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传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6154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餐厅内的传菜通道,以及设置在传菜通道内的导向机构和牵引机构,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条安装在传菜通道底板上的导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具有动力源的传菜组件,传菜通道内设有支承传菜组件的介质,所述传菜组件与导轨滑动连接,在动力源驱动下沿导轨运动。通过上述传菜装置,可以大幅度节省人工成本,无需大量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井然有序的完成各个餐桌的上菜,既快捷精准又安全;此外,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的传菜通道,可以保证每个菜在传菜过程中,干净卫生;而且,整个传菜装置结构简洁,操作方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餐厅传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属于无人餐厅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餐厅在顾客点完菜,厨房将菜品加工好后,都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将菜端到顾客的餐桌上。人工传菜主要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人工成本高,客流量大时需要多个服务员进行传菜;2、会偶发意外,如服务员在餐厅传菜时,撞到顾客,导致烫伤、摔伤等;3、卫生状况差,在传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菜品污染。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研究,专门开发出一种餐厅传菜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全自动传菜的餐厅传菜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餐厅内的传菜通道,以及设置在传菜通道内的导向机构和牵引机构,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条安装在传菜通道底板上的导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具有动力源的传菜组件,传菜通道内设有支承传菜组件的介质,所述传菜组件与导轨滑动连接,在动力源驱动下沿导轨运动。作为优选,所述传菜组件通过连杆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移动轮,导轨的内侧设有与移动轮相匹配的滑槽,连杆的另一端与传菜组件相连,通过连杆的移动轮使传菜组件在导轨上自由运动;所述传菜组件顶部设有放置餐盘的平台,通过动力源带动平台运动。作为优选,所述连杆倾斜设置,与导轨前进方向的夹角大于90°。倾斜设置,可以使移动轮带动传菜组件在导轨上顺利前进。作为优选,所述导轨包括至少一条主轨,以及多条与餐桌对应的次轨。作为优选,所述主轨上设有多个与次轨衔接的入口,所述次轨上设有供其他次轨穿过的断口。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轮包括安装在导轨滑槽内的主轮,所述主轮高于滑槽上表面,主轮的直径大于断口的最大宽度,为防止主轮脱离导轨,所述主轮的两侧还设有挡块。作为优选,所述主轨和次轨的首端设置在菜品发放处,主轨的末端设置在回收处,次轨的末端与主轨相衔接,或者也设置在回收处;所述主轨为直线形、曲线形或者环形,所述次轨包括位于始端的直线段和与主轨衔接的曲线段。作为优选,所述传菜通道盛放的介质为水,传菜组件通过水的浮力漂浮在传菜通道内。作为优选,所述传菜组件为船形,所述动力源包括设置在船尾的螺旋桨,驱动螺旋桨的电机,以及供电的电源。作为优选,所述传菜通道顶部设有上封板,使整个传菜过程在密封环境中进行,干净卫生。为方便餐桌处菜品拿取,所述传菜通道的侧壁或上封板上设有活动门。所述传菜通道的侧壁或上封板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上述餐厅传菜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先根据需要上菜的餐桌,选择对应的传输次轨,然后将菜品放入设置在该次轨上的传菜组件平台,开启动力源,传菜组件沿次轨前进,到达餐桌时,由客人自行取餐,然后传菜组件接着前进,穿过相邻次轨的断口到达主轨入口,然后由主轨入口移入主轨,最终到达终点回收处。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传菜装置,可以大幅度节省人工成本,无需大量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井然有序的完成各个餐桌的上菜,既快捷精准又安全;此外,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的传菜通道,可以保证每个菜在传菜过程中,干净卫生;而且,整个传菜装置结构简洁,操作方便,成本低。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餐厅传菜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实施例1的餐厅传菜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实施例1的连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为连杆与导轨组装剖面图;图5为实施例1为连杆与导轨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餐厅传菜装置应用于火锅店,如图1-2所示,包括固定安装在餐厅内的半封闭传菜通道1,以及设置在传菜通道1内的导向机构2和牵引机构3,其中,所述传菜通道1包括底板11、位于底部两侧的侧壁12,以及位于两端的封板13,与餐桌对应地侧壁12上设有门14,打开后可供顾客拿菜。传菜通道1的设置,可以使整个传菜过程更干净卫生。为方便顾客看到菜品移动,所述侧壁12一般采用透明材质或者半透明材质制成,如玻璃、透明塑料板等。所述传菜通道1内盛有水。所述导向机构2具体包括至少一条主轨21,以及多条与餐桌4对应的次轨22,一般一个次轨22对应一顶餐桌4,餐桌4放置在次轨22旁边,所述主轨21和次轨22固定安装在传菜通道1的底板11上,主轨21一般为直线形、曲线形或环形结构,主轨21的首端位于菜品发放处(如厨房取菜口),末端设置在回收处(如餐盘清洗回收处),也可以将首尾两端连接起来,组成环形输送线路。所述次轨22的首端也设置在菜品发放处,末端与主轨21相衔接,部分次轨22的末端也可以设置在回收处。为方便传输及简化空间,次轨22会根据餐桌的布局曲线设置,一般包括位于始端的直线段221和与主轨21衔接的曲线段222。即始端到对应餐桌4前一般采用直线导轨,从餐桌4回到主轨21一般采用弧形导轨。所述牵引机构3滑动安装在导轨上,在次轨22的指引下,将菜品从始端输送到餐桌,然后再沿主轨21回到回收处。所述牵引机构3具体包括具有动力源的传菜组件31,传菜组件31可以采用多种造型,如船形、板形等等。本实施例的传菜组件31为船形,顶部设有可放置餐盘的平台311,动力源包括设置在船尾的螺旋桨,驱动螺旋桨的电机,以及供电的电源。传菜组件31通过连杆32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所述连杆32一端设有移动轮33,另一端与传菜组件31相连,在动力源的驱动下,使传菜组件31沿导轨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与牵引机构3的具体配合如下:如图3-5所示,所述主轨21和次轨22为工字型内轨,内侧设有供移动轮33移动的滑槽23。所述移动轮33包括安装在导轨滑槽23内的主轮331,为防止主轮331脱离导轨,所述主轮331的两侧还设有挡块332,本实施例所述挡块332为设置在主轮331两侧的侧轮,所述侧轮嵌入在工字型内轨中,侧轮可以设置为可滚动结构,也可以为固定结构。所述主轨21上设有多个与次轨22衔接的入口211,通过入口211实现主轨21和次轨22并轨,所述次轨22上设有供其他次轨22穿过的断口223,在断口223处形成4个方向的交叉口,类似马路的十字路口,为保证次轨22上的传菜组件31在经过断口223和入口211时平滑顺利的通过,所述连杆32倾斜设置,与导轨前进方向的夹角α大于90°;此外,所述移动轮33的主轮331直径大于滑槽23的深度,主轮331顶部一般需高于导轨上表面1~2cm,同时,主轮331的直径也必须大于断口223的最大宽度,一般大于1-2cm。所述移动轮33的主轮331可以与滑槽23底部相接触,也可以不直接接触。上述餐厅传菜装置使用时,如果是2号桌需要上菜(图2中1号桌未画出),工作人员先根据需要上菜的餐桌,选择与2号桌对应的2号次轨22,然后将菜品放入设置在该次轨上的传菜组件平台311,开启动力源,传菜组件31沿次轨前进,穿过相邻次轨22的断口223后驶向目标餐桌,因为传菜组件31的运动速度不会太快,所以在到达2号餐桌4时,顾客有足够时间可自行取餐,顾客取餐后,传菜组件31接着前进,到达主轨入口211后,由主轨入口211移入主轨21,最终到达终点回收处。其他餐桌也类似上述原理输送菜品。本实施例所述的传菜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餐厅大堂内,使用时,由导轨和主轮331配合指引,动力源的驱动以及水的浮力可以将菜品精确输送到对应的餐桌,大幅度节省人工成本,无需大量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餐厅传菜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餐厅内的传菜通道,以及设置在传菜通道内的导向机构和牵引机构,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条安装在传菜通道底板上的导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具有动力源的传菜组件,传菜通道内设有支承传菜组件的介质,所述传菜组件与导轨滑动连接,在动力源驱动下沿导轨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餐厅内的传菜通道,以及设置在传菜通道内的导向机构和牵引机构,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条安装在传菜通道底板上的导轨,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具有动力源的传菜组件,传菜通道内设有支承传菜组件的介质,所述传菜组件与导轨滑动连接,在动力源驱动下沿导轨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菜组件通过连杆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移动轮,导轨的内侧设有与移动轮相匹配的滑槽,连杆的另一端与传菜组件相连,通过连杆的移动轮使传菜组件在导轨上自由运动;所述传菜组件顶部设有放置餐盘的平台,通过动力源带动平台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倾斜设置,与导轨前进方向的夹角大于90°。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至少一条主轨,以及多条与餐桌对应的次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餐厅传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轨上设有多个与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显能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驰靡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