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328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雾器背负式不舒适,搅拌不均匀,需要手动不停摇摆喷管,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背负式的药液箱、手动抽吸组件和喷药组件,药液箱的上部设有搅拌组件,药液箱与人背相对应的一面设有护背垫,药液箱上活动设有腹带和肩带,药液箱通过U型连接管与位于药液箱外部的显示管相连通形成连通管,药液箱通过出液管与喷药组件相连接;喷药组件包括行走支架和与出液管相连接的喷管,喷管活动连接在行走支架上,喷管上设有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实现喷管的自动摆动,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施药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防治用具
,特别是指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农用喷雾器广泛用于各类农作物、果园药物喷洒和病虫防治以及公共场所卫生防疫、消毒,特别是在广阔的农村,农民多用于给大片的稻田、小麦等农作物喷洒农药;喷雾器在防治花木、草坪以及农作物病虫害时,具有快速、高效、轻便、节省成本等优点。现有技术中手动喷雾器,包括贮液桶、吸水装置,所述的贮液桶顶部设有可密封的加液口,所述贮液桶的一个侧面设有两条肩带,所述贮液桶内设有贮液腔,吸水装置包括设于贮液腔内的压力泵结构,压力泵结构压力泵体,它包括其上部的出口盖,下端的活塞组件构成,但是这种手动喷雾器遇到粉体药品时,往往会出现搅拌不均匀的显现,而通过外物搅拌又会污染药液,没有专门的搅拌装置;现有农作物喷雾器,在撒药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摆动喷管,使农药均匀散布在农作物上,这一动作大大消耗人员体力,费事费力;而一些自动化喷药装置,成本较高,不适用与广大农民的普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新型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雾器背负式不舒适,搅拌不均匀,需要手动不停摇摆喷管,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包括背负式的药液箱、手动抽吸组件和喷药组件,药液箱的上部设有搅拌组件,药液箱与人背相对应的一面设有护背垫,药液箱上活动设有腹带和肩带,药液箱通过U型连接管与位于药液箱外部的显示管相连通形成连通管,药液箱通过出液管与喷药组件相连接;喷药组件包括行走支架和与出液管相连接的喷管,喷管活动连接在行走支架上,喷管上设有喷头。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穿过药液箱顶壁的搅拌口并延伸到药液箱内部的搅拌杆,搅拌杆的底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滤网板,搅拌杆的上部套设有一侧开口的橡胶塞,橡胶塞与搅拌口相配合。所述行走支架包括支撑柱,支撑柱通过下横梁、上横梁相连接,支撑柱的底部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与位于下横梁上的第一电机相连接,下横梁的前端可拆卸设有V型开道架,上横梁上设有球形连接座,球形连接座内设有连接球,连接球上设有伸缩短轴,伸缩短轴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喷管的卡座。所述上横梁的底部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凸轮,凸轮上连接有用于转动喷管的摇臂,摇臂与喷管卡接。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通过合页连接有用于支撑药液箱的收纳杆。所述喷管的前端对称设有两组喷头,喷头上设有可拆卸的防风罩。所述护背垫的外表面设有防水层,护背垫的内部设有按摩软珠。本技术的药液箱上部设有搅拌组件,通过转动搅拌杆对药液进行搅拌,使药液充分混合,搅拌杆的下部设有滤网板,用于过滤药液箱中的杂质。药液箱上设有护背垫,提高施药过程中人员背负的舒适度。行走支架上设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转动摇臂摆动,实现喷管的自动摆动,喷洒均匀,大大减小人员劳动量,提高喷洒效率。行走支架高度可调,可用于不同农作物的施药操作,行走架上设有收纳杆,不使用时,可将药液箱放置上边,便于药液箱的收纳。本技术设计巧妙,实现喷管的自动摆动,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施药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行走支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实施例1,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包括背负式的药液箱1、手动抽吸组件2和喷药组件3,药液箱1的上部设有搅拌组件4,药液箱1与人背相对应的一面设有护背垫5,护背垫5的外表面设有防水层,护背垫5的内部设有按摩软珠,按摩软珠既可以缓冲药液箱对人背部的压力,又可以在手动按压抽吸组件的过程中转动,对人体背部进行按摩,提高工作过程中的舒适度。药液箱1上活动设有腹带6和肩带11,腹带位于药液箱的中部,肩带位于药液箱的两侧,腹带6和肩带11分别与药液箱卡扣连接,腹带进一步固定药液箱,避免手动按压抽吸组件过程中,药液箱出现晃动。药液箱1通过U型连接管12与位于药液箱1外部的显示管13相连通形成连通管,用于随时观察药液箱中药液的多少,无需打开药液箱的箱盖,药液箱1通过出液管7与喷药组件3相连接,出液管可采用软管,便于扭动;喷药组件3包括行走支架8和与出液管7相连接的喷管9,喷管9利用杠杆原理活动连接在行走支架8上,喷管9上设有喷头10,喷管绕连接点转动,通过转动喷管的一端,实现喷管另一端较大范围的摆动,增大喷洒面积,提高喷洒效率。实施例2,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穿过药液箱1顶壁的搅拌口14并延伸到药液箱1内部的搅拌杆41,转动搅拌杆,可对药液箱中的药液进行搅拌,使药与水充分混合,搅拌杆41的底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滤网板42,用于过滤药液箱中药液中的较大杂质,避免堵塞出液口,搅拌杆41的上部套设有一侧开口的橡胶塞43,橡胶塞43与搅拌口14相配合,搅拌动作完成时,将橡胶塞塞进搅拌口,既起到固定搅拌杆的作用,又起到密封搅拌口的作用,防止药液从搅拌口中溢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所述行走支架8包括支撑柱8-1,支撑柱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支撑柱可采用伸缩柱,实现其高度的调节,支撑柱8-1通过下横梁8-2、上横梁8-3相连接,支撑柱8-1的底部设有行走轮8-4,行走轮8-4与位于下横梁8-2上的第一电机8-5相连接,第一电机带动行走轮转动,实现行走支架整体的移动,下横梁8-4的前端可拆卸设有V型开道架8-6,V型开道架的尖角朝向行走支架的前进方向,在对密度较大的农作物进行施药时,V型开道架用于将农作物分离,防止装置碾压,同时便于人员的行走。上横梁8-3上设有球形连接座8-7,球形连接座8-7内设有连接球8-8,连接球8-8上设有伸缩短轴8-9,伸缩短轴8-9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喷管9的卡座8-10,将喷管卡设在卡座中,喷管通过连接球实现在球形连接座中转动,便于喷管的摆动,伸缩短轴长度可调,进而实现喷管高度的调节。所述上横梁8-3的底部设有第二电机8-11,第二电机8-11的输出端连接有凸轮8-12,凸轮8-12上连接有用于转动喷管9的摇臂8-13,摇臂8-13与喷管9卡接,第二电机通过凸轮带动摇臂左右摆动,摇臂带动喷管左右摆动,实现喷管的自动摆动,无需人员摆动,省时省力。所述支撑柱8-1的一侧设有收纳槽8-14,收纳槽8-14内通过合页连接有用于支撑药液箱1的收纳杆8-15,所述合页采用90度合页,使用时将收纳杆从收纳槽中转出,用于支撑和收纳不盛放药液的药液箱;不使用时,收纳杆可收纳在收纳槽中。进一步,所述喷管9的两侧对称设有两组喷头10,增大喷洒面积,喷头10上设有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包括背负式的药液箱(1)、手动抽吸组件(2)和喷药组件(3),其特征在于:药液箱(1)的上部设有搅拌组件(4),药液箱(1)与人背相对应的一面设有护背垫(5),药液箱(1)上活动设有腹带(6)和肩带(11),药液箱(1)通过U型连接管(12)与位于药液箱(1)外部的显示管(13)相连通形成连通管,药液箱(1)通过出液管(7)与喷药组件(3)相连接;喷药组件(3)包括行走支架(8)和与出液管(7)相连接的喷管(9),喷管(9)活动连接在行走支架(8)上,喷管(9)上设有喷头(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包括背负式的药液箱(1)、手动抽吸组件(2)和喷药组件(3),其特征在于:药液箱(1)的上部设有搅拌组件(4),药液箱(1)与人背相对应的一面设有护背垫(5),药液箱(1)上活动设有腹带(6)和肩带(11),药液箱(1)通过U型连接管(12)与位于药液箱(1)外部的显示管(13)相连通形成连通管,药液箱(1)通过出液管(7)与喷药组件(3)相连接;喷药组件(3)包括行走支架(8)和与出液管(7)相连接的喷管(9),喷管(9)活动连接在行走支架(8)上,喷管(9)上设有喷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穿过药液箱(1)顶壁的搅拌口(14)并延伸到药液箱(1)内部的搅拌杆(41),搅拌杆(41)的底部设有倾斜设置的滤网板(42),搅拌杆(41)的上部套设有一侧开口的橡胶塞(43),橡胶塞(43)与搅拌口(14)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病虫害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8)包括支撑柱(8-1),支撑柱(8-1)通过下横梁(8-2)、上横梁(8-3)相连接,支撑柱(8-1)的底部设有行走轮(8-4),行走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云超杨爱华李博宋语娇张永强张培育赵跃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