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140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由AERS发送模块、LC光纤发送模块、HDMI TX模块、HDMI RX模块、A/D转换模块、电平转换模块、控制电路一、按键一组成。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不仅在支持音视频信号高速传输,而且能够实现同步双向传输控制信号,进而实现对设备控制的需求,同时提供输入视频信号的监控接口,从而方便连接监控设备或演示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传输信号频率稳定性较好,不易受到干扰,进而保证音视频信号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
本技术涉及信号传输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
技术介绍
在广播电视工程、多媒体会议厅、大屏幕显示工程、电视教学、指挥控制中心等领域,均需要使用支持远距离同步传输高清音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目前,现有的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传输信号频率不稳定,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音视频信号的传输。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由AERS发送模块(串口发送)、LC光纤发送模块(光纤信号接口)、HDMITX模块(高清多媒体接口发送端芯片)、HDMIRX模块(高清多媒体接口输入端芯片)、A/D转换模块(将远程现场的模拟量信号采集至计算机的设备)、电平转换模块、控制电路一、按键一、HDMI接口(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DVI接口(数字视频接口)、AUDIO接口(模拟音频输入接口)一、RS-232接口(串行数据通信的接口)一、IRTX接口(红外信号输出端)一、IRRX接口(红外信号输入端)一和MONITOR接口(监控接口)组成,所述AERS发送模块分别依次与所述LC光纤发送模块、所述HDMIRX模块、所述电平转换模块、所述控制电路一、所述IRTX接口一和所述IRRX接口一连接,所述按键一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一分别依次与所述HDMITX模块、所述HDMIRX模块和所述A/D转换模块连接,所述HDMIRX模块通过所述HDMITX模块与所述MONITOR接口连接,所述HDMIRX模块分别依次与所述HDMI接口和所述DIV接口连接,所述AUDIO接口一通过所述A/D转换模块与所述HDMIRX模块连接,所述RS-232接口一与所述电平转换模块连接。其中,所述接收端由AERS接收模块、LC光纤接收模块、视频处理模块、D/A转换模块、电平转换模块二、控制电路二、按键二、COMPONEENT接口(视频信号输出端)、AUDIO接口二、RS-232接口二、IRTX接口二和IRRX接口二组成,所述AERS接收模块分别依次与所述LC光纤接收模块、所述视频处理模块、所述D/A转换模块、所述电平转换模块二、所述控制电路二、所述IRTX接口二和所述IRRX接口二连接,所述视频处理模块与所述COMPONEENT接口连接,所述D/A转换模块与所述AUDIO接口二连接,所述电平转换模块二与所述RS-232接口二连接,并且,所述控制电路二分别一次与所述视频处理模块、所述D/A转换模块和所述按键二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一和所述控制电路二分别均由PLC芯片、输入端IN、输出端OUT、电源正极、电源负极、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感L1、可变电感L2、电感L3和晶振管ST组成,所述PLC芯片上设有引脚AD0、AD1、AD2、AD3、AD4、AD5AD6、AD7、AD8、AD9和AD10,所述输入端IN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引脚AD3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引脚AD4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引脚AD2连接,所述电阻R3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负极,所述引脚AD1通过所述电容C6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引脚AD5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引脚AD0通过所述电感L1与所述晶振管ST的一端连接,所述晶振管ST另一端分别所述引脚AD6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引脚AD7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引脚AD9连接,所述引脚AD10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引脚AD8通过所述电容C4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6分别与所述电源正极和所述可变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可变电感L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与所述电容C7并联,所述可变电感L2的第三端与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可变电感L2第四端与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可变电感L2第五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分别依次与所述电容C9、所述电容C10和所述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OUT连接,所述电容C9和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均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进一步,所述电阻R1阻值为10Ω,所述电阻R2阻值为40Ω。进一步,所述电阻R3阻值为50Ω,所述电阻R4阻值为20kΩ。进一步,所述电阻R5阻值为2.7kΩ,所述电阻R6阻值和所述电阻R7阻值均为20Ω。进一步,所述电容C1大小为0.3μF,所述电容C2大小为47μF。进一步,所述电容C3大小为0.01μF,所述电容C4大小为100μF。进一步,所述电容C5大小为1μF,所述电容C6大小为120μF。进一步,所述电容C7大小为72μF,所述电容C8、所述电容C9和所述电容C10大小均为470μF。进一步,所述三极管VT1和所述三极管VT2均为PNP型三极管。进一步,所述晶振管ST频率在22-30MHz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不仅在支持音视频信号高速传输,而且能够实现同步双向传输控制信号,进而实现对设备控制的需求,同时提供输入视频信号的监控接口,从而方便连接监控设备或演示设备,本技术的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传输信号频率稳定性较好,不易受到干扰,进而保证音视频信号的传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的发送端原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的接收端原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图中:1、AERS发送模块;2、LC光纤发送模块;3、HDMITX模块;4、HDMIRX模块;5、A/D转换模块;6、电平转换模块;7、控制电路一;8、按键一;9、HDMI接口;10、DIV接口;11、AUDIO接口一;12、RS-232接口一;13、IRTX接口一;14、IRRX接口一;15、MONITOR接口;16、AERS接收模块;17、LC光纤接收模块;18、视频处理模块;19、D/A转换模块;20、电平转换模块二;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由AERS发送模块(1)、LC光纤发送模块(2)、HDMI TX模块(3)、HDMI RX模块(4)、A/D转换模块(5)、电平转换模块(6)、控制电路一(7)、按键一(8)、HDMI接口(9)、DIV接口(10)、AUDIO接口一(11)、RS‑232接口一(12)、IR TX接口一(13)、IR RX接口一(14)和MONITOR接口(15)组成,所述AERS发送模块(1)分别依次与所述LC光纤发送模块(2)、所述HDMI RX模块(4)、所述电平转换模块(6)、所述控制电路一(7)、所述IR TX接口一(13)和所述IR RX接口一(14)连接,所述按键一(8)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一(7)分别依次与所述HDMI TX模块(3)、所述HDMI RX模块(4)和所述A/D转换模块(5)连接,所述HDMI RX模块(4)通过所述HDMI TX模块(3)与所述MONITOR接口(15)连接,所述HDMI RX模块(4)分别依次与所述HDMI接口(9)和所述DIV接口(10)连接,所述AUDIO接口一(11)通过所述A/D转换模块(5)与所述HDMI RX模块(4)连接,所述RS‑232接口一(12)与所述电平转换模块(6)连接;其中,所述接收端由AERS接收模块(16)、LC光纤接收模块(17)、视频处理模块(18)、D/A转换模块(19)、电平转换模块二(20)、控制电路二(21)、按键二(22)、COMPONEENT接口(23)、AUDIO接口二(24)、RS‑232接口二(25)、IR TX接口二(26)和IR RX接口二(27)组成,所述AERS接收模块(16)分别依次与所述LC光纤接收模块(17)、所述视频处理模块(18)、所述D/A转换模块(19)、所述电平转换模块二(20)、所述控制电路二(21)、所述IR TX接口二(26)和所述IR RX接口二(27)连接,所述视频处理模块(18)与所述COMPONEENT接口(23)连接,所述D/A转换模块(19)与所述AUDIO接口二(24)连接,所述电平转换模块二(20)与所述RS‑232接口二(25)连接,并且,所述控制电路二(21)分别一次与所述视频处理模块(18)、所述D/A转换模块(19)和所述按键二(22)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一(7)和所述控制电路二(21)分别均由PLC芯片、输入端IN、输出端OUT、电源正极、电源负极、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感L1、可变电感L2、电感L3和晶振管ST组成,所述PLC芯片上设有引脚AD0、AD1、 AD2 、AD3 、AD4 、AD5 AD6 、AD7 、AD8、 AD9 和AD10,所述输入端IN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引脚AD3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引脚AD4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引脚AD2连接,所述电阻R3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负极,所述引脚AD1通过所述电容C6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引脚AD5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引脚AD0通过所述电感L1与所述晶振管ST的一端连接,所述晶振管ST另一端分别所述引脚AD6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引脚AD7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引脚AD9连接,所述引脚AD10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引脚AD8通过所述电容C4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6分别与所述电源正极和所述可变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可变电感L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与所述电容C7并联,所述可变电感L2的第三端与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可变电感L2第四端与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可变电感L2第五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分别依次与所述电容C9、所述电容C10和所述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OUT连接,所述电容C9和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均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视频信号光纤传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由AERS发送模块(1)、LC光纤发送模块(2)、HDMITX模块(3)、HDMIRX模块(4)、A/D转换模块(5)、电平转换模块(6)、控制电路一(7)、按键一(8)、HDMI接口(9)、DIV接口(10)、AUDIO接口一(11)、RS-232接口一(12)、IRTX接口一(13)、IRRX接口一(14)和MONITOR接口(15)组成,所述AERS发送模块(1)分别依次与所述LC光纤发送模块(2)、所述HDMIRX模块(4)、所述电平转换模块(6)、所述控制电路一(7)、所述IRTX接口一(13)和所述IRRX接口一(14)连接,所述按键一(8)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一(7)分别依次与所述HDMITX模块(3)、所述HDMIRX模块(4)和所述A/D转换模块(5)连接,所述HDMIRX模块(4)通过所述HDMITX模块(3)与所述MONITOR接口(15)连接,所述HDMIRX模块(4)分别依次与所述HDMI接口(9)和所述DIV接口(10)连接,所述AUDIO接口一(11)通过所述A/D转换模块(5)与所述HDMIRX模块(4)连接,所述RS-232接口一(12)与所述电平转换模块(6)连接;其中,所述接收端由AERS接收模块(16)、LC光纤接收模块(17)、视频处理模块(18)、D/A转换模块(19)、电平转换模块二(20)、控制电路二(21)、按键二(22)、COMPONEENT接口(23)、AUDIO接口二(24)、RS-232接口二(25)、IRTX接口二(26)和IRRX接口二(27)组成,所述AERS接收模块(16)分别依次与所述LC光纤接收模块(17)、所述视频处理模块(18)、所述D/A转换模块(19)、所述电平转换模块二(20)、所述控制电路二(21)、所述IRTX接口二(26)和所述IRRX接口二(27)连接,所述视频处理模块(18)与所述COMPONEENT接口(23)连接,所述D/A转换模块(19)与所述AUDIO接口二(24)连接,所述电平转换模块二(20)与所述RS-232接口二(25)连接,并且,所述控制电路二(21)分别一次与所述视频处理模块(18)、所述D/A转换模块(19)和所述按键二(22)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一(7)和所述控制电路二(21)分别均由PLC芯片、输入端IN、输出端OUT、电源正极、电源负极、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感L1、可变电感L2、电感L3和晶振管ST组成,所述PLC芯片上设有引脚AD0、AD1、AD2、AD3、AD4、AD5AD6、AD7、AD8、AD9和AD10,所述输入端IN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张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音视控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