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5897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栽培方法,包括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盛果期枇杷树;盖遮阳网时间谢花后或幼果初期;整株树用双层遮阳网遮盖,遮阳网为黑色,遮光率85%‑‑95%;内部透光率保持在2~15%;测定叶片熊果酸含量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熊果酸的叶片为树冠外围老熟秋梢叶片,叶片生长正常,无病斑;在15‑60天内为提取叶片熊果酸最佳时间;60天后拆除遮阳网,让枇杷树恢复自然生长;生产管理照正常枇杷园的日常管理进行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环保无污染,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熊果酸属于有机三萜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镇静、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等作用,并对多种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可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据不完全统计,已经从自然界中34科108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熊果酸。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叶片,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具有清肺止咳等功效。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枇杷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有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占叶片干重的1%左右。目前,在熊果酸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植物提取方法、熊果酸的制备、医学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在枇杷叶的熊果酸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枇杷叶片熊果酸的提取工艺,高熊果酸含量种质的筛选及熊果酸的药理作用,而怎样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则无相关报道。因此提高枇杷叶中的熊果酸含量,具有十分可观的市场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暂无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提供一种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栽培方法,即在枇杷谢花后或者幼果初期通过对树体全方位遮盖双层遮阳网的方法,明显提高了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实施方法简单,实施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适合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盛果期枇杷树;(2)谢花后或幼果初期开始整株树遮盖遮阳网;(3)使用钢脚架或者竹子,根据树冠大小搭好架子,架子四周和上方离树冠外围20~30cm;(4)遮盖用的遮阳网为黑色,遮光率85%-95%;(5)用双层遮阳网将树体完全包裹遮盖,内部透光率保持在2%~15%;(6)盖遮阳网15-60天内为提取叶片熊果酸最佳时间;(7)盖遮阳网60天后拆除遮阳网,让枇杷树恢复自然生长;(8)采摘测定熊果酸的叶片为树冠外围老熟秋梢叶片,叶片生长正常,无病斑;(9)测定叶片熊果酸含量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C18色谱柱(5mm,4.6×250mm);流动相,溶液A(甲醇):溶液B(17.5%磷酸:82.5%乙腈)=60:40(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进样量为5ul;柱温为3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在枇杷果实发育期,通过对枇杷树全方位盖遮阳网,明显提高了枇杷叶片中的熊果酸含量。实施方法简单,实施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盖双层遮阳网、单层遮阳网及不盖遮阳网后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在进入盛果期的‘新白1号’枇杷幼果初期,对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枇杷树进行盖遮阳网处理,使用钢脚架,根据树冠大小在枇杷树四周搭好遮阳网架子,架子四周和上方离树体外围25cm,遮阳网为黑色,遮光率85%--95%,用单层、双层遮阳网把树体全方位包住,盖遮阳网后,双层遮阳网里面的透光率为2.25%,单层遮阳网里面的透光率为15.00%;以露天栽培的枇杷作为对照,重复3次。试验树平均冠幅为3.8m×4.0m,树高3.0~3.5m,主干直径15~20cm。生产管理按照枇杷园的日常管理进行。选择树冠外围生长正常,无病斑老熟秋梢叶片进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每15天测一次。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是Shim-packVP-ODSC18色谱柱(5mm,4.6×250mm);流动相,溶液A(甲醇):溶液B(17.5%磷酸:82.5%乙腈)=60:40(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进样量为5ul;柱温为35℃。如图所示,遮盖双层遮阳网的‘新白1号’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则呈现一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15天内快速增长,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为0.75g/100g•DW,是对照的1.11倍;15天后处于平稳增高阶段,处理后4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在15-60天内,盖遮阳网的平均熊果酸含量是对照的1.14倍。表明双层盖遮阳网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叶片中的熊果酸含量。遮盖单层遮阳网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变化与对照相似,差异不显著。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栽培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盛果期枇杷树;(2)谢花后或幼果初期开始整株树遮盖遮阳网;(3)使用钢脚架或者竹子,根据树冠大小搭好架子,架子四周和上方离树冠外围20~30cm;(4)遮盖用的遮阳网为黑色,遮光率85%‑95%;(5)用双层遮阳网将树体完全包裹遮盖,内部透光率保持在2%~15%;(6)盖遮阳网15‑60天内为提取叶片熊果酸最佳时间;(7)盖遮阳网60天后拆除遮阳网,让枇杷树恢复自然生长;(8)采摘测定熊果酸的叶片为树冠外围老熟秋梢叶片,叶片生长正常,无病斑;(9)测定叶片熊果酸含量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5 mm,4.6×250mm); 流动相,(溶液A‑甲醇):(溶液B‑17.5%磷酸:82.5%乙腈)= 60 : 40 V / 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进样量为5 ul;柱温为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枇杷叶片熊果酸含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盛果期枇杷树;(2)谢花后或幼果初期开始整株树遮盖遮阳网;(3)使用钢脚架或者竹子,根据树冠大小搭好架子,架子四周和上方离树冠外围20~30cm;(4)遮盖用的遮阳网为黑色,遮光率85%-95%;(5)用双层遮阳网将树体完全包裹遮盖,内部透光率保持在2%~15%;(6)盖遮阳网15-60天内为提取叶片熊果酸最佳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朝军单幼霞郑少泉蒋际谋陈秀萍许奇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