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272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底座、皿口、口盖、气缸、顶座、吸盘、入料口、真空泵、压缩机、喷头、水泵和水箱,入料口开设于培养皿本体上端面,口盖扣合于入料口上,皿口设置在培养皿本体上端,气缸通过安装板安装于顶座下端面,吸盘与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水箱设置在顶座内部,水泵设置在水箱内部,喷头设置在顶座下端面,水泵通过水管与喷头连接,真空泵与压缩机均设置在底座上端面,真空泵通过吸气管与培养皿本体连接,第一气阀安装在吸气管上,压缩机通过进气管与培养皿本体连接,第二气阀安装在进气管上,该设计可将培养皿内的空气抽出,同时利用水的密闭性,将培养皿内部与外界的空气隔绝,防止微生物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培养皿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培养皿。
技术介绍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其它划分方法: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空气会从培养皿的缝隙处渗入培养皿,对微生物造成污染,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微生物培养皿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培养皿,包括装置主体和真空密闭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培养皿本体、支脚、底座、皿口、口盖、气缸、顶座、直柱、吸盘和入料口,所述支脚设置在底座下端面,所述底座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培养皿本体放置于放置槽内部,所述入料口开设于培养皿本体上端面,所述口盖扣合于入料口上,所述皿口设置在培养皿本体上端,所述顶座通过直柱设置在底座上端,所述气缸通过安装板安装于顶座下端面,所述吸盘与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真空密闭机构包括真空泵、压缩机、喷头、气缸、水泵和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顶座内部,所述水泵设置在水箱内部,所述喷头设置在顶座下端面,所述水泵通过水管与喷头连接,所述真空泵与压缩机均设置在底座上端面,所述真空泵通过吸气管与培养皿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气阀安装在吸气管上,所述压缩机通过进气管与培养皿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气阀安装在进气管上。进一步地,所述支脚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脚分别设置在底座下端面四个棱角处。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下端设置有导流罩。进一步地,所述顶座上开设有入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口与口盖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且口盖的横截面面积比入料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添加了真空泵、压缩机、喷头、气缸、水泵和水箱,该设计可将培养皿内的空气抽出,同时利用水的密闭性,将培养皿内部与外界的空气隔绝,防止微生物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培养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培养皿本体;2.真空泵;3.支脚;4.底座;5.压缩机;6.皿口;7.口盖;8.导流罩;9.喷头;10.气缸;11.水泵;12.水箱;13.安装板;14.顶座;15.直柱;16.吸盘;17.入料口;21.吸气管;22.第一气阀;51.进气管;52.第二气阀;a.放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培养皿,包括装置主体和真空密闭机构,装置主体包括培养皿本体1、支脚3、底座4、皿口6、口盖7、气缸10、顶座14、直柱15、吸盘16和入料口17,支脚3设置在底座4下端面,底座4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a,培养皿本体1放置于放置槽a内部,入料口17开设于培养皿本体1上端面,口盖7扣合于入料口17上,皿口6设置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顶座14通过直柱15设置在底座4上端,气缸10通过安装板安装于顶座14下端面,吸盘16与气缸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真空密闭机构包括真空泵2、压缩机5、喷头9、水泵11和水箱12,水箱12设置在顶座14内部,水泵11设置在水箱12内部,喷头9设置在顶座14下端面,水泵11通过水管与喷头9连接,真空泵2与压缩机5均设置在底座4上端面,真空泵2通过吸气管21与培养皿本体1连接,第一气阀22安装在吸气管21上,压缩机5通过进气管51与培养皿本体1连接,第二气阀52安装在进气管51上,该设计可将培养皿内的空气抽出,同时利用水的密闭性,将培养皿内部与外界的空气隔绝,防止微生物污染。支脚3设有四个,四个支脚3分别设置在底座4下端面四个棱角处,喷头9下端设置有导流罩8,顶座14上开设有入水口,入料口17与口盖7均为空心圆柱体结构,且口盖7的横截面面积比入料口17的横截面面积大。本技术在工作时:运行气缸10,气缸10的输出轴带动吸盘16向下移动至与口盖7接触,并吸附住口盖7,利用气缸10将口盖7抬起,将微生物放入培养皿本体1内部,并盖上口盖7,打开第一气阀22,运行真空泵2,真空泵2通过吸气管21将培养皿本体1内部的空气抽出后,关闭第一气阀22,运行水泵11,水泵11将水箱12内的水输送至喷头9,喷头9将水喷出,并落入皿口6中,当水液面高度超过口盖7下端时,停止运行水泵11,当培养结束后,打开第二气阀52,运行压缩机5,压缩机5将空气注入培养皿本体1,使培养皿气压恢复,打开口盖7,取出微生物,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空气会从培养皿的缝隙处渗入培养皿,对微生物造成污染的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生物培养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生物培养皿,包括装置主体和真空密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培养皿本体(1)、支脚(3)、底座(4)、皿口(6)、口盖(7)、气缸(10)、顶座(14)、直柱(15)、吸盘(16)和入料口(17),所述支脚(3)设置在底座(4)下端面,所述底座(4)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a),所述培养皿本体(1)放置于放置槽(a)内部,所述入料口(17)开设于培养皿本体(1)上端面,所述口盖(7)扣合于入料口(17)上,所述皿口(6)设置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所述顶座(14)通过直柱(15)设置在底座(4)上端,所述气缸(10)通过安装板安装于顶座(14)下端面,所述吸盘(16)与气缸(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真空密闭机构包括真空泵(2)、压缩机(5)、喷头(9)、水泵(11)和水箱(12),所述水箱(12)设置在顶座(14)内部,所述水泵(11)设置在水箱(12)内部,所述喷头(9)设置在顶座(14)下端面,所述水泵(11)通过水管与喷头(9)连接,所述真空泵(2)与压缩机(5)均设置在底座(4)上端面,所述真空泵(2)通过吸气管(21)与培养皿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气阀(22)安装在吸气管(21)上,所述压缩机(5)通过进气管(51)与培养皿本体(1)连接,所述第二气阀(52)安装在进气管(5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培养皿,包括装置主体和真空密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培养皿本体(1)、支脚(3)、底座(4)、皿口(6)、口盖(7)、气缸(10)、顶座(14)、直柱(15)、吸盘(16)和入料口(17),所述支脚(3)设置在底座(4)下端面,所述底座(4)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a),所述培养皿本体(1)放置于放置槽(a)内部,所述入料口(17)开设于培养皿本体(1)上端面,所述口盖(7)扣合于入料口(17)上,所述皿口(6)设置在培养皿本体(1)上端,所述顶座(14)通过直柱(15)设置在底座(4)上端,所述气缸(10)通过安装板安装于顶座(14)下端面,所述吸盘(16)与气缸(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真空密闭机构包括真空泵(2)、压缩机(5)、喷头(9)、水泵(11)和水箱(12),所述水箱(12)设置在顶座(14)内部,所述水泵(11)设置在水箱(12)内部,所述喷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毓璜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