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635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头皮针输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形呈“王”字状的输液贴本体,该输液贴本体由三道粘贴胶带以及一道连接带构成,粘贴胶带包括第一粘贴胶带、第二粘贴胶带以及第三粘贴胶带;连接带包括无纺布层以及无菌棉层;连接带的尾端处设置托片,托片沿第三输液贴长度方向经由患者皮肤与头皮针针柄之间处穿过,且该托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粘贴胶带的粘贴面间构成粘贴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保证对头皮针的正常固定功能的同时,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而可靠,并可保护婴幼儿、老年高龄患者、糖尿病病人使用时皮肤不易受压,不易产生压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
本技术属于头皮针输液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
技术介绍
目前5岁及5岁以下的患儿,以及老年高龄患者和糖尿病病人,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差,在天气突变或季节交替时,是不可否认的易感人群。医务人员在给上述人群静脉输液时,需要使用输液贴对头皮针进行加强固定。传统输液贴是由三条独立的透气胶带组成,护士在操作时需要分别撕去胶带保护层,以便逐一的对应头皮针针柄、针体、针尖三处而布置于患者皮肤上,操作较为麻烦。同时,操作稍微不熟练者,即便穿刺成功,由于上述人群具备易动和自控能力差等特点,透气胶带的任何一根都可能因粘贴不紧密而脱落,造成该胶带污染并无法继续使用,进而使得剩余两根透气胶带无法有效地实现头皮针的固定。此外,拔针时如果位于针柄及针体处的两条透气胶带产生彼此粘连,不仅导致难于逐一撕开,同时也会因撕拉疼痛而引起患者下意识的抗拒甚至挣扎,这在对患儿使用时抗拒及挣扎更为明显,导致针头移位、再出血,从而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传统头皮针的针柄尾端质地较硬,在使用时也会使得皮肤受压,易产生压疮状况,从而给患者带来较大使用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其可在保证对头皮针的正常固定功能的同时,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而可靠,并可保护婴幼儿、老年高龄患者、糖尿病病人使用时皮肤不易受压,不易产生压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呈“王”字状的输液贴本体,该输液贴本体由三道横向延伸的粘贴胶带以及一道用于竖向连接各粘贴胶带中段的连接带构成,粘贴胶带包括布置于头皮针针尖处的第一粘贴胶带、布置于头皮针针体处的第二粘贴胶带以及用于粘固头皮针针柄处的第三粘贴胶带;连接带为双层复合层结构,包括作为加强层的无纺布层以及夹设在无纺布层与患者皮肤之间处的无菌棉层;以连接带的与第三粘贴胶带配合的一端为尾端,连接带的尾端处的贴合患者皮肤的一侧面设置托片,托片沿第三输液贴长度方向经由患者皮肤与头皮针针柄之间处穿过,且该托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粘贴胶带的粘贴面间构成粘贴配合。优选的,在连接带的尾端沿该连接带长度方向外延有延伸垫,该延伸垫的贴合患者皮肤的一侧面凹设有供头皮针的柄尾卡入的凹槽;所述凹槽槽深大于或等于上述柄尾的外径。优选的,所述延伸垫的厚度等于托片与第三粘贴胶带的厚度之和。优选的,在第一粘贴胶带或第二粘贴胶带的相对贴合患者皮肤所在侧的另一侧面的一端处布置用于紧固头皮针针管的固定扣。优选的,所述固定扣为思乐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抛弃了传统的三条粘贴胶带独立设计所带来的诸多使用弊端。本技术另辟蹊径的采用以连接带来连接三条粘贴胶带从而形成一体结构,进而产生以下效果:一方面,三条粘贴胶带彼此牵连,即使出现其中一条粘贴不牢固而脱离皮肤的状况,也能很快被发现并重新粘贴,更不会出现胶带掉落而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连接带采用无纺布层搭配无菌棉层,使得其在保证自身连接强度的同时,整体透气性更高,且头皮针的位于各粘贴胶带之间的外露针体完全被遮盖,也避免了该外露部分的污染问题。无菌棉层布满整个连接带的一侧面,可在柔性包裹头皮针的同时,起到压迫针眼止血的功能,从而在拔针时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此外,托片的设置,可对于针柄处起到托垫和防受压作用,可以保护婴幼儿、老年高龄患者、糖尿病病人使用时皮肤不易受压,不易产生压疮。而由于针柄被部分托起,更使得头皮针的针尖因翘板作用而被下压并处于患者血管的正中处,这对确保输液通道的畅通性显然也能起到有利影响。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在连接带的尾端布置托片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沿连接带长度方向外延有延伸垫。当对头皮针的针柄进行固定后,实际上头皮针的柄尾还是有一段硬管段的;延伸垫的功能在于:利用延伸垫处预设的凹槽,可以刚好将上述硬管段卡入并包覆,从而免除该硬管段对患者皮肤的压迫性,其成效显著。3)、延伸垫的厚度等于托片与第三粘贴胶带的厚度之和,能使得延伸垫和托片能够同时均匀受力,从而以共同承担对头皮针针柄的托垫和支撑功能。第一粘贴胶带或第二粘贴胶带的外侧设置有类似思乐扣的固定扣,从而对连接头皮针柄尾处的软管起到很方便的U型固定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图;图3为图2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图3结构的仰视结构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a-头皮针10-连接带11-无纺布层12-无菌棉层20-第一粘贴胶带30-第二粘贴胶带40-第三粘贴胶带50-托片60-延伸垫61-凹槽70-固定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结构参照图1-4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输液贴本体,输液贴本体由布置于头皮针a针尖处的第一粘贴胶带20、布置于头皮针a针体处的第二粘贴胶带30、粘固于头皮针a针柄处的第三粘贴胶带40以及连接上述三道水平延伸的粘贴胶带的连接带10构成。连接带10竖向设置以便连接上述各粘贴胶带的中段。连接带10与各粘贴胶带间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直接搭接粘固,也可以采用无缝拼接技术制作。图1中背面,则是在本技术处于使用状态下时所目视到的一面。连接带10包括作为加强层以及与各粘贴胶带的粘固层的无纺布层11,无纺布层11的朝向患者皮肤的一侧布置无菌棉层12。无菌棉层12质地柔软,适宜于头皮针a的纳入及包裹。在利用无纺布层11作为连接带10的加强层来保证连接带10的使用强度的基础上,该类型的连接带10整体透气性高,且也能起到包裹头皮针a从而保护外露针体不受污染的作用。无菌棉层12也可压迫针眼止血,从而在拔针时减轻患者的疼痛。第一粘贴胶带20或第二粘贴胶带30的外侧设置有类似思乐扣的固定扣70,从而对连接头皮针a柄尾处的软管起到很方便的U型固定作用。进一步的,参照图2-4所示的,在连接带10的尾端处布置托片50。托片50的功能在于可对针柄处起到托垫和防受压作用,可以保护婴幼儿、老年高龄患者、糖尿病病人使用时皮肤不易受压,不易产生压疮。实际使用时,当头皮针a穿刺完毕后,可将本技术盖覆在头皮针a上,并在头皮针a的针柄下方插入上述托片50。此时,如图2-4所示的,由于托片50长度大于连接带10长度,当托片50的插入到位后,轻轻下压第三粘贴胶带40,利用第三粘贴胶带40的粘贴面即可实现对托片50两端的粘固功能。在图1-4中也可以看出,本技术还在托片50所在的连接带10尾端延伸出一段带凹槽61的延伸垫60。延伸垫60的功能在于利用延伸垫60处预设的凹槽61,可以刚好将位于头皮针a针柄末端处的硬管段卡入并包覆,从而免除该硬管段对患者皮肤的压迫性。通过延伸垫60与托片50的彼此配合,本技术的使用舒适度和相对头皮针a的有效固定性均可得到显著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呈“王”字状的输液贴本体,该输液贴本体由三道横向延伸的粘贴胶带以及一道用于竖向连接各粘贴胶带中段的连接带(10)构成,粘贴胶带包括布置于头皮针针尖处的第一粘贴胶带(20)、布置于头皮针针体处的第二粘贴胶带(30)以及用于粘固头皮针针柄处的第三粘贴胶带(40);连接带(10)为双层复合层结构,包括作为加强层的无纺布层(11)以及夹设在无纺布层(11)与患者皮肤之间处的无菌棉层(12);以连接带(10)的与第三粘贴胶带(40)配合的一端为尾端,连接带(10)的尾端处的贴合患者皮肤的一侧面设置托片(50),托片(50)沿第三输液贴长度方向经由患者皮肤与头皮针针柄之间处穿过,且该托片(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粘贴胶带(40)的粘贴面间构成粘贴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头皮针的固定输液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呈“王”字状的输液贴本体,该输液贴本体由三道横向延伸的粘贴胶带以及一道用于竖向连接各粘贴胶带中段的连接带(10)构成,粘贴胶带包括布置于头皮针针尖处的第一粘贴胶带(20)、布置于头皮针针体处的第二粘贴胶带(30)以及用于粘固头皮针针柄处的第三粘贴胶带(40);连接带(10)为双层复合层结构,包括作为加强层的无纺布层(11)以及夹设在无纺布层(11)与患者皮肤之间处的无菌棉层(12);以连接带(10)的与第三粘贴胶带(40)配合的一端为尾端,连接带(10)的尾端处的贴合患者皮肤的一侧面设置托片(50),托片(50)沿第三输液贴长度方向经由患者皮肤与头皮针针柄之间处穿过,且该托片(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粘贴胶带(40)的粘贴面间构成粘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萍许廉丁莉黄永珍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