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508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具有包含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驱动元件,安装在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且连接于像素;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导电部件,设置于第二基板;以及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导电部件的导电层,第一柔性部件具有与驱动元件热连接的放热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1月23日、申请号为2016212658312、技术名称为“显示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5年11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28900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此处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智能手机、个人助理设备(PAD)或者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广泛地应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MEMS等。这些显示装置通常具有有显示区域的玻璃基板、通过COG技术等在显示区域的外侧安装在玻璃基板上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器IC(驱动元件或驱动电路)。驱动器IC驱动构成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近年来,伴随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分辨率的扩大化、附加功能的增加,驱动器IC中流动的电流量增大,以其为原因,驱动器IC的发热存在增大的倾向。
技术实现思路
通常,根据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具有包含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驱动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像素;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导电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以及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件的导电层,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具有与所述驱动元件热连接的放热层。并且,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柔性部件,所述第二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像素的配线,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覆盖所述放热层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护绝缘层,所述保护绝缘层与所述第二柔性部件相对。并且,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像素的配线;以及第一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柔性部件,所述第一柔性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二柔性部件导通的端部。此外,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放热垫,所述放热垫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位于所述驱动元件的附近,所述放热层与所述放热垫接合。并且,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具有多个像素;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导电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件的导电层;第二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像素的配线;以及驱动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柔性部件,所述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像素,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具有与所述驱动元件热连接的放热层。并且,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包括:基底绝缘层;所述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基底绝缘层的一表面侧,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件;以及所述放热层,形成在所述基底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侧,且具有比所述基底绝缘层高的导热率。并且,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在所述基底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上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导电层导通,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所述导电部件电连接。此外,所述放热层跨所述基底绝缘层的整个面而形成。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在所述基底绝缘层的一表面上具有形成在避开所述导电层的区域的第二放热层,所述第二放热层经由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放热层。此外,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周围的支承框,所述第二放热层抵接于所述支承框。并且,所述放热层跨所述第一柔性部件的与所述驱动元件相对的区域的整个面而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覆盖所述放热层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护绝缘层,所述保护绝缘层与所述第二柔性部件相对。并且,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柔性部件,所述第一柔性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二柔性部件导通的端部。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放热板,所述第一柔性部件的所述放热层热接合于所述放热板。此外,所述放热层通过具有导热性的粘结剂贴付于所述驱动元件。此外,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沿所述放热层抵接于所述驱动元件的方向按压所述第一柔性部件。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偏光板,所述偏光板与所述导电部件重叠并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此外,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对置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是与所述对置基板相对的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是配置在所述对置基板上的基板。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基本构成以及等效电路的图。图3是示出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示意性示出沿着图1的线A-A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5是示意性示出驱动IC芯片的安装部分的第一基板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上述显示面板以及接合于其的第二FPC的俯视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以及第二FPC的俯视图。图8是示意性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9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第二FPC的延伸端和连接器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示意性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以及第二FPC的俯视图。图12是示意性示出第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3是示意性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各种实施方式。此外,公开仅为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中容易想到的关于保持技术的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另外,附图为了更明确地说明,与实际的方式相比,存在示意性表示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的情况,但为仅一例而不限定本技术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关于已出现过的图中和上述相同的要素付与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作为显示装置10的一例,说明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能够安装在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终端、便携电话机、笔记本型PC、便携式游戏机、摄像机、电子词典、车载装置或者电视接收装置等的各种电子设备使用。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主要构成也能够适用于具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等的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具有电泳元件等的电子纸型的显示装置、应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的显示装置,或者应用电致变色的显示装置等。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12;驱动IC芯片(驱动元件或驱动电路)IC1,驱动显示面板12;透明的覆盖面板14,与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重叠配置,覆盖整个显示面;触摸传感器16,检测被检测物例如手指的接近或接触;控制电路基板(控制模块)18;第四基板,连接显示面板12和控制电路基板18;以及第三基板,连接触摸传感器16和第四基板或控制电路基板18。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四基板以及第三基板的一例,使用第一柔性印刷基板(FPC)(第二柔性部件)20以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FPC)(第一柔性部件)22。但是,第三基板以及第四基板不限于FPC,也可以使用刚性印刷基板或刚柔印刷基板(刚FPC)。显示面板12包括:矩形平板状的阵列基板SUB1,构成第一基板;矩形平板状的对置基板SUB2,与阵列基板SUB1相对配置且构成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层(后述的液晶层LC),被夹持于阵列基板SUB1和对置基板SUB2之间。显示面板12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以及围着显示区域DA的框状的非显示区域ED。显示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具有包含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驱动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像素;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由导电性的透明材料、或包含金属层或合金层的导电膜形成;以及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电极的导电层,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具有与所述驱动元件热连接的放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24 JP 2015-228900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具有包含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驱动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像素;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由导电性的透明材料、或包含金属层或合金层的导电膜形成;以及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电极的导电层,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具有与所述驱动元件热连接的放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柔性部件,所述第二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像素的配线,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覆盖所述放热层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护绝缘层,所述保护绝缘层与所述第二柔性部件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像素的配线;以及第一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柔性部件,所述第一柔性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二柔性部件导通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放热垫,所述放热垫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位于所述驱动元件的附近,所述放热层与所述放热垫接合。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具有多个像素;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配置;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由导电性的透明材料、或包含金属层或合金层的导电膜形成;第一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电极的导电层;第二柔性部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像素的配线;以及驱动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柔性部件,所述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像素,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具有与所述驱动元件热连接的放热层。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部件包括:基底绝缘层;所述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基底绝缘层的一表面侧,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于所述电极;以及所述放热层,形成在所述基底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侧,且具有比所述基底绝缘层高的导热率。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舟山幸秀玉永一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