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804061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及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基于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根据所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其中,每个站台对应一节车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案,由移动终端进行疏流控制无需乘务人员参与疏流,能够节省人力资源且可以提高疏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节假日外出或者上下班乘坐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车厢常常人满为患。人们往往不清楚列车每节车厢的人员分布,只能凭主观选择一车厢进入,可能会上到一节不太拥挤的车厢,也可能会挤上一节本来就已拥挤不堪的车厢,致使车厢人员分布更加不均匀车厢空间资源无法合理利用。而若要改变车厢人员分布不均匀度问题,需要乘务人员实时引导与疏散乘客来达到疏流目的。可见,现有技术中疏流只能由乘务人员手动实时引导、指挥,不但会增加乘务人员的工作量耗费乘务人员的人力资源,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疏流方式耗费乘务人员人力资源且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的方法,包括: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基于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根据所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其中,每个站台对应一节车厢。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其中,每个站台对应一节车厢。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法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基于第一人数和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根据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输出的乘车调度提示信息选择人流密度较小的车厢乘坐,使车厢空间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案,由移动终端进行疏流控制无需乘务人员参与疏流,能够节省人力资源且可以提高疏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确定模块的结构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第二确定子模块的结构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输出模块的结构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平均人流密度计算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其中,每个站台对应一节车厢。每个乘客对应一个移动终端,每个移动终端中设置有定位系统,定位系统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实际应用过程中,各移动终端将位置信息发送至铁乘车调度装置,铁乘车调度装置依据各位置信息、各站台位置信息、车厢位置信息,统计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第二人数,并将每个站台第一人数以及每节车厢第二人数发送至与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具有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需要说明的是,地理位置的获取可以为通过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直接获取地理位置信息,或者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拍摄所在位置的任意照片上传至铁乘车调度装置,通过铁乘车调度装置自动识别地理位置信息。步骤102:基于第一人数和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根据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计算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通过人流密度可以得到:车厢的人流密度越大,表示车厢人流越多越拥挤;反之,车厢的人流密度越小,表示车厢人流越少越宽松。步骤103:根据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用户可以乘车调度提示信息选择需要乘坐的车厢,移动终端通过乘车调度提示信息指导用户去往人流密度小的车厢乘车,从而达到疏流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基于第一人数和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根据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输出的乘车调度提示信息选择人流密度较小的车厢乘坐,使车厢空间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案,由移动终端进行疏流控制无需乘务人员参与疏流,能够节省人力资源且可以提高疏流效率。参照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之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其中,每个站台对应一节车厢。每个乘客对应一个移动终端,每个移动终端中设置有定位系统,定位系统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实际应用过程中,各移动终端将位置信息发送至铁乘车调度装置,铁乘车调度装置依据各位置信息、各站台位置信息、车厢位置信息,统计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第二人数,并将每个站台第一人数以及每节车厢第二人数发送至与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具有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步骤202:将第一人数和第二人数之和确定为每节车厢的总人数。例如:当前第五车厢的第二人数为33人,而第五车厢对应的站台的第二人数人10人,则总人数为第一人数与第二人数的人数之和,即为43人。步骤203:确定每节车厢的有效总面积。获取每节车厢的有效乘坐面积和对应的站台的有效候车面积,将有效乘坐面积和有效候车面积的面积之和确定为每节车厢的有效总面积。例如:假设列车每节车厢有效乘坐面积为S0,站台前乘车有效面积为S1,对同一个站台,S0和S1都是固定的,有效面积为S=S1+S0。通过确定每节车厢的有效总面积,方便后续对每节车厢人流密度的计算。步骤204:计算总人数与有效总面积的比值,得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例如:某一站台某车厢内的人数为N0,车厢对应的站台的人数为NX,则该车厢的总人数为N=N0+NX,该车厢的人流密度为P=N/S。P值越大说明车厢单位面积乘客越多、列车越拥挤;反之,P值越小说明车厢单位面积乘客越少、列车越宽松。通过计算每个车厢的人流密度,用户可以在没有工作人员进行疏流的情况下,自行选择搭乘人流密度较小的车厢。步骤205:计算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平均值,得到平均人流密度。平均人流密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获取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和车厢数量,将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相加,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基于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根据所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其中,每个站台对应一节车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乘车调度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基于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根据所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其中,每个站台对应一节车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包括:将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之和确定为每节车厢的总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有效总面积;计算所述总人数与所述有效总面积的比值,得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节车厢的有效总面积,包括:获取每节车厢的有效乘坐面积和对应的站台的有效候车面积;将所述有效乘坐面积和所述有效候车面积的面积之和确定为每节车厢的有效总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包括:计算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平均值,得到平均人流密度;在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站台对应的车厢的人流密度大于所述平均人流密度的情况下,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平均值,得到平均人流密度,包括:获取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和车厢数量;将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相加,得到人流密度和;将所述人流密度和与所述车厢数量的商值确定为平均人流密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乘车调度提示信息,包括:获取每节车厢对应的标识信息;根据每车厢的人流密度,将每节车厢对应的标识信息按照人流密度大小进行排序;输出排序后的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和每节车厢对应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乘车调度提示信息包括:排序后的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和每节车厢对应的标识信息。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地铁乘车调度装置发送的每个站台的第一人数和每节车厢的第二人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淑平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