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接地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07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接地棒,包括线夹、操作管和接地线缆;所述操作管包括万向管组件、柔性件、绝缘管和手柄;所述绝缘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万向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柔性件穿设于所述万向管组件内,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内管可转动套装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线夹与所述接地线缆连接。在操作时,万向管组件可以实现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弯折,使得高压接地棒在任何需要弯折的场合都能够使用,提高了高压接地棒的使用范围。同时,旋转手柄,即可带动内管、柔性件依次转动,进而驱动线夹夹紧高压电缆,避免了无法装夹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接地棒
本技术涉及接地棒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接地棒。
技术介绍
高压接地棒是从事电气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安全工具,它便于携带,可在现场灵活使用,所以也叫便携式高压接地棒。挂高压接地棒是保护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可防止突然来电对人体的伤害。因此,高压接地棒对于电气检修具有重要意义。高压接地棒由绝缘操作棒和接地线夹组成。目前,一般采用直线型的绝缘操作棒,操作棒的头部无法弯折,易受到操作空间、接触位置的影响导致无法装夹、接触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直线型绝缘操作棒易受操作空间和接触位置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压接地棒,以实现高压接地棒的弯折,增大高压接地棒的使用范围。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高压接地棒,包括线夹、操作管和接地线缆;所述操作管包括万向管组件、柔性件、绝缘管和手柄;所述绝缘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万向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柔性件穿设于所述万向管组件内,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内管可转动套装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线夹与所述接地线缆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的高压接地棒,万向管组件可以实现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弯折,使得高压接地棒在任何需要弯折的场合都能够使用,提高了高压接地棒的使用范围。同时,旋转手柄,即可带动内管、柔性件依次转动,进而驱动线夹夹紧高压电缆,避免了无法装夹或接触不良的问题。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夹包括线夹固定件、线夹活动件和伸缩件,所述线夹活动件与所述伸缩件连接,所述线夹活动件与所述线夹固定件滑动配合,所述伸缩件与所述线夹固定件滑动配合;或所述伸缩件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线夹固定件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旋接。如此,可以实现线夹活动件与伸缩件的固定连接,实现了线夹活动件与线夹固定件的相对运动,以及伸缩件与线夹固定件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得伸缩件带动线夹活动件和线夹固定件配合夹紧高压电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夹还包括与所述万向管组件连接的线夹连接件,所述伸缩件上设有凸起,所述线夹连接件设有配合口,所述凸起与所述配合口连接。如此,实现了伸缩件和线夹连接件的相对固定,并可将万向管组件传来的动力传送给线夹活动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万向管组件包括万向节、第一接口和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的一端连接。如此,能够加强万向管组件与线夹连接件的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紧固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开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的孔壁包括第一限位面,所述柔性件的一端包括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限位配合。如此,对柔性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且降低柔性件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保证了回转精度。此外,避免了柔性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滑动,实现了动力的稳定传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万向管组件还包括第二接口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绝缘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连接。如此,能够加强万向管组件与绝缘管的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紧固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开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的孔壁包括第三限位面,所述柔性件的另一端包括第四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面限位配合。如此,对柔性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且降低柔性件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保证了回转精度。此外,避免了柔性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滑动,实现了动力的稳定传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内管的一端紧固配合。如此,实现了将动力从内管传输到第二连接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的一端紧固配合。如此,实现了将动力从手柄传输到内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高压接地棒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高压接地棒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高压接地棒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高压接地棒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4中高压接地棒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高压接地棒的圈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中高压接地棒的圈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5中高压接地棒的圈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高压接地棒,100、线夹,110、线夹固定件,111、线夹活动件,120、线夹连接件,121、配合口,130、伸缩件,131、凸起,200、操作管,210、第一连接机构,211、第一连接件,212、第一轴承,213、第一锁紧件,214、第一配合件,215、第一凸台,220、万向管组件,221、第一接口,222、第二接口,223、万向节,224、第五外螺纹,225、第五内螺纹,226、第六外螺纹,227、第六内螺纹,228、第七外螺纹,229、第七内螺纹,230、柔性件,240、第二连接机构,241、第二连接件,242、第二轴承,243、第二锁紧件,244、第二配合件,245、第二凸台,246、第三外螺纹,247、空腔,248、第三内螺纹,250、绝缘管,251、外管,252、内管,253、第四内螺纹,254、第八内螺纹,255、第九外螺纹,256、第九内螺纹,260、手柄,261、第十内螺纹,300、接地线缆,400、高压电缆,2121、第一卡槽,2421、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高压接地棒10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高压接地棒10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高压接地棒10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高压接地棒10中,包括线夹100、操作管200和接地线缆300;操作管200包括万向管组件220、柔性件230、绝缘管250和手柄260;绝缘管250包括外管251和内管252;万向管组件220的一端与线夹100连接、另一端与外管251连接;柔性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压接地棒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接地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夹、操作管和接地线缆;所述操作管包括万向管组件、柔性件、绝缘管和手柄;所述绝缘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万向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柔性件穿设于所述万向管组件内,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内管可转动套装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线夹与所述接地线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接地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夹、操作管和接地线缆;所述操作管包括万向管组件、柔性件、绝缘管和手柄;所述绝缘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万向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柔性件穿设于所述万向管组件内,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内管可转动套装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线夹与所述接地线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线夹固定件、线夹活动件和伸缩件,所述线夹活动件与所述伸缩件连接,所述线夹活动件与所述线夹固定件滑动配合,所述伸缩件与所述线夹固定件滑动配合;或所述伸缩件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线夹固定件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旋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还包括与所述万向管组件连接的线夹连接件,所述伸缩件上设有凸起,所述线夹连接件设有配合口,所述凸起与所述配合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管组件包括万向节、第一接口和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线夹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雄黄继发刘伟雄吴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