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4387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管、弃流量控制装置和弃流蒸发箱,雨水收集管穿过弃流蒸发箱的上部,且雨水收集管的两端均伸出于弃流蒸发箱的对应侧的外侧面;在弃流蒸发箱上设置有弃流蒸发口,在雨水收集管的位于弃流蒸发箱内部的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弃流口,弃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弃流口启闭的浮球和用于阻止浮球乱窜的浮球限位装置,浮球与弃流口一一对应;在雨水收集管的入口端设置有雨水导流管,在雨水导流管入口端设置有入流管;在弃流蒸发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弃流蒸发量来调控初期雨水的弃流量,在调节初期雨水的弃流量时不需电气化元件,降低了弃流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弃流收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主要应用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初期雨水是指降雨初期时的雨水。在屋顶、地面、坡面等集雨面收集雨水的过程中,在降雨初期,由于雨水的冲刷和溶解,使得初期雨水含有集雨面上存留的诸如鸟粪、树叶、灰尘等污染物质,其污染程度较高。如果初期雨水进入集雨池,会影响集雨池中所收集的雨水的水质,威胁到以雨水为饮用水源的缺水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经过调查发现,雨水水质较差的初期雨水水量与干旱持续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长期没有降雨时,即干旱持续时间较长时,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较多,使得初期雨水的水量较大,此时为保证收集雨水的水质安全则应增大相应的弃流量;而当降雨频率较高时期,即干旱持续时间较短时,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较少,使得初期雨水的水量较小,此时为减少雨水资源的浪费应减小相应的弃流量。现有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大多无法根据降雨的水质、降雨的频度调控雨水弃流量,这样在降雨频度高的雨季,雨水水质较好,但由于无法根据降雨的水质、降雨的频度调控雨水弃流量使得弃流量较大,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也有部分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采用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虽然其可根据降雨的水质和降雨的频度来调节弃流量,但是现有的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为了实现弃流量根据降雨频度调节的目的,都采用电气化控制,其中包括水质传感器、水质检测仪和伺服电机等设备,但这些设备造价高、维护贵,对缺水区的居民造成了很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其推广使用;此外,由于水质传感器、水质检测仪和伺服电机等设备均需要电能来驱动,而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往往暴露在室外,长期的暴晒雨淋容易导致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失效,甚至发生漏电现象,影响了其使用的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中存在的由于使用了水质传感器、水质检测仪和伺服电机等设备导致的其具有成本高、适应性差、可靠性差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管、弃流量控制装置和弃流蒸发箱,所述雨水收集管穿过所述弃流蒸发箱的上部并自两端伸出;在所述弃流蒸发箱上设置有弃流蒸发口,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位于所述弃流蒸发箱内部的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弃流口,所述弃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弃流蒸发箱内的用于根据浮力控制弃流口启闭的浮球和设置在所述弃流蒸发箱的上部的用于对所述浮球限位的浮球限位装置,所述浮球与所述弃流口一一对应;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入口端设置有用于将雨水缓慢引入所述雨水收集管的雨水导流管,在所述雨水导流管入口端设置有入流管;在所述弃流蒸发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弃流蒸发箱包括顶部敞口的蒸发箱体、设置在所述蒸发箱体顶部的用于防止降雨时雨水进入所述蒸发箱体内的挡雨板和用于连接所述蒸发箱体与所述挡雨板的连接板,所述挡雨板倾斜设置,所述蒸发箱体的顶部敞口作为弃流蒸发口。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出口端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雨水导流管采用竖直设置的S形管,所述雨水导流管的进口端高于所述雨水导流管的出口端。在所述雨水导流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入流管的出口端设置有变径管,所述变径管为漏斗状变径管,所述变径管的入口端的管径小于所述变径管的出口端的管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沿所述雨水收集管的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前过滤网、滤料管和后过滤网,在所述过滤网内填充有滤料。在所述弃流蒸发箱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挂钩。本技术包括雨水收集管、弃流量控制装置和弃流蒸发箱,在所述弃流蒸发箱上设置有弃流蒸发口,本技术能够通过上次降雨与本次降雨间隔期间弃流蒸发箱内的弃流蒸发量来调节本次降雨时初期雨水的弃流量。在雨水收集管的位于弃流蒸发箱内部的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弃流口,弃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根据浮力控制弃流口启闭的浮球和用于阻止浮球乱窜的浮球限位装置。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时,即本次降雨与上次降雨间隔时间较长,此种情况下弃流蒸发箱内的弃流蒸发量较大,弃流蒸发箱内的水位位于低位,因此,雨水收集时,需有较多的初期雨水进入弃流蒸发箱后,浮球才能上升至使弃流口封堵的位置,从而保证污染物冲洗干净后才进行雨水收集,进而保证收集雨水的水质安全。当干旱持续时间较短时,即上次降雨与本次降雨间隔时间较短,此种情况下弃流蒸发箱内的弃流蒸发量较小,水位位于高位,因此,雨水收集时,只需较少的初期雨水进入弃流蒸发箱,浮球即能上升至使弃流口封堵的位置,由此,弃流量小而收集量大,从而可避免雨水资源的浪费。在雨水收集管的入口端设置有用于将雨水引入雨水收集管的雨水导流管,雨水经过雨水导流管后流速减慢,雨水导流管的设置可避免暴雨时初期雨水流速过大后易越过弃流口的问题。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出口端设置有过滤装置,这样可对雨水收集管内所收集的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以进行对雨水的存储。本技术通过弃流蒸发量来调控初期雨水的弃流量,在调节初期雨水的弃流量时不需电气化元件,降低了弃流装置的成本。另外,本技术不需耗费电能,保障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技术克服了现有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不足,在实现弃流量可调的同时提供了一种造价低廉、维护简单和运行可靠安全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雨水收集管;2、雨水导流管;3、过滤装置;4弃流蒸发箱;51、浮球;52、浮球连接杆;6、挂钩;7、入流管;8、变径管;11、弃流口;31、前过滤网;32、滤料管;33、后过滤网;41、弃流蒸发口;42、蒸发箱体;43、挡雨板;44、连接板;45、卡接槽;46、排污口;47、排污阀;53、竖直限位板;54、浮球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雨水收集管1、弃流量控制装置和弃流蒸发箱4,雨水收集管1穿过弃流蒸发箱4的上部并自两端伸出,即雨水收集管1的两端均伸出于弃流蒸发箱4的对应侧的外侧面。弃流蒸发箱4包括顶部敞口的蒸发箱体42、设置在蒸发箱体42顶部的用于防止降雨时雨水进入蒸发箱体42内的挡雨板43和用于连接蒸发箱体42与挡雨板43的连接板44,挡雨板43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蒸发箱体42为U形箱体。挡雨板43为透明硬质塑料挡雨板,在弃流蒸发箱上设置有弃流蒸发口41,蒸发箱体42的顶部敞口作为弃流蒸发口41。挡雨板43的底面与蒸发箱体42顶面之间设置有缝隙。连接板44为向上凸起的半圆筒状板,连接板44的轴线与雨水收集管1的中心轴线平行,连接板44轴向的端部均与蒸发箱体42的对应端的外侧面平齐,在连接板44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挡雨板43的卡接槽45。在雨水收集管1的位于弃流蒸发箱4内部的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弃流口11,弃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弃流蒸发箱4内的用于根据浮力控制弃流口启闭的浮球51和设置在在弃流蒸发箱的上部的用于对浮球限位的浮球限位装置,每个浮球51均为中空的塑料球。浮球51与弃流口11一一对应,浮球51位于弃流口11的正下方,弃流口11的数量为多个,浮球51的数量与弃流口11的数量一致。多个浮球51的圆心均在同一直线上,多个浮球51的圆心连线所在的直线与雨水收集管1的中心轴线平行。相邻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管、弃流量控制装置和弃流蒸发箱,所述雨水收集管穿过所述弃流蒸发箱的上部并自两端伸出;在所述弃流蒸发箱上设置有弃流蒸发口,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位于所述弃流蒸发箱内部的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弃流口,所述弃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弃流蒸发箱内的用于根据浮力控制弃流口启闭的浮球和设置在在所述弃流蒸发箱的上部的用于对所述浮球限位的浮球限位装置,所述浮球与所述弃流口一一对应;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入口端设置有用于将雨水缓慢引入所述雨水收集管的雨水导流管,在所述雨水导流管入口端设置有入流管;在所述弃流蒸发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管、弃流量控制装置和弃流蒸发箱,所述雨水收集管穿过所述弃流蒸发箱的上部并自两端伸出;在所述弃流蒸发箱上设置有弃流蒸发口,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位于所述弃流蒸发箱内部的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弃流口,所述弃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弃流蒸发箱内的用于根据浮力控制弃流口启闭的浮球和设置在在所述弃流蒸发箱的上部的用于对所述浮球限位的浮球限位装置,所述浮球与所述弃流口一一对应;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入口端设置有用于将雨水缓慢引入所述雨水收集管的雨水导流管,在所述雨水导流管入口端设置有入流管;在所述弃流蒸发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弃流量可变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弃流蒸发箱包括顶部敞口的蒸发箱体、设置在所述蒸发箱体顶部的用于防止降雨时雨水进入所述蒸发箱体内的挡雨板和用于连接所述蒸发箱体与所述挡雨板的连接板,所述挡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悦文刘长礼王秀艳王帅伟李金秋刘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