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5710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包括滚筒、支撑架以及驱动电机;滚筒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分别设置于外筒体的两端;外筒体套设于内筒体外;驱动电机设置于外筒体的底部,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转轴,且从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转轴连接,并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内筒体转动;内筒体和外筒体的顶部均设置有开口;外筒体的开口处设置密封盖;密封盖用于控制外筒体的开口的开/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不仅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提高包覆加工的效率以及包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包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包覆工艺的包覆设备主要通过设置于反应釜内的搅拌桨进行搅拌,从而使得包覆材料包覆于基质材料的表面形成包覆层。但是,由于现有的包覆设备的搅拌桨在搅拌过程中存在死角,所以其不仅使得反应釜内的材料得不到充分的搅拌,影响包覆效果;而且,搅拌桨在搅拌过程中还存在自身损坏及损伤包覆产品问题。因此,现有的包覆设备不仅存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而且,其还存在包覆加工效率低,包覆产品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以使其不仅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提高包覆加工的效率以及包覆产品的质量。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其包括:滚筒、支撑架以及驱动电机;所述滚筒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筒体的两端;所述外筒体套设于所述内筒体外;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转轴,且所述从动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转轴连接,并通过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内筒体转动;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的顶部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外筒体的开口处设置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控制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的开/闭。进一步,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的相对两端;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多根加强筋。进一步,所述加强筋于所述底板的底面交错呈网状分布。进一步,所述前支撑架包括第一U形固定座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U形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所述后支撑架包括第二U形固定座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U形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U形固定座和所述第二U形固定座内。进一步,所述第一U形固定座的两侧板分别通过铰接件与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端的外侧壁铰接;所述第二U形固定座的两侧板分别通过铰接件与所述外筒体的底端的外侧壁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伸缩控制所述第一U形固定座的升降。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伸缩控制所述第二U形固定座的升降。进一步,所述伸缩杆为液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或气缸伸缩杆。进一步,所述外筒体的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所述密封盖密封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内筒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外筒体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有排水控制阀。进一步,所述外筒体的侧壁还设置有加热装置。进一步,所述密封盖设置有真空抽气口,且所述真空抽气口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真空抽气口开/闭的控制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内筒体与外筒体相对转动,使得滚筒内的基质物料与包覆物料可以充分地混合,且不会存在死角,并避免了装置及包覆产品的损伤,因此,不仅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提高包覆加工的效率以及包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的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的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所述的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滚筒101,底板102,第一支撑杆103,第二支撑杆104,第一U形固定座105,第二U形固定座106,外筒体107,内筒体108,通孔109,排水口110,驱动电机111,密封盖112,密封圈113,真空抽气口11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其包括:滚筒101、支撑架以及驱动电机111;滚筒101包括外筒体107和内筒体108;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分别设置于外筒体107的两端;外筒体107套设于内筒体108外;驱动电机111设置于外筒体107的底部,内筒体108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转轴,且从动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驱动电机111的驱动转轴连接,并通过驱动电机111控制内筒体108转动;内筒体108和外筒体107的顶部均设置有开口;外筒体107的开口处设置密封盖112;密封盖112用于控制外筒体107的开口的开/闭。基于上述结构的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通过驱动电机111带动内筒体108与外筒体107相对转动,使得滚筒101内的基质物料与包覆物料可以充分地混合,且不会存在死角,并避免了装置及包覆产品的损伤,因此,其不仅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提高包覆加工的效率以及包覆产品的质量。具体地,支撑架还包括底板102;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相对设置于底板102的顶面的相对两端;底板102的底面设置有多根加强筋;优选地,加强筋于底板的底面交错呈网状分布,从而不仅可以提高底板102的结构轻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底板102与地面的接触摩擦力,使得支撑架对滚筒101的固定更加的稳定。其中,前支撑架包括第一U形固定座105和第一支撑杆103;第一支撑杆103固定设置于底板102的顶面上,第一U形固定座105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03的顶端;后支撑架包括第二U形固定座106和第二支撑杆104;第二支撑杆104固定设置于底板102的顶面上,第二U形固定座106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04的顶端;外筒体107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U形固定座105和第二U形固定座106内,从而通过第一U形固定座105和第二U形固定座106便于对外筒体107的安装设置。优选地,第一U形固定座105的两侧板分别通过铰接件与外筒体107的开口端的外侧壁铰接;第二U形固定座106的两侧板分别通过铰接件与外筒体107的底端的外侧壁铰接;第一支撑杆103为伸缩杆,第一支撑杆103伸缩控制第一U形固定座105的升降,从而实现滚筒101倾斜角度的调节,更好地满足包覆加工的使用需求;在加料时将滚筒101的开口调节至向上的位置,从而便于将物料加入滚筒101内;在包覆交工完成后将滚筒101的开口调节至向下的位置,从而便于将包覆产品从滚筒101内倾倒出来。更优地,第二支撑杆104也为伸缩杆,第二支撑杆104伸缩控制第二U形固定座106的升降,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杆103的伸缩和第二支撑杆104伸的伸缩均可以控制滚筒10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其调节更加方便、灵活。同时,外筒体107的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盖112密封配合的密封圈113,从而在密封盖112闭合后可以更好地提高其密封效果;内筒体108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109,外筒体1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支撑架以及驱动电机;所述滚筒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筒体的两端;所述外筒体套设于所述内筒体外;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转轴,且所述从动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转轴连接,并通过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内筒体转动;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的顶部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外筒体的开口处设置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控制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的开/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支撑架以及驱动电机;所述滚筒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且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筒体的两端;所述外筒体套设于所述内筒体外;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从动转轴,且所述从动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转轴连接,并通过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内筒体转动;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的顶部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外筒体的开口处设置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控制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的开/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的相对两端;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多根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于所述底板的底面交错呈网状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包覆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包括第一U形固定座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U形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所述后支撑架包括第二U形固定座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田磊周效孙宇彤池建义李成宇梁磊邢旺温永清安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