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经国专利>正文

滴灌带回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2005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滴灌带回收车,涉及农田作业机械领域。该滴灌带回收车包括由前轮带动的多个多轴式连接链轮,多轴式连接链轮设置有一对压轮,压轮分为上压轮和下压轮。滴灌带经过以相反方向转动的压轮对后,被卷入自动打捆装置,滴灌带经自动打捆装置打捆后通过立式传送装置传送至车箱,从而完成对滴灌带的回收。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回收效率高,避免了现有滴灌带回收机依靠轴转动来缠绕滴灌带,轴缠满需要频繁停机拆卸滴灌带的繁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田作业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滴灌带回收车
技术介绍
滴灌技术是干旱地区常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棉花、玉米、番茄等作物,在新疆使用非常普遍。但是,由于滴灌带的回收工作多数依靠人工,费时费力,成为影响滴灌技术发展的瓶颈。于是人们开始研宄废滴灌带的回收机械。现有的滴灌带回收设备一般采用轴转动回收、人工辅助的方式。轴转动缠绕滴灌带时,可缠绕带量少,在缠满后需要频繁人工停机拆卸,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滴灌带回收车,它采用压轮卷入、自动打捆、传送回收等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频繁停机、人工拆卸、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滴灌带回收车,包括车体、前轮、后轮、上压轮、下压轮、多轴式连接链轮、自动打捆装置、立式传送装置和车箱,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自动打捆装置和立式传送装置固定于所述车体,所述前轮由发动机控制,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包括传动轮和入带口,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通过一对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上压轮和所述下压轮设置于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所述立式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自动打捆装置的出口处,所述前轮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轮带动所述上压轮和下压轮分别沿相反方向转动以使滴灌带经过所述入带口卷入所述自动打捆装置中,所述自动打捆装置用于将所述滴灌带打捆,被打捆的滴灌带经所述立式传送装置传送至所述车箱。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为三轴式连接链轮,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由远离地面到接近地面依次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三个链轮之间由链条连接,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前轮由所述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三链轮的转动速度与所述前轮的转动速度正相关。三轴式连接链轮使用较少的链轮便能实现上压轮和下压轮按相反方向转动的功能。当滴灌带回收车以较快速度行驶即回收车前轮以较快速度转动时,所述第三链轮也以较快的速度转动,从而带动设置于第二链轮的上压轮和设置于第三链轮的下压轮以较快速度转动;当滴灌带回收车以较慢速度行驶即回收车前轮以较慢速度转动时,所述第三链轮也以较慢的速度转动,从而带动设置于第二链轮的上压轮和设置于第三链轮的下压轮以较慢速度转动,因此压轮的转动速度与回收车的行驶速度正相关,避免了因行驶速度与滴灌带回收的速度不一致而导致的压带、断带问题。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还包括多个压轮支架,所述压轮支架并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多个压轮支架之间由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压轮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的链轮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孔,所述孔用于安装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多个压轮支架可设置多个多轴式连接链轮,并列的多个多轴式连接链轮能同时回收多条滴灌带,提高滴灌带的回收效率。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所述压轮支架设有定位板和自由滑道,所述定位板是设置于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的能与压轮支架相对移动的薄形板状结构,所述自由滑道是宽于所述第二链轮的直径的长条状的矩形滑道,所述自由滑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链轮的位置处,所述定位板设置有可调压力装置,所述可调压力装置与所述上压轮连接,所述上压轮可沿所述自由滑道纵向滑动。定位板用于固定所述可调压力装置,可调压力装置与上压轮连接,当滴灌带的带头较粗部位通过上压轮和下压轮之间时,带头部位挤压与上压轮连接的可调压力装置。由于可调压力装置被压扁,上压轮与下压轮之间的空间增大,所以所述滴灌带的带头部位顺畅通过;当滴灌带的带身部位通过上压轮和下压轮之间时,可调压力装置未受到较大的压力,两压轮之间的空间变化较小,所以所述滴灌带的带身部位可以顺畅通过。自由滑道能实现上压轮的纵向移动,改变与下压轮的距离,并限制上压轮的横向移动范围,增强上压轮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所述压轮支架与地面呈七十度角,所述压轮支架的上端较下端更靠近所述车箱。压轮支架与地面呈七十度角使设置于压轮支架的多轴式连接链轮及所述上压轮和所述下压轮同样与地面呈七十度角,压轮支架的上端比下端更接近车箱便于露出所述入带口,使滴灌带的放置更加便捷。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所述上压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链轮,所述下压轮设置于所述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通过链条带动所述上压轮和所述下压轮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上压轮与第二链轮同圆心并固定于第二链轮,下压轮与第三链轮同圆心并固定于第三链轮,当第三链轮带动第二链轮转动时,上压轮和下压轮也被带动。固定结构更加耐用,不易受损。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所述前轮与所述后轮之间靠近所述前轮的位置设有第一液压装置,当所述第一液压装置伸长时,所述前轮被撑离地面,当所述第一液压装置缩短时,所述前轮与地面相接触。前轮被撑离地面时,前轮空转,滴灌带回收车在原地便能实现滴灌带的回收,便于小面积农田的滴灌带的回收,增大滴灌带回收车的适用范围。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所述立式传送装置包括立式传送带和多个承载件,所述多个承载件设置于所述立式传送带外表面,所述多个承载件用于承载被打捆的滴灌带。滴灌带被所述自动打捆装置打捆后,被移至自动打捆装置的出口位置,被打捆的滴灌带由承载件承载向上运输,滴灌带被运送至所述立式传送带的顶端时,立式传送带将被打捆的滴灌带抛至所述车箱。过程中全程机器实现,节约人工成本。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还包括第二液压装置,当所述第二液压装置伸长时,所述车箱被撑起且与地面呈一定角度,当所述第二液压装置缩短时,所述车箱恢复至水平于所述车体的位置。第二液压装置能将车箱撑起,便于车箱内滴灌带的装卸,车箱容量较大,能装载较大数量的滴灌带,避免频繁停机拆卸的繁琐。优选地,上述的滴灌带回收车中,所述入带口为喇叭口形状。喇叭口形状的入带口包容性较大,方便滴灌带的放置和卷入。本技术设置了多轴式连接链轮、自动打捆装置、立式传送装置和车箱。多轴式连接链轮由前轮带动,设置于多轴式连接链轮的上压轮和下压轮也随着前轮的转动以相反方向转动,两压轮转动将经过入带口的滴灌带卷入自动打捆装置,滴灌带被自动打捆装置打捆后移至自动打捆装置的出口处。立式传送装置在所述出口处承接被打捆的滴灌带,并将所述滴灌带传送至车箱,这个过程由机械完成,节省人力。车箱容量大,能装载较多数量的滴灌带,避免了频繁人工停机拆卸的繁琐,节约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滴灌带回收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前轮、压轮支架、入带口、上压轮以及下压轮在另一视角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第一链轮101 ;定位板102 ;可调压力装置103 ;上压轮104 ;自由滑道105 ;第二链轮106 ;入带口 107 ;链条108 ;第三链轮109 ;下压轮110 ;压轮支架111 ;传动轮1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滴灌带回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前轮、后轮、上压轮、下压轮、多轴式连接链轮、自动打捆装置、立式传送装置和车箱,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自动打捆装置和立式传送装置固定于所述车体,所述前轮由发动机控制,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包括传动轮和入带口,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通过一对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上压轮和所述下压轮设置于所述多轴式连接链轮,所述立式传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自动打捆装置的出口处,所述前轮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轮带动所述上压轮和下压轮分别沿相反方向转动以使滴灌带经过所述入带口卷入所述自动打捆装置中,所述自动打捆装置用于将所述滴灌带打捆,被打捆的滴灌带经所述立式传送装置传送至所述车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经国
申请(专利权)人:蔡经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