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台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7074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台升降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方式向高台输送物料导致的空调机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升降通道;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并可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沿竖直方向运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驱动器件、绕线轮和至少一个滑轮组单元,所述绕线轮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器件与所述绕线轮传动连接,每个滑轮组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定滑轮、一个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上的动滑轮以及缠绕在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上的升降绳,所述升降绳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绕线轮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台升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台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柜式空调机的生产过程中,在进行空调机的顶部物料装配时,需要装配人员站在高台上进行操作,因此需将装配人员所需物料需预先运输到高台上,目前物料的运输需要装配人员或其他操作人员手动将物料放置到高台上,其工作量较大且操作不便,导致空调机的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台升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方式向高台输送物料导致的空调机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台升降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升降通道;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并可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沿竖直方向运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驱动器件、绕线轮和至少一个滑轮组单元,所述绕线轮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器件与所述绕线轮传动连接,每个滑轮组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定滑轮、一个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上的动滑轮以及缠绕在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上的升降绳,所述升降绳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绕线轮连接。可选地,所述机架的升降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滑轨,所述升降台上设有至少一个滑块,每个滑块与一个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为矩形结构,所述滑块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的四角,所述滑轨为四个。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四个滑轮组单元,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滑轮组单元中的两条升降绳互相连接。可选地,所述驱动器件为手摇柄。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机架可拆卸连接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在安装于所述机架时与所述手摇柄接触并阻挡所述手摇柄转动。可选地,所述驱动器件为电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电机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高度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升降平台的升降高度生成高度信号,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高度信号控制所述电机工作或停止。可选地,还包括物料传送机构,在所述升降平台运动至预设的送料位置时与所述物料传送机构对接,所述物料传送机构可向所述升降平台上传送物料。可选地,所述升降台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高度为3m-5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台升降装置中,通过驱动器件带动绕线轮转动,即可将升降绳在绕线轮缠绕或释放上并带动滑轮组单元中的动滑轮运动,进而带动升降平台在机架的升降通道中竖直运动,在空调机的组装过程中,可在升降平台上放置所需物料并向高台输送,与手动输送物料的方式相比其工作量较小且可提高空调机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台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高台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台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台升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方式向高台输送物料导致的空调机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如图1所示,该高台升降装置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升降通道11;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架10采用型材拼接制成,机架10整体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具体实施中,机架10的体积大小应根据所需承载的物料的数量和大小进行设置;升降通道11为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机架10内部的中空区域;升降台20,升降台20与机架10滑动连接并可在升降通道11内沿竖直方向运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台20也采用形成拼接制成,升降台20的大小应根据所需承载的物料的数量和大小进行设置;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包驱动器件31、绕线轮32和四个滑轮组单元33,绕线轮32安装于机架10,驱动器件31与绕线轮32传动连接,每个滑轮组单元33包括一个设置于机架10的定滑轮331、一个设置于升降台20上的动滑轮332以及缠绕在定滑轮331和动滑轮332上的升降绳333,升降绳333的一端与机架10连接、另一端与绕线轮32连接。具体实施中,滑轮组单元33的数量应根据升降台20的大小、重量,以及升降台20上所需承载的物料的重量进行设置,滑轮组单元33的数量最少应为一个,另外也可将滑轮组单元33的数量设置为其他值,例如2个或3个等。具体地,图1中所示的驱动器件31为手摇柄,通过驱动器件31带动绕线轮32转动,即可使升降绳333缠绕在绕线轮32上,或将缠绕在绕线轮32上的升降绳333释放,从而使动滑轮33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并带动升降台20在升降通道11内运动。采用滑轮驱动升降台20运动,可使升降台20获得较长的运动行程,且可节省驱动力。具体实施中,升降台20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高度需根据高台的高度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升降台20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高度为3m-5m,具体如3m、4m、5m等,可适应大多数高台的高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台升降装置在空调机的组装过程中,可在升降平台上放置所需物料并向高台输送,与手动输送物料的方式相比其工作量较小且可提高空调机的生产效率。为提高升降台20在升降过程中的运动稳定性,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机架10的升降通道11中设有四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滑轨40,升降台20上设有四个滑块50,每个滑块50与一个滑轨40滑动连接。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平台为矩形结构,则为进一步提高升降平台的稳定性,四个滑块50且分别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四角,四个滑轨40也分别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四角,可减少升降平台在升降过程中的晃动,提高运动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升降台20在升降过程中的运动稳定性,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驱动机构30包括四个滑轮组单元33,且每个滑轮组单元33与升降平台的一角对应设置,参见图3所示,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滑轮组单元33中的两条升降绳333互相连接,且两侧的两条升降绳333均与同一个绕线轮32连接,则通过一个绕线轮32即可同时驱动四个滑轮组单元33,可使升降台20的四角在升降运动时的速度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升降台20的运动稳定性。在升降台20运动到所需位置时需要使升降台20停止运动,以便于进行物料的取放,为使升降台20的位置保持固定,参见图1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台升降装置还包括与机架10可拆卸连接的限位销,限位销在安装于机架10时与手摇柄接触并阻挡手摇柄转动,进而可使每个动滑轮332停止运动,以使升降台20的位置保持固定。上述高台升降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操作人员在地面上将所需物料放置到升降台20上,并摇动手摇柄将升降台20移动到所需的位置,随后该操作人员需再到高台上进行后续的装配工作。为进一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驱动器件31为电机,驱动机构30还包括与电机信号连接的控制器(图2中未示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转动。具体实施中,电机可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或伺服电机。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即可使电机带动升降台20做升降运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为使电机驱动升降台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台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升降通道;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并可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沿竖直方向运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驱动器件、绕线轮和至少一个滑轮组单元,所述绕线轮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器件与所述绕线轮传动连接,每个滑轮组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定滑轮、一个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上的动滑轮以及缠绕在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上的升降绳,所述升降绳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绕线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升降通道;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并可在所述升降通道内沿竖直方向运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驱动器件、绕线轮和至少一个滑轮组单元,所述绕线轮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器件与所述绕线轮传动连接,每个滑轮组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定滑轮、一个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上的动滑轮以及缠绕在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上的升降绳,所述升降绳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绕线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升降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滑轨,所述升降台上设有至少一个滑块,每个滑块与一个滑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为矩形结构,所述滑块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的四角,所述滑轨为四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台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四个滑轮组单元,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滑轮组单元中的两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高晶晶贺玮高明贾玉龙王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