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浩专利>正文

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6208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学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底架及固定在底架上的立柱和承载台,立柱上端借助悬臂固定有位于承载台上方的振动探测片,振动探测片表面粘贴有第一应变片,第一应变片的信息输出端连接有应变仪,振动探测片横向悬伸设置且其末端为向下探出的探测触头,承载台上承载有患者的待穿刺部位,探测触头借助位置调节系统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相接触,位置调节系统设置于承载台与底架之间和/或振动探测片与悬臂之间,位置调节系统包括X‑Y‑Z直线位移机构和X‑Y‑Z翻转机构,使用该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动脉位置,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其较高的准确性能够避免后期的跑针、瘀紫等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的手术过程中都需要进行麻醉过程,麻醉师通常要在手腕上寻找动脉,然后进行插管、麻醉、以及抽血、测压等过程,但诸如老人、成年较胖人群、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脉搏较弱、脂肪较厚等原因,寻找动脉的难度较大,寻找时间一般会在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有时未必能够找到,十分影响手术的进程,而且,即使当时找到动脉,后面也会因位置不准出现淤血肿胀甚至肢端坏死的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动脉穿刺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引导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待穿刺部位的动脉位置,为动脉穿刺提供指导,不仅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而且定位准确,避免了动脉穿刺位置不准确造成的血肿、肢端坏死等威胁患者安全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关键点是,该装置包括底架及固定在底架上的立柱和承载台,立柱上端借助悬臂固定有位于承载台上方的带有感应机构的振动探测装置,振动探测装置为横向悬伸设置的振动探测片且其末端为向下探出的探测触头,感应机构为粘贴于振动探测片表面的第一应变片或者为粘贴于探测触头下端面的压电晶体,压电晶体或者第一应变片的信息输出端连接有应变仪,承载台上承载有患者的待穿刺部位,探测触头借助位置调节系统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相接触,所述位置调节系统包括设置于承载台与底架之间和/或振动探测片与悬臂之间的X-Y-Z直线位移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承载台与底架之间和/或振动探测片与悬臂之间的X-Y-Z翻转机构。所述的振动探测片为沿待穿刺部位横向方向设置的两个,两个振动探测片为两探测触头相邻的对称设置形式。所述的X-Y-Z翻转机构包括承载台与底架之间的固定翻转机构和振动探测片与悬臂之间的悬吊翻转机构,所述的悬吊翻转机构使得振动探测片有沿探测触头下端面X向、Y向以及Z向的旋转自由度;所述的悬吊翻转机构使得两个振动探测片有沿两个探测触头之间区域下端面X向、Y向以及Z向的旋转自由度。所述的振动探测片外围环绕设置有抗干扰框,抗干扰框为横向悬伸设置,振动探测片的探测触头向下探出抗干扰框。所述的振动探测装置中振动探测片为平行设置的一组且每个表面均粘贴有一个第一应变片,或者振动探测片的探测触头下端面粘贴有一组沿探测触头纵向分布或矩阵分布的压电晶体。当振动探测片为一个时,上述的动脉穿刺引导装置的使用方法,关键点是,所述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初定位医生通过把脉的方式确定待穿刺部位表面的搏动位置,然后借助X-Y-Z直线位移机构调整振动探测片中探测触头与待穿刺部位表面搏动位置的位置关系,使得探测触头与搏动位置相接触,最后借助X-Y-Z翻转机构调整至探测触头下端面与搏动位置表面相平行且其纵向方向与动脉走向一致;B、调整通过X-Y-Z直线位移机构调整探测触头与搏动位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使探测触头对搏动位置施加预压力,振动探测片上的第一应变片或者探测触头下表面的压电晶体产生形变并且将该形变反馈形成应变仪上的波形图,该波形图中的基线值即为预压力值;C、精确定位通过X-Y-Z翻转机构来调整探测触头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的接触位置,同时,通过X-Y-Z直线位移机构来调整探测触头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的横向位移,在翻转和位移过程中始终保持预压力不变,当波形图中波峰值最大时,探测触头所在部位的垂直下方即为待穿刺部位中动脉所在位置;D、穿刺通过X-Y-Z直线位移机构将探测触头移开待穿刺部位表面,然后进行动脉穿刺。当振动探测片为两个时,如上所述的动脉穿刺引导装置的使用方法,关键点是,所述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初定位医生通过把脉的方式确定待穿刺部位表面动脉的搏动位置,然后借助X-Y-Z直线位移机构分别依次调整两个振动探测片中探测触头与待穿刺部位表面搏动位置的位置关系,使得两个探测触头位于搏动位置两侧并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相接触,随后借助X-Y-Z翻转机构调整两个探测触头下端面与搏动位置表面相平行,并且使得两个探测触头下端面纵向方向与动脉走向一致,最后将两个探测触头的间隔部位移动至搏动位置;B、调整通过X-Y-Z直线位移机构调整两个探测触头与接触部位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使两个探测触头对搏动位置施加预压力,两个振动探测片上的第一应变片或者两个探测触头下端面的压电晶体分别产生形变并且将该形变反馈形成应变仪上的两个波形图,两个波形图中的基线值即为预压力值;C、精确定位首先,通过X-Y-Z翻转机构来调整两个探测触头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的接触位置,使得两个波形图的基线值相同,然后,通过X-Y-Z直线位移机构来调整两个探测触头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的横向位移,使得两个波形图的波峰值相同,此时,两个探测触头间隔部位的垂直下方即为待穿刺部位中动脉所在位置;D、穿刺在两个探测触头间隔部位进行动脉穿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借助振动探测片来进行人体待穿刺部位中动脉位置的探测,振动探测片上的第一应变片或者其探测触头下端面的压电晶体进行振动反馈并将振动反馈至应变仪中形成波形图,通过波形图的观察来指导振动探测片与待穿刺部位的相对位置,然后借助X-Y-Z直线位移机构和X-Y-Z翻转机构来调整探测触头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的横向位移以及接触位置,当振动探测片为一个时,移动和翻转过程中保持其预压力不变,波峰值最大时所对应的位置的垂直下方即为动脉所在位置,当振动探测片为两个时,首先进行翻转来调整两个探测触头与待穿刺部位的接触位置,使得两个波形图的波峰值相同,然后调整两个探测触头与接触位置的横向位移,使得两个波形图的基线值和波峰值相同,此时,两个探测触头间隔部位的垂直下方即为待穿刺部位中动脉所在位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获得待穿刺部位中动脉所在位置,为动脉穿刺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从而降低了穿刺作业的失败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要求,相比于现有的动脉穿刺技术,穿刺的准确度得到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同时避免了穿刺失误造成的患者不适和身体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承载台和底架之间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振动探测片和抗干扰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用于穿刺针的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手臂腕部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3中X轴旋转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3中Y轴旋转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3中Z轴旋转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3中X轴翻转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3中Y轴翻转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4中振动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图15的右视图。附图中,1、底架,2、立柱,3、承载台,4、手臂,5、悬臂,6、移动台,7、振动探测片,701、探测触头,8、第一应变片,9、应变仪,10、抗干扰框,12、桡动脉,13、尺骨,14、桡骨,15、角度精调装置,1501、蜗杆,1502、齿轮,1503、角度精调台,16、角度粗调装置,17、Y轴导轨,1701、固定台,18、剪切升降机,1901、丝杠,1902、丝杠套,20、平移台,21、旋转台,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架(1)及固定在底架(1)上的立柱(2)和承载台(3),立柱(2)上端借助悬臂(5)固定有位于承载台(3)上方的带有感应机构的振动探测装置,振动探测装置为横向悬伸设置的振动探测片(7)且其末端为向下探出的探测触头(701),感应机构为粘贴于振动探测片表面的第一应变片(8)或者为粘贴于探测触头(701)下端面的压电晶体(49),压电晶体(49)或者第一应变片(8)的信息输出端连接有应变仪(9),承载台(3)上承载有患者的待穿刺部位,探测触头(701)借助位置调节系统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相接触,所述位置调节系统包括设置于承载台(3)与底架(1)之间和/或振动探测片(7)与悬臂(5)之间的X‑Y‑Z直线位移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承载台(3)与底架(1)之间和/或振动探测片(7)与悬臂(5)之间的X‑Y‑Z翻转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架(1)及固定在底架(1)上的立柱(2)和承载台(3),立柱(2)上端借助悬臂(5)固定有位于承载台(3)上方的带有感应机构的振动探测装置,振动探测装置为横向悬伸设置的振动探测片(7)且其末端为向下探出的探测触头(701),感应机构为粘贴于振动探测片表面的第一应变片(8)或者为粘贴于探测触头(701)下端面的压电晶体(49),压电晶体(49)或者第一应变片(8)的信息输出端连接有应变仪(9),承载台(3)上承载有患者的待穿刺部位,探测触头(701)借助位置调节系统与待穿刺部位表面相接触,所述位置调节系统包括设置于承载台(3)与底架(1)之间和/或振动探测片(7)与悬臂(5)之间的X-Y-Z直线位移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承载台(3)与底架(1)之间和/或振动探测片(7)与悬臂(5)之间的X-Y-Z翻转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探测片(7)为沿待穿刺部位横向方向设置的两个,两个振动探测片(7)为两探测触头(701)相邻的对称设置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Y-Z翻转机构包括承载台(3)与底架(1)之间的固定翻转机构和振动探测片(7)与悬臂(5)之间的悬吊翻转机构,所述的悬吊翻转机构使得振动探测片(7)有沿探测触头(701)下端面X向、Y向以及Z向的旋转自由度;所述的悬吊翻转机构使得两个振动探测片(7)有沿两个探测触头(701)之间区域下端面X向、Y向以及Z向的旋转自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探测片(7)外围环绕设置有抗干扰框(10),抗干扰框(10)为横向悬伸设置,振动探测片(7)的探测触头(701)向下探出抗干扰框(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探测装置中振动探测片(7)为平行设置的一组且每个表面均粘贴有一个第一应变片(8),或者振动探测片(7)的探测触头(701)下端面粘贴有一组沿探测触头(701)纵向分布或矩阵分布的压电晶体(49)。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穿刺引导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初定位医生通过把脉的方式确定待穿刺部位表面的搏动位置,然后借助X-Y-Z直线位移机构调整振动探测片(7)中探测触头(701)与待穿刺部位表面搏动位置的位置关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李浩赵海涛史静付盈姝刘杨吴桐王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