及下端设置的螺纹凸块相互连接,且最底端的所述固定桩的底部设为锥形的凸起。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撑柱和所述连接支撑板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蓄电池、所述发电机及所述增速机置于所述固定支撑柱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导线贯穿于所述连接支撑板的内部空腔中。优选的,所述聚风斗呈喇叭状,且所述风轮置于所述聚风斗的尾部空腔中。优选的,所述增速机与所述发电机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聚雨斗倾斜一定的角度,且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风轮的正上方,所述聚雨斗的底板采用光伏发电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通过所述固定支撑柱与所述固定桩上的所述螺孔螺纹连接,实现相互拼接,可适应不同厚度的鱼塘淤泥层,同时也节省了所述固定桩的用材,降低了工程造价;利用设置的所述风轮进行风力发电,通过所述聚风斗增大风能利率,提高风力发电效率;在雨水天气,利用设置在所述风轮的顶部的所述聚雨斗聚集雨水,通过所述出水管流出冲击扇叶增加所述风轮的转动速度,增加风力发电的发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风轮的连接示意图。图中所示:1、工作台,2、支撑杆,3、固定支撑柱,4、固定桩,401、螺孔,5、风轮,501、风轮轴,6、聚风斗,7、连接支撑板,701、固定夹,8、出水管,9、聚雨斗,10、导线,11、变压器,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增速机,15、发电机,16、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风轮的连接示意图。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包括:连接支撑板7;第一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板7的一侧;第二连接杆13,所述第二连接杆1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2之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2;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3上;聚雨斗9,所述聚雨斗9设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连接于所述聚雨斗9;固定支撑柱3,所述固定支撑柱3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板7;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2和所述固定支撑柱3之间;固定夹701,所述固定夹701的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支撑板7上;螺栓,所述固定夹701套接在所述固定支撑柱3上且另一端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撑板7上;风轮5,所述风轮5设于所述固定支撑柱3的顶端;风轮轴501,所述风轮轴501的一端连接所述风轮5;增速机14,所述增速机14连接所述风轮轴501;发电机15,所述发电机15连接所述增速机14;蓄电池16,所述发电机15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16;聚风斗6,所述聚风斗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撑柱3上;导线10,所述导线10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16;变压器11,所述导线10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所述变压器11;固定桩4,所述固定桩4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柱3;螺孔401,所述螺孔401设于所述固定桩4的顶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工作台11和所述蓄电池16均设有多个,便于操作工操作以及增大电能的储存量。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杆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3设有多个,便于更好的支撑所述工作台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桩4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固定桩4通过上端设置的所述螺孔401以及下端设置的螺纹凸块相互连接,且最底端的所述固定桩4的底部设为锥形的凸起,实现了所述固定桩4能够相互拼接,长度可调,适应不同厚度的鱼塘淤泥层。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撑柱33和所述连接支撑板7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蓄电池16、所述发电机15及所述增速机14置于所述固定支撑柱3的内部空腔中,实现了所述固定支撑柱3可以放置所述蓄电池16、所述发电机15以及所述增速机14;所述导线10贯穿于所述连接支撑板7的内部空腔中,实现了导线10不必暴露在外界空气中,而置于密闭的所述连接支撑板7的内部空腔中。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便于风聚集到所述风论处,所述聚风斗6呈喇叭状,且所述风轮5置于所述聚风斗6的尾部空腔中。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增速机14与所述发电机15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实现了所述增速机14能够带动所述发电机15中的线圈转动,从而产生电。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聚雨斗9倾斜一定的角度,且所述出水管8位于所述风轮5的正上方,所述聚雨斗9的底板采用光伏发电板结构,实现了雨水能够通过所述出水管8流出并冲击所述风轮5的扇叶,同时有效结合光伏发电板。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测定鱼塘淤泥层的厚度后确定不同区域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

【技术保护点】
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撑板;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板的一侧;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聚雨斗,所述聚雨斗设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聚雨斗;固定支撑柱,所述固定支撑柱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固定支撑柱之间;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支撑板上;螺栓,所述固定夹套接在所述固定支撑柱上且另一端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撑板上;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固定支撑柱的顶端;风轮轴,所述风轮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风轮;增速机,所述增速机连接所述风轮轴;发电机,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增速机;蓄电池,所述发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聚风斗,所述聚风斗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撑柱上;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变压器,所述导线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所述变压器;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柱;螺孔,所述螺孔设于所述固定桩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风力发电的固定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撑板;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撑板的一侧;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聚雨斗,所述聚雨斗设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聚雨斗;固定支撑柱,所述固定支撑柱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固定支撑柱之间;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一端焊接在所述连接支撑板上;螺栓,所述固定夹套接在所述固定支撑柱上且另一端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撑板上;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固定支撑柱的顶端;风轮轴,所述风轮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风轮;增速机,所述增速机连接所述风轮轴;发电机,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增速机;蓄电池,所述发电机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聚风斗,所述聚风斗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撑柱上;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变压器,所述导线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所述变压器;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柱;螺孔,所述螺孔设于所述固定桩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华章亦耘楼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