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保护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57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保护垫,包括充气式或非充气式的底垫、设置于底垫上且充气后能够贴合使用者身体不同部位的充气囊;底垫上设置有形成其折弯位置的折弯槽,折弯槽将底垫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充气囊包括至少一个对应于使用者身体不同部位的中空而形成气室的气囊体,气囊体具有连接其内外的气囊气嘴。充气囊通过多个可拆卸的连接扣与底垫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气保护垫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方案,不仅可以具有平面的使用状态,还可以具有折弯的3D使用状态,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躺或坐的支撑保护,从而提高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保护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保护垫。
技术介绍
现有的供使用者坐躺使用的充气囊坐躺垫在使用状态时通常只具有平面状态,而并没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3D保护形式的充气囊坐躺垫,因而使用者使用时难以获得舒适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用感佳的充气保护垫。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保护垫,包括充气式或非充气式的底垫、设置于所述底垫上且充气后能够贴合使用者身体不同部位的充气囊;所述底垫上设置有形成其折弯位置的折弯槽,所述折弯槽将所述底垫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底垫包括外套、填充于所述外套内的填充物。优选的,当采用充气式的所述底垫时,所述填充物采用能够回弹的海绵。优选的,当采用充气式的所述底垫时,所述底垫还包括连通所述外套内外的底垫气嘴;当所述底垫采用一体式结构时,设置一个所述底垫气嘴;当所述底垫采用分体式机构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各设置一个所述底垫气嘴。优选的,所述充气囊包括至少一个对应于使用者身体不同部位的中空而形成气室的气囊体,所述气囊体具有连接其内外的气囊气嘴。优选的,所述充气囊包括与使用者头部相对应的3D头枕充气囊。优选的,所述充气囊还包括与使用者的背腰部相对应的3D背腰垫充气囊、与使用者的腿脚部相对应的3D腿脚部充气囊;所述折弯槽位于所述3D背腰垫充气囊的靠近所述3D腿脚部充气囊一侧的下方。优选的,所述3D头枕充气囊、所述3D背腰垫充气囊、所述3D腿脚部充气囊依次相连接为一体。优选的,所述充气囊通过多个可拆卸的连接扣与所述底垫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垫的面积大于所述气囊的面积。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充气保护垫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方案,不仅可以具有平面的使用状态,还可以具有折弯的3D使用状态,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躺或坐的支撑保护,从而提高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在平铺状态时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在平铺状态时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在折弯状态时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在平铺状态时的主视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在平铺状态时的俯视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在折弯状态时的主视图。附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在平铺状态时的主视图。附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在平铺状态时的俯视图。附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在折弯状态时的主视图。附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四在平铺状态时的主视图。附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四在平铺状态时的俯视图。附图1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四在折弯状态时的主视图。以上附图中:1、底垫;2、充气囊;3、折弯槽;4、第一部分;5、第二部分;6、子母扣;7、3D头枕充气囊;8、3D背腰垫充气囊;9、3D腿脚部充气囊;10、底垫气嘴;11、气囊气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充气保护垫,包括底垫1和设置在底垫1上的充气囊2。底垫1为充气式底垫或者非充气式底垫,其具有一定厚度且俯视呈长方形。充气囊2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扣连接在底垫1的上表面上,它在充气后能够贴合使用者身体不同部位,故充气囊2包括至少一个对应于使用者身体不同部位的中空而形成气室的气囊体,气囊体具有连接其内外的气囊气嘴11。底垫1上设置有形成其折弯位置的折弯槽3,折弯槽3连接于底垫1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之间,从而折弯槽3将底垫1沿其短边方向划分为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实施例一: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充气保护垫,包括非充气式底垫1和充气囊2。非充气式底垫1包括外套和填充于外套内的填充物。充气囊2通过多个子母扣6而安装在底垫1上,充气囊2包括三个气囊体,分别为与使用者头部相对应的3D头枕充气囊7、与使用者的背腰部相对应的3D背腰垫充气囊8、与使用者的腿脚部相对应的3D腿脚部充气囊9。3D头枕充气囊7、3D背腰垫充气囊8、3D腿脚部充气囊9依次相连接为一体并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底垫1上,且3D头枕充气囊7的高度高于3D背腰垫充气囊8的高度和3D腿脚部充气囊9的高度,使得折弯槽3位于3D背腰垫充气囊8的靠近3D腿脚部充气囊9一侧的下方,底垫1的面积大于气囊的面积。可以在3D背腰垫充气囊8上对应折弯槽3处设置一道折弯压边。3D头枕充气囊7、3D背腰垫充气囊8、3D腿脚部充气囊9各自均在其侧部设置有气囊气嘴11。可拆卸的连接扣采用子母扣6,本实施例中共设置8个子母扣6且平均分为四组,四组子母扣6分别位于3D头枕充气囊7的未连接3D背腰垫充气囊8的一侧部,3D头枕充气囊7与3D背腰垫充气囊8的连接部、3D背腰垫充气囊8与3D腿脚部充气囊9的连接部、3D腿脚部充气囊9的未连接3D背腰垫充气囊8的一侧部。该充气保护垫具有两种使用状态:平铺状态和折弯状态。在平铺状态下,底垫1平铺于水平面上,该充气保护垫处于平面状态,可供使用者躺卧。在折弯状态下,底垫1的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形成非180°的夹角,通常成钝角状态,3D头枕充气囊7和部分3D背腰垫充气囊8及其所在的底垫1的第一部分4形成靠背,而部分3D背腰垫充气囊8和3D腿脚部充气囊9及其所在的底垫1的第二部分5形成坐垫,可供使用者坐卧。实施例二: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该充气保护垫的底垫1采用充气式的底垫,其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采用一体式结构。此时,对于充气式的底垫1,其外套内的填充物采用能够回弹的高回弹海绵,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内是连通的。并且底垫1还包括设置在外套侧部以连通外套内外的底垫气嘴10。由于底垫1采用一体式结构,故设置一个底垫气嘴10即可。本实施例的充气保护垫也具有平铺状态和折弯状态,与实施例一相类似。实施例三:如附图7至附图9所示,充气保护垫采用充气式的底垫1,且其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采用分体式结构,即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仅连接而内部未连通,故第一部分4和第二部分5各设置一个底垫气嘴10。本实施例的充气保护垫也具有平铺状态和折弯状态。实施例四:如附图10至附图12所示,充气保护垫的充气囊2仅包括3D头枕充气囊7。本实施例的充气保护垫也具有平铺状态和折弯状态。上述的各种充气保护垫可以应用于儿童推车的座兜中并与儿童推车结合为一体。当儿童推车的座兜水平放置以供儿童躺卧时,充气保护垫处于平铺状态。而当儿童推车的座兜调节呈一定角度以供儿童坐卧时,充气保护垫可随之调整为折弯状态,从而为儿童提供保护。上述充气保护垫中,底垫1的外套可以采用锦纶等材料制成,而充气囊2则可以采用植绒、牛津或TPU等材质制成,上述亲肤材料具有排汗透气功能,使用更加舒适,还可以增加防水、防潮、防寒等功能,并可以提高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各气嘴(包括气囊气嘴11和底垫气嘴10)可以采用ABS抗冲击力工程塑料制成,选用可以自动充气的气嘴,充气量可以调节。当打开气嘴后,气体自动进入充气囊2内,其中的高回弹海绵根据自身的特性自动进气,用户可以在达到预期充气效果后旋紧气嘴。连接扣、子母扣6可以采用ABS抗冲击力工程塑料或金属制成,连接便捷可靠。底垫1的填充物还可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保护垫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保护垫包括充气式或非充气式的底垫、设置于所述底垫上且充气后能够贴合使用者身体不同部位的充气囊;所述底垫上设置有形成其折弯位置的折弯槽,所述折弯槽将所述底垫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保护垫包括充气式或非充气式的底垫、设置于所述底垫上且充气后能够贴合使用者身体不同部位的充气囊;所述底垫上设置有形成其折弯位置的折弯槽,所述折弯槽将所述底垫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包括外套、填充于所述外套内的填充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保护垫,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充气式的所述底垫时,所述填充物采用能够回弹的海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保护垫,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充气式的所述底垫时,所述底垫还包括连通所述外套内外的底垫气嘴;当所述底垫采用一体式结构时,设置一个所述底垫气嘴;当所述底垫采用分体式机构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各设置一个所述底垫气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虹张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博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