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3241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首尾连接的太阳能装置、水泵、烟叶大棚,太阳能装置、水泵、烟叶大棚构成的循环系统;还包括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包括液体肥料存储装置与流量控制泵,液体肥料存储装置通过管道依次与流量控制泵、烟叶大棚连接;在循环系统中水泵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单向阀,在滴灌系统中流量控制泵的输出端设置第二单向阀;在循环系统中,管道围绕在烟叶大棚的棚体周围形成盘管状;在滴灌系统中,管道的输出端设置针孔,针孔位于种植区地面1‑3cm处。利用太阳能实现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和施肥,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明显提前烟叶的栽培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栽培
,涉及一种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烟叶原料是卷烟工业的基础,是中式卷烟上水平和打造核心技术的关键之一,已成为行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对烟株不同部位的烟叶理化特性、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等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为卷烟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支撑。但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及烤后烟叶的理化特性、内在质量和可用性等质量特点有较大的影响,也对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和优质烟叶原料的保障有较大影响。云南省是我国烟叶原料大省,其生产的优质烟叶对我国卷烟生产有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卷烟上水平的需要,对优质烟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烟叶生产模式对优质烟叶原料的保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云南省是典型的立体气候区域,晚冬和早春容易受到干旱、低温的影响,即使到每年3月和4月也易收到干旱、低温的影响,这些气候条件均对烤烟的生长极其不利。因此,近年来云南省和其它植烟区尝试烤烟小苗膜下移栽,以避免当地干旱和低温对烟叶栽培的影响,多地烟区推广烤烟膜下移栽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干旱和低温对烟叶生长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黑龙江佳木斯烟区及陕西延安烟区首先开始尝试“膜下烟”的移栽方式,将烤烟移栽时期提前了10-15天,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提质效果,之后在东北、西北等地移栽季节低温的地区进行了推广。随后,膜下移栽在福建三明烟区也取得了成功,该项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当地早栽烟的主要移栽方式而得以普及。1996年开始,南阳烟区根据当地生产经验,摸索出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配套技术并进行推广,膜下移栽比正常移栽生育期提前了20天左右,烤烟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此外,湖南、山东、贵州的部分烟区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特点,开展了零散或较大面积的膜下移栽试验、示范,一定程度上提早了烤烟的移栽期,从而提高了烤烟的产量和质量。但是,这些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低温的情况,也限制了烟叶的生长空间,且烟苗移栽时间与常规移栽相差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可以同时进行加热、滴灌施肥的工作,解决了干旱低温的环境情况,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首尾连接的太阳能装置、水泵、烟叶大棚,太阳能装置、水泵、烟叶大棚构成的循环系统;还包括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包括液体肥料存储装置与流量控制泵,液体肥料存储装置通过管道依次与流量控制泵、烟叶大棚连接;在循环系统中水泵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单向阀,在滴灌系统中流量控制泵的输出端设置第二单向阀;在循环系统中,管道围绕在烟叶大棚的棚体周围形成盘管状;在滴灌系统中,管道的输出端设置针孔,针孔位于种植区地面1-3cm处。进一步的,所述液体肥料存储装置,包括一筒体,筒体中间竖直设置分隔板,在筒体的底板上、分隔板的两边分别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在底板的下方通过螺栓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可以绕着板的圆心旋转,旋转板上设置有流出口。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板的侧面设置有凸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太阳能实现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和施肥,经田间实验证明,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明显提前烟叶的栽培时间,缩短烟叶大田生产周期,减少病虫害,可多年循环使用、安全环保,对提高烟叶质量和可用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液体肥料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装置;2.水泵;3.流量控制泵;4.液体肥料存储装置;5.烟叶大棚;6.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8.分隔板;9.底板;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旋转板;13.流出口;14.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首尾连接的太阳能装置1、水泵2、烟叶大棚5,太阳能装置1、水泵2、烟叶大棚5构成的循环系统;还包括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包括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与流量控制泵3,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通过管道依次与流量控制泵3、烟叶大棚5连接。在循环系统中水泵2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单向阀6,在滴灌系统中流量控制泵3的输出端设置第二单向阀7。在循环系统中,管道围绕在烟叶大棚5的棚体周围形成盘管状;在滴灌系统中,管道的输出端设置针孔,针孔位于种植区地面1-3cm处。当仅需要对烟叶大棚5加热时,关闭第二单向阀7,打开水泵2、第一单向阀6,太阳能装置1的热水经水泵2增压通过管道通过烟叶大棚5,对烟叶大棚5进行加热,实现对烟叶大棚5的增温,同时将回水流回太阳能装置1的入水口循环加热。当需要滴灌或施肥时,关闭第一单向阀6,打开第二单向阀7,将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中的肥料或水通过流量控制泵3的控制进入到烟叶大棚5,再通过针孔进行滴灌;实现烟叶的滴灌或施肥。区分施肥和滴灌,仅仅把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内的液体进行更换即可,简单易行。流量控制泵3可实现对烟叶定量进行施肥和滴灌。将液体肥料或水并不是通过管道注入到烟叶大棚内,而是通过针孔滴加于烟叶的根部周围,实现低碳节能的作用。更优选的,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一筒体,筒体中间竖直设置分隔板8,在筒体的底板9上、分隔板8的两边分别设置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在底板9的下方通过螺栓设置有旋转板12,旋转板12可以绕着板的圆心旋转,旋转板12上设置有流出口13,旋转板12的侧面设置有凸缘14。水分和肥料可以分别放在分隔板8的两侧,通过旋转凸缘14可以使得第一通孔10或者第二通孔11与下方的流出口13连通,分别进行解决干旱问题进行滴灌或者进行施肥。以上方式的选择使得采用最少的阀门即可以解决施肥、滴灌、保暖的问题,成本低。或者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也可以采用分别装有水和肥料的存储设备再通过可分别调节的阀门连接三通阀进行滴灌或施肥操作。当然此种结构比上面的结构复杂占地空间较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特点,可明显前移烟叶的栽培时间,缩短烟叶大田生产周期,减少病虫害,可多年循环使用、安全环保,对提高烟叶质量和可用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首尾连接的太阳能装置(1)、水泵(2)、烟叶大棚(5),太阳能装置(1)、水泵(2)、烟叶大棚(5)构成的循环系统;还包括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包括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与流量控制泵(3),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通过管道依次与流量控制泵(3)、烟叶大棚(5)连接;在循环系统中水泵(2)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单向阀(6),在滴灌系统中流量控制泵(3)的输出端设置第二单向阀(7);在循环系统中,管道围绕在烟叶大棚(5)的棚体周围形成盘管状;在滴灌系统中,管道的输出端设置针孔,针孔位于种植区地面1‑3cm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烟叶栽培的加热、滴灌、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首尾连接的太阳能装置(1)、水泵(2)、烟叶大棚(5),太阳能装置(1)、水泵(2)、烟叶大棚(5)构成的循环系统;还包括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包括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与流量控制泵(3),液体肥料存储装置(4)通过管道依次与流量控制泵(3)、烟叶大棚(5)连接;在循环系统中水泵(2)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单向阀(6),在滴灌系统中流量控制泵(3)的输出端设置第二单向阀(7);在循环系统中,管道围绕在烟叶大棚(5)的棚体周围形成盘管状;在滴灌系统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张静李树恒李俊张峻松王超刘浩鲁耀杨义周绍松周敏陈拾华
申请(专利权)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郑州轻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