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096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留置针退针过程中易刺伤医护人员、进针阻力大、进针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输液三通接头组件,导管组件包括留置导管、导管座,导管座前端设有留置导管,内部依次设有引导块和止血密封塞,且两者之间形成空腔,空腔的侧部与输液三通接头组件相连接,针管组件包括针座以及留置针,导管座和针座之间设有防刺组件,防刺组件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尾部连接保护座,连接座和保护座的中部设有通道,通道前端设有前防护装置,后端设有后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防刺组件,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留置针进针阻力,防止留置针二次穿出。

A new type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are easily stabb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edle withdrawal in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the injection efficiency is low, including the catheter assembly, the needle tube assembly and the three connecting head component of the infusion, and the catheter assembly includes a indwelling catheter. The front end of the catheter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a guide block and a bleeding seal plug are arranged in turn, and a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The side of the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e connecting component of the infusion. The needle tube assembly includes a needle seat and a retention needle, and a anti stabb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atheter seat and the needle seat, and the anti pricking assembly includes a connecting seat. The rear end of the connect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a protective seat,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protectiv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 and a front prote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channel, and a rear protective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end.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anti stab component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personal safety of medical personnel,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the insertion needle of the retaining needle, and prevent the two puncture of the retain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透血管壁,具有减少血管疼痛、降低重复穿刺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优点,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医护人员在拔离或清理丢弃留置针时,容易被针头刺伤而感染疾病,目前市场上留置针采用伸缩式结构,其不仅具有二次进针的风险,而且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遇到的进针阻力较大,存在穿刺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留置针退针过程中易刺伤医护人员、进针阻力大、进针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输液三通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留置导管、导管座、引导块、止血密封塞,所述导管座外部的前端设有留置导管,内部依次设有引导块和止血密封塞,所述引导块和止血密封塞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侧部通过连管与输液三通接头组件相连接,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以及设于针座前端的留置针,所述留置针的侧壁设有侧孔,所述导管座和针座之间设有防刺组件,所述防刺组件包括连接座、保护座,所述连接座的尾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座,所述连接座和保护座的中部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前端设有前防护装置,后端设有后防护装置,所述前防护装置包括上凹槽、下凹槽,所述上凹槽的槽口处由下往上依次设有上磁片、防护柱、压缩弹簧,所述防护柱的高度大于所述通道的内径,所述下凹槽的槽底设有下磁片,所述后防护装置包括横杆、竖杆、连接簧,所述横杆的表面设有连接簧,两端分别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侧孔的开口长度。所述输液三通接头组件包括三通、肝素帽、保护帽,所述三通的一端与连管相连接,另外两端分别与肝素帽和保护帽相连接。所述导管座尾部的内侧设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座表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凹槽与凸起相匹配。所述留置导管的外侧设有圆筒形护套。所述连管表面套设有夹紧板。所述下磁片的顶端与下凹槽槽口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上磁片的厚度。所述通道顶端设有安全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防刺组件中设置前防护装置和后防护装置,使留置针针头部分存留于防刺组件内部,避免医护人员在拔离或清理丢弃留置针时,被针头刺伤,进而降低感染风险,有效保护了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2、本技术中防刺组件采用上、下磁片相互吸合,上、下磁片贴合于留置针表面的阻挡结构,不仅降低了留置针在进针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而且达到了阻挡留置针头二次穿出的目的;3、本技术中留置针的侧壁设有侧孔,便于医护人员通过观察侧孔是否回血来判断留置针是否已经刺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使进针效果直观化,从而提升静脉穿刺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防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留置导管;2、导管座;3、引导块;4、止血密封塞;5、空腔;6、连管;7、针座;8、留置针;9、侧孔;10、连接座;11、保护座;12、通道;13、上凹槽;14、下凹槽;15、上磁片;16、防护柱;17、压缩弹簧;18、下磁片;19、横杆;20、竖杆;21、连接簧;22、三通;23、肝素帽;24、保护帽;25、凹槽;26、凸起;27、护套;28、夹紧板;29、安全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输液三通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留置导管1、导管座2、引导块3、止血密封塞4,所述导管座2外部的前端设有留置导管1,内部依次设有引导块3和止血密封塞4,所述引导块3和止血密封塞4之间形成空腔5,所述空腔5的侧部通过连管6与输液三通接头组件相连接,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7以及设于针座7前端的留置针8,所述留置针8的侧壁设有侧孔9,所述导管座2和针座7之间设有防刺组件,所述防刺组件包括连接座10、保护座11,所述连接座10的尾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座11,所述连接座10和保护座11的中部设有通道12,所述通道12前端设有前防护装置,后端设有后防护装置,所述前防护装置包括上凹槽13、下凹槽14,所述上凹槽13的槽口处由下往上依次设有上磁片15、防护柱16、压缩弹簧17,所述防护柱16的高度大于所述通道12的内径,所述下凹槽14的槽底设有下磁片18,所述后防护装置包括横杆19、竖杆20、连接簧21,所述横杆19的表面设有连接簧21,两端分别设有竖杆20,所述竖杆2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侧孔9的开口长度。所述输液三通接头组件包括三通22、肝素帽23、保护帽24,所述三通22的一端与连管6相连接,另外两端分别与肝素帽23和保护帽24相连接。所述导管座2尾部的内侧设有多个凹槽25,所述连接座10表面设有多个凸起26。所述凹槽25与凸起26相匹配。所述留置导管1的外侧设有圆筒形护套27。所述连管6表面套设有夹紧板28。所述下磁片18的顶端与下凹槽14槽口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上磁片15的厚度。所述通道12顶端设有安全塞29。本技术工作原理:静脉穿刺时,医护人员手持针座7,将留置针8刺入患者静脉,穿刺完成后,拉动针座7,留置针8穿过留置导管1依次通过引导块3、空腔5、止血密封塞4进行退针,当留置针8退后到保护座11内时,上磁片15和下磁片18相吸合,上磁片15进入到下凹槽14,压缩弹簧17推动防护柱16向下运动,由于防护柱16的高度大于通道12的内径,因此防护柱16阻挡住留置针8二次进针,从而防止留置针8针头刺伤医护人员,带来感染;当留置针8继续退针时,侧孔9的后端进入两个竖杆20之间,同时连接簧21处于压缩状态,连接簧21推动前端竖杆20阻挡侧孔9前端,后端竖杆20阻挡侧孔9后端,由于两个竖杆20之间的距离大于侧孔9的开孔长度,因此侧孔9处于两个竖杆20之间无法继续移动,从而避免留置针8从防刺组件中脱出,提升了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能。本技术实用价值高,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
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输液三通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留置导管(1)、导管座(2)、引导块(3)、止血密封塞(4),所述导管座(2)外部的前端设有留置导管(1),内部依次设有引导块(3)和止血密封塞(4),所述引导块(3)和止血密封塞(4)之间形成空腔(5),所述空腔(5)的侧部通过连管(6)与输液三通接头组件相连接,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7)以及设于针座(7)前端的留置针(8),所述留置针(8)的侧壁设有侧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2)和针座(7)之间设有防刺组件,所述防刺组件包括连接座(10)、保护座(11),所述连接座(10)的尾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座(11),所述连接座(10)和保护座(11)的中部设有通道(12),所述通道(12)前端设有前防护装置,后端设有后防护装置,所述前防护装置包括上凹槽(13)、下凹槽(14),所述上凹槽(13)的槽口处由下往上依次设有上磁片(15)、防护柱(16)、压缩弹簧(17),所述防护柱(16)的高度大于所述通道(12)的内径,所述下凹槽(14)的槽底设有下磁片(18),所述后防护装置包括横杆(19)、竖杆(20)、连接簧(21),所述横杆(19)的表面设有连接簧(21),两端分别设有竖杆(20),所述竖杆(2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侧孔(9)的开口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输液三通接头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留置导管(1)、导管座(2)、引导块(3)、止血密封塞(4),所述导管座(2)外部的前端设有留置导管(1),内部依次设有引导块(3)和止血密封塞(4),所述引导块(3)和止血密封塞(4)之间形成空腔(5),所述空腔(5)的侧部通过连管(6)与输液三通接头组件相连接,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7)以及设于针座(7)前端的留置针(8),所述留置针(8)的侧壁设有侧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2)和针座(7)之间设有防刺组件,所述防刺组件包括连接座(10)、保护座(11),所述连接座(10)的尾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座(11),所述连接座(10)和保护座(11)的中部设有通道(12),所述通道(12)前端设有前防护装置,后端设有后防护装置,所述前防护装置包括上凹槽(13)、下凹槽(14),所述上凹槽(13)的槽口处由下往上依次设有上磁片(15)、防护柱(16)、压缩弹簧(17),所述防护柱(16)的高度大于所述通道(12)的内径,所述下凹槽(14)的槽底设有下磁片(18),所述后防护装置包括横杆(19)、竖杆(20)、连接簧(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军叶青华童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亚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